首页 理论教育 引领乐学_爱在杏坛

引领乐学_爱在杏坛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领乐学_爱在杏坛运用儿歌 引领乐学——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小学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拼音是教材的重头戏,儿歌的比例很大。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儿歌的特点,如何恰当编写儿歌,处理儿歌的教学,成了一年级上册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引领乐学_爱在杏坛

运用儿歌 引领乐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

小学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拼音是教材的重头戏,儿歌的比例很大。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为例,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和押韵的浅显古诗,其中进入课文中的有11首,识字课中有4首,拼音部分有11首,“语文园地”(含拼音复习)中有9首,合计35首,占全册语言材料的68%全册共[编排各类文51篇(段、首)]。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儿歌的特点,如何恰当编写儿歌,处理儿歌的教学,成了一年级上册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儿歌——具有“韵“节”“趣”的特点

1.“韵”指押韵,如拼音部分的第9课《小白兔》:(www.guayunfan.com)

小白兔,穿棉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每句的末字“袄、小、翘、笑”就是押的“iao”的韵。儿歌有韵,读来容易上口,既好听,又好记,所以才受到儿童的喜爱。

2.“节”指儿歌有节奏。一般来说如第9课:“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中不断重复出现“影子在”,学生就将这三个字认读过四次;剩余的字依次变换为“前、后、左、右”四字,也有顺序有规律,因而识字变得更轻松。

3.“趣”,指童趣。如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动物的脚印就能踩出画,这对于孩子来说会是多么有趣呀;拼音部分的“复习三”中的《拼一拼》“三个圈圈,三条直线”,就能“拼出小鸭,嘴巴扁扁。拼出小兔,尾巴短短”,对儿童也是有趣的。

一年级上册安排这么多的儿歌,我们应该领会编者的意图,利用儿歌的特点,发挥儿歌的功能,为拼音、识字和阅读服务。因此,在我的实践教学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认知特点,我自编并借鉴了一些儿歌、顺口溜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

二、儿歌——学习字母的好朋友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单调的字符识记缺乏兴趣。根据这个特点,我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读图能力,首先给孩子们一个感性认识。新学一个声母或韵母,我都引导孩子们仔细读图,在读图的基础上,根据字母的特点和图画的内容,编创或借鉴他人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如:“a—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拉开天线听广播,右下半圆b—b—b;端起水盆把水泼,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蒙上眼睛摸一摸;p-p-p;b—b—b—真快乐,小鼓鼓槌d—d—d”等。光动口,不动手是不够的,我还让孩子们在念诵儿歌时,配以手的动作——划出字母的形状。多种感官刺激,强化孩子记忆!这样双管齐下,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儿歌——四声调的“指挥”

在教材中,为帮助孩子们识记四声调,特别配以了汽车行驶在不同路段的彩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这些彩图的作用,每一幅图都配上一句儿歌——“汽车走平路,顺利通行第一声;汽车爬上坡,一鼓作气第二声;汽车要拐弯,小心前进第三声;汽车开下坡,平安到家第四声”。利用箭头图,示意汽车的一个行驶过程。帮孩子们定位汽车行驶的方向,其实也就是帮孩子们准确地把握四声调的发音特点和书写规则。在识记时,我让孩子们“眼、耳、口、手、脑”总动员——眼看简图,口念儿歌,手划声调,耳朵听老师的指挥,脑子记忆四声调的发音要点。因为找准了参照,学生把四声调从认知到空间感知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对四声调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特别是对二声和四声的区分,尤显出此方法的绝妙之处。

四、儿歌——标调“润物细无声”

1.i的标调有些特别,孩子们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进而出现标调错误。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也请出儿歌来做孩子们的小帮手——“小i懂礼貌,标调就摘帽”。

2.在学习复韵母时,到底应在哪一个字母上标调,学生总是犯迷糊。怎么解答这个难题呢?我让孩子动起来,拍手唱起标调儿歌——“有a标先标a,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声轻不标就放过。”为更好地掌握iu并列标调易混淆,我又教给孩子们另一个知识——让一个孩子当i,另一个孩子当u,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老师手拿一顶帽子,学生读儿歌,老师变换两个人的顺序,给后面的孩子戴帽子。热闹的气氛,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一张张笑脸告诉我,他们学得很快乐!

五、儿歌——解决形近字字音的利剑

新教材从一年起,学生就要识记大量的汉字。形近字的字音识记就成了孩子们学习汉字的拦路虎。怎样披荆斩棘,得有一把利剑。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尽量找出识记这些字的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特点,编创出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加强对形近字字音的区分和识记。初学“那”和“哪”,孩子们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字的读音,于是我引领孩子们找出他们的异同——后一个比前一个字多了一个“口字旁”;再创编儿歌——“张口请问往哪走,nǎ-nǎ-nǎ”,让孩子们记住“哪”字比“那”字多出的那个“口”,就是“哪”的声调——第三声音(“口”就是一个第三声的字)。再比如“堆”和“谁”,我让孩子们诵读儿歌——“推土机推土一堆堆,话语出口‘你是谁’”。又如,“碧”,我编了个儿歌“王二小,白胖胖,屁股坐在石头上”。“裹”,“衣字上下分,果字中间蹲”。这样在亦玩亦笑中,轻松地将“堆”和“谁”区分开了。又如,“晴睛清请情蜻”:有水才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

六、儿歌——阅读的“兴奋剂”

1.捕捉住儿歌的节点和韵脚,或读或唱,让儿童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四季》的“节拍”:××××//×××××//××××//

一小节: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二小节: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通过这种和着韵脚,和着“节拍”的朗读,学生会对读唱儿歌很感兴趣,因此能让儿童初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2.充分发挥儿歌富有童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吟唱中,去想像、猜测、操作,从而感受到儿歌的童真童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例如,通过朗读中转换角色想象第7课《小小的船》里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的意境美。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实践和推行这样的方法,每次的付出,我和孩子们都能捧回累累的硕果,分享着无限的快乐。儿歌的魅力真不小,儿歌在我的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功不可没,它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此文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低年级儿歌、童话和寓言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形象思维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