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概述_幼儿园专业知识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考点1 幼儿心理发展的含义 重点等级★
“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并不完全等同,后者更多的是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而且主要意味着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含义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考点2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重点等级★★★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www.guayunfan.com)
1.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头发和神经系统等的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幼儿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好比一粒要生根发芽的种子,如果这粒种子是坏的,那么,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发芽和生长。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理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离开遗传的条件。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因为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遗传素质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幼儿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尔·伯特为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人智力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他的调查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而在一起长大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幼儿,其智力的相关性很小。有血缘关系的幼儿,其智力的相关性则依其家族谱系的亲近和生活方式的接近而增高,其中,同卵双生子的相关性最高。
每个幼儿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幼儿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这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幼儿生理的发育成熟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幼儿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如幼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会抬头,然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会站,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先发展臂部动作,后发展手指的动作。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幼儿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幼儿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总的来说,在出生的头几年,即婴幼儿期,生长发育很快,以后会减慢,到了青春期,又出现一个迅速生长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婴幼儿的心理变化发展也很快。由此说明,幼儿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所做的著名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成熟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先让T在出生第48周起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而C则在出生后第53周才开始学习,即比T晚6周开始,C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这个实验说明,提前学习对孩子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他的生理成熟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技能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幼儿生理的成熟水平。幼儿的心理发展依赖于幼儿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所谓环境就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阳光、空气、水和花草树木等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儿童所处的家庭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儿童所生活的不同社区等,都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母亲照料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也表明,缺少关怀与照顾的收容机构对儿童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在这里,儿童缺乏所需要的伙伴,缺少与人的交往和良好的氛围,因而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限制。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的环境。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幼儿园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文化教育条件好的城市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优于文化条件落后的乡村幼儿的认知水平;文化教育的差异是导致儿童认知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归纳起来,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遗传素质仅仅是物质前提。没有环境的影响,心理发展不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物质条件只不过是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可能,要形成一种心理特征还必须有环境的作用。环境是使儿童所具有的遗传素质成为一种真实能力的条件。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会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某种特点的人。
①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感到教育水平先进与教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之所以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因而它能更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得到较好的发展。
②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活动中学到许多行为方式,形成他们的性格,这些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很大的影响。
③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儿童所处的生活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受教育的条件也非常不同。不同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
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
第一,家庭。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的经济状况,单亲家庭与正常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幼儿在幼儿园里所接触的老师,所开展的游戏、活动等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三,电视等各种媒体。比如,电视中的人物行为会引起幼儿的模仿;同样也影响到幼儿社会观念的建立。有研究表明,看电视会使幼儿学到攻击性行为。
3.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及教育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我们不能把幼儿的心理发展看成是自然发展的或是可以随便影响的,不可忽视幼儿自身的能动性。
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
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选择意向的。随着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幼儿对他所处的环境会给予评价并主动地加以选择。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说有:幼儿的需要、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的能力、幼儿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幼儿的自我意识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因此,在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游戏是幼儿最需要的活动,因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最高。
可以这样说,幼儿是有自我力量的积极活动者。从这一心理观念出发,我们就必然会树立一种儿童观,即尊重幼儿,理解和认识幼儿的兴趣、爱好,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活动。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幼儿就是在摆弄各种各样物体的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功能的。如幼儿对黏土、颜料、水和沙子、木头的操作,可以发展其观察力、好奇心和积极的创造性,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能力。
幼儿是爱模仿的。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模仿活动幼儿学习操作物体的技能,认识事物的特点,逐步积累心理经验。
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通过与别人一起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为共同的目标与他人合作,并能形成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情感的意识。
由此可见,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幼儿的影响因人而异。遗传与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形成与发展都极为重要,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而实现的。在实践中认真看待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仔细分析,根据不同幼儿、不同情况考虑问题是教师必备的态度。
考点3 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概念 重点等级★★★
1.转折期与危机期
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与其他物质发展过程一样,都具有规律性,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阶段的稳定性,而质变的过程则表现为儿童心理特征的转折与飞跃,形成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常常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在认知方面,2~3岁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迅速发展,他们的感知觉开始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2岁以后,幼儿的有意记忆开始萌芽,同时无意记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思维形式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但词、语言的概括调节作用也明显增强。在个性方面,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探索、爱模仿。其自我意识出现第一次飞跃发展,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把主体和动作区分开来。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进入人生第一个心理逆反期。
转折期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如果成人在掌握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幼儿心理的发展,及时化解其一时产生的尖锐矛盾,危机便可以不出现。
2.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实验胚胎学中,此后很快引起了生物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茨发现,小雁、小鹅、小鸭等在出生后数小时就能跟随自己的母亲。但是,如果刚出生时就把它们与母亲分开,不久,这些小动物就再也不会跟随自己的母亲了。这说明动物某些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有关行为就再也不能形成。小动物的其他行为也有类似情况,劳伦茨将这种现象叫做“印刻”,印刻发生的时期就叫关键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有的研究者因而改称其为敏感期。研究者还发现,在关键期的开始及结尾阶段,机体对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在中间阶段最高。但若缺乏某种影响,便会引起发展方面的变异。
3.敏感期或最佳期
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由于关键期的三个特征并不如人们当初所想的那样绝对,研究者们对关键期的概念做了一些修正,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术语。一方面,这个概念体现了在个体发展中确实有一些时期比其他时期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它所阐述的含义处于完全固定和无限制的可塑性之间,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观点。敏感期与关键期的不同之处在于:错过了敏感期,不是不可以学习或形成某种知识或能力,而是比起敏感期或最佳期来说,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4.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它是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突出贡献。幼儿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都低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儿童的发展变化,就其本质上说,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每时每刻。
真题回顾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B)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解析】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