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练习_教学认知的多维解
3.有效练习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通常方法之一是加大习题训练,做题量相当的练习,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这对认知学习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练习必须把握好“度”,否则,“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将无助于学习内容的复习记忆,也无助于记忆心理的改善。
练习是尝试回忆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发现难于识记的部分,把认知中的刺激信号聚集起来,把时间集中在掌握这些困难的材料上。通过练习和尝试性回忆,在实际运用加深对材料的印象,检查识记的准确性程度,在新与旧、难与易、多与少、广与博等方面,强化建立知识点、语言点之间的联系。
以练习促进再现,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练习。关于有效练习,有如下一些观点:
(1)有效练习是适应学生识记个性的练习(www.guayunfan.com)
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有效练习的数量怎样确定?
一般地,一个知识点、语言点,练习2~3遍就可以记住了,就能够完成识记反射,“事不过三”,就这个道理。
因学生的记忆个性而异,这是确定有效练习量要遵循的教学思路。学生的知识基础、识记个性、认知习惯都是不同的,练习量的确定也就需要有差异。对于学生A,可能需要做3个题目就能够再现提取,而对于学生B,可能需要做5个题目才能够完成识记。这样来确定练习量,都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练习。
(2)有效练习是高度组织化的练习
能够促进记忆的练习所要考虑的因素有:根据教学认知目标,对材料组织化。
材料组织化所要考虑的因素有:认知难易程度、章节联系的广泛性、与学生原有经验的相似成分、与现实生活的比较方式等,这些,都成为确定练习量的所要考虑的识记因素。
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深知一个道理:有效练习就是配套练习。即是说,练习量、练习难度,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建立一个配套练习。因为,配套练习的组织化程度高,形式简约,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容易识记、保持、再现,学生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经济的。
(3)有效练习是目标针对性强的练习
人们大凡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件事情临到非去做不可的时候,做起来时间效率最高,事情的过程环节安排也最合理,事物的自身品质也表现得最为真实。其原因,就在于事物的目标针对性强。这对于能够促进教学认知、改善记忆机制的有效练习,也同样如此。
有效练习因识记目标而异,根据要达成的识记目标来确定练习量、练习次数、练习强度。
所记忆的知识点、语言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识记,是理解,或是掌握运用,还要与考试要求,与考纲、考点联系起来。即是说,对于某一个知识点,若是简单识记就不需要做深一层的教学要求,若是建立在识记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这就要考虑到目标的定位问题,从而确定一个比较恰当的练习量。
就数量而言,一个有效练习并非一定要做大量的题,用“题海”、“题库”的策略去获取记忆,是不恰当的。要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知识的产生以一个相当快的速度在进行着,这就意味着学习过程要接触大量的经验、信息,要识记大量的知识,如果以做太多的练习题来完成识记,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够用的,“以数量求质量”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是有条件的。
(4)有效练习与再现
——再现性强,即有效性高。在一个练习中,以前所学的知识点、语言点反复出现的次数,对于促成记忆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根据稳态识记曲线,在完成识记后的很短一段时间内,材料会被迅速遗忘,因此,有效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时机再现,及时复习。
——再现的技巧性是什么?一般地,分散复习在效果上比集中复习优越得多,有意识地选择材料,造成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的过程;材料的类别搭配,也十分重要,交替复习不同材料比长时间复习同一材料效果更好;同时要重视超额学习,后面的再现比前一次的数量要多一些,给予的刺激强度要大一些。
——有效取决于再现的形式。再现性练习,要求知识点、语言点出现的形式有所变化,变形、变式、变换,与前一次的练习方式有所区别,不落“俗套”。通过形式、方式的不断更替,促成再现与再认之间的融会贯通,使记忆有效达成。
——再现的二次加工作用。对于知识点、语言点的反复呈现和交替出现,表面上看是重复练习,加深记忆,而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再现性练习是信息二次加工的过程,只要以恰当的形式再现,教学认知会有促进,记忆心理会有改善,学生就会有新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