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的基本经验_引进智力与自主创
二、引智的基本经验
(一)引智要为自主创新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中心环节。这表明今后五年我国将以国家意志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找准位置,努力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服务,再创引智工作的新辉煌。
我们现在的自主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创新。全球化就是资本、技术、人才和各种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国界的经济和人才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人才交流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与封闭条件下的自力更生不同,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关起门来,不和任何人发生关系,能借助别人的力量也不去借助,埋头自己搞一套。恰恰相反,应该立足于主要依靠自己研发力量的同时,更积极地利用全球化、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日趋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机遇,借用一切可借用的智力资源,加快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力量。正因为如此,国际上高素质顶尖人才的竞争才如此激烈。因此,自主创新除了主要依靠我国自己培养的本土化的创新人才外,尽可能多地吸引海外学有所成的创新型人才加盟是一个富有远见的选择。以善于消化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著称的韩国经验证明,在开放条件下,技术落后国家实现自主创新必然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泛的国际人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技术强国美国也垄断不了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技术,也不排除利用别国的人才参与本国的技术创新。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完全想依靠自己人才智力资源完成所有领域的创新只能说明其不具有宽广的国际眼光,不懂得利用世界资源,是封闭狭隘的表现。(www.guayunfan.com)
(二)引智为自主创新服务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各国之间贸易、投资、技术、劳务等方面合作的加强,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在全球化环境下,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不断发展,人才智力国际化,一些国家的技术、管理知识储备等正待市场开拓,寻求国外市场领域。
从国内形势来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坚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已成功地走出了依靠自我平衡求得发展的旧模式发展阶段,进入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家战略,正在日益深入人心,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各行各业空前重视。二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大市场,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我国2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相对充分的物质条件,可以支撑为自主创新引进智力所支出的成本,多年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资源积累也为我们引进国外智力提供了充分的渠道。
也就是说,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态势为引智进一步加强、为自主创新服务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突出代表,我国在开展引智工作方面既存在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两个方面:
1.来自国际形势方面的挑战
(1)我国面临发达国家争夺人才智力的挑战。
人才智力流动的趋势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较发达和发达国家;从较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流向少数最发达国家。
导致人才智力流动的原因是人才流出国的推力效应和人才流入国的吸引效应的双重结果,同时,也深受国际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制约。
当前,国际化的人才争夺比以往更加激烈,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更为短缺。西方发达国家利用长期发展拥有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在人才竞争中将较长时期处于优势。而在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囿于本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不仅吸引国外人才的力度偏低,还面临现有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失的挑战。
目前我国在一些常规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在关键技术领域也在奋起直追,对国外技术领先者构成挑战和威胁,这势必导致国外对手加强自身核心技术的保护和对我国技术交流的封锁。
(2)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我国的智力引进工作。表现如下:
一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引进国外智力面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二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引进国外智力面临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三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各国并不处于均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者之间的处境尤其有明显的区别。
2.来自国内形势方面的挑战
(1)国际化人才短缺。我国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如复合型人才、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更为匮乏。这种现状影响到我国与对接国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参与度,制约了对海外人才智力的承接力。随着引智需求层次的提高,高层次海外人才将成为引智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办事,改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环境。
(2)政策指导工作的宏观效果不理想。我国在引进国外智力的实践中政策不力、引导不明确,偏重技术的引进,轻视管理科学的引进,过分强调引进国外智力的短期效益,而未能从全局的角度,很好地分析、研究和判断引进国外智力对本国智力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以及这些作用与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中技术变革的综合效应。
(3)国内企业整体智力吸收能力薄弱。从技术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现有的企业规模、技术管理水平、产权结构,制约了对引进的国外智力的吸收。特别是处于下游的中间产品配套生产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小,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与吸收国外智力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尽管在生产规模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目前普遍存在生产设备老化、研究与开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具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专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4)智力引进所需资金支持不足。资金始终是困扰智力引进工作的难题。一方面,国家制定政策向企业的智力引进倾斜,鼓励全国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开展智力引进工作。而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要想通过引进国外智力达到吸收新技术的目的,需要对原有的生产流程与设备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并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这等于提高了国内企业引进国外智力的启动成本,虽然国家拨专款几十亿元支持智力引进工作,但重点还是扶持国家的重大工程项目。
(5)智力引进服务体系不健全。提供国外智力信息与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机构不健全。国内企业在引进国外智力的过程中,需要获得有关政策指导、引进渠道、国外智力源及相关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咨询与服务。现阶段我国能够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共机构比较缺乏。这些必要服务的不到位会影响国内企业吸收国外智力效率和成本。我们经常宣传引进国外智力要“一方引智,多方受益”,由于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导致想同时受益的企业不知道国内哪家企业已经把国外的智力引进来了,而把国外的智力引进来的企业不知道国内哪家企业需要同样的技术,所以容易造成重复引进,重复花钱的现象。
(6)专家难以满足我国的创新需要。需要自主创新的技术对国外人才的要求以高水平的顶尖人才和潜在杰出创新人才为主,而我们现有的专家渠道推荐的专家大都是以传授人家已经过时的技术为主,难以满足我方需要。这也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如我国引智工作的国际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我们能够投入引智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以及引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是很高,引智工作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因此,要肩负起为自主创新服务的重要使命,必须开辟新的引智渠道。
(三)科学定位引智项目
引智项目的立项要紧密结合实际,从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致富,以及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改项目做文章,引进的项目必须是国外技术优势明显的项目,同时引进的外国专家要易于聘请。
(四)增强学习效果
在国外专家指导交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要重视技术现场指导,以示范演示加技术讲解的方法,促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二要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加强对当地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三要注重外国专家与本地技术骨干的交流研讨,有针对性地研究本地遇到的突出技术难题;四要注重引智示范园建设,使之成为长期的代表先进技术、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广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