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_高等院校创新人才
1.2.1 研究目的
创新人才群体测评和结构优化对高校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创新人才群体工作方式能够把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的成员组织起来。不同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和思维模式在工作中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博采众长。这种互动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发挥人才优势,促进学科发展,增强竞争力。
第二,创新人才群体工作方式以任务为导向,强化了内部管理,初步建立了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使科研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群体工作方式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得从事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了成员积极性。(www.guayunfan.com)
第四,创新人才群体工作方式强调了集体绩效,有利于加强成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提高工作效率,营造宽松和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新人才,为高校长期拥有一支有能力、有活力、更有创造力的科研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综合实力的提高必须依赖科学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求现代化的管理与之相适,才能变成先进的生产力。创新人才群体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行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成员的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创新人才群体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更加灵活,反应更为迅速。从科研工作的多学科合作、任务性强的特点来看,创新人才群体结构的优化能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引入创新人才群体管理,进行创新人才群体测评,根据实际,对人才群体结构进行优化,对提高创新人才群体的运作效率,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有积极的作用。
创新人才群体进行动态评价,并对群体结构进行优化的直接目的是有效地避免高校资源投入的低水平重复与浪费。换言之,持续地投入到有一定研究基础和较强创新潜力的创新人才群体中的资金能够产出更大的成果,促进创新人才群体可持续成长。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套主因素全、评价方便、客观可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客观地反映高校创新人才群体的绩效水平与成长潜力,从而为管理部门优化人才群体结构、资源配置、调整学科布局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也为政府相关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从多个维度实施创新人才群体动态评价,目的是证明创新人才群体动态评价的可测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总之,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管理部门提供创新人才群体测评及结构优化的方法、思路与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