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_规模化发展下的研
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机电工程学院 李 润 马宁霞 曹 乐
摘 要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探索研究生二级管理培养模式在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在探索研究生二级管理培养模式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校和学院也采取了相关举措,以保证研究生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集中答辩制度;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本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报考人数由1978年的1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4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1]。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教学管理压力不断增大,许多高校沿用传统的研究生教学培养一级管理模式表现出管理的滞后性,已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势式的要求,各高校正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一级培养管理模式向二级培养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一种必然。(www.guayunfan.com)
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模式,即一级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如研究生部主要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指导监督,统一协调,基层培养单位如学院则承担具体的教学培养工作。目前,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模式在各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对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模式的认识
1.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生培养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处于学校、二级学院、老师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既是对研究生教学管理也是对其进行教学服务。
图1 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框架图
该管理模式表现为直接性、中间性、微观性。直接性是指研究生二级管理工作直接面对院系广大师生,直接管理服务于基层教学工作。中间性是指研究生二级管理工作处于学校与学院中间,起着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作用。微观性是指研究生二级管理工作处于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一线,从研究生的招生录取、教学大纲的制定、培养方案的确立,从研究生的开题、中期到最后的答辩,研究生管理工作都参与其中。因此,研究生二级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和学院的研究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2.研究生二级管理工作的任务
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从横向来说负责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培养计划制定、日常课程管理、论文答辩等事项,同时负责研究生各类文件的归档保存,参与文件的起草,协助监督执行等工作;从纵向工作来说负责学校与院(系)日常事物的沟通、文件传达、意见反馈等。
图2 研究生教学二级管理任务图
许多人误认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就是收发文件、整理资料。殊不知,作为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是非常繁杂的,在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壮大的今天,作为二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学校与学院、学院与老师、学院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扮演着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角色。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3,4]
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才供求关系,研究生教育要满足社会对人才及劳动者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近年来考研人数居高不下,无论是从科研角度还是从市场需求角度观察,研究生教育体制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求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培养目标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生培养质量不等、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
2.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5]
一些学校,将招收硕士研究生作为经济创收的主要途径,不顾自身的培养能力和学术条件不足,盲目地扩招,使得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跟不上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忽视了课程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存在科研经费短缺、教育的投入不足、招生和淘汰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3.导师存在的问题
导师数量不足,整体实力不强。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不利于对研究生的培养。扩招后,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由于导师的精力有限,而导致有的导师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不能真正进行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在学业和能力上不能从导师那里得到很好的具体指导,发表的论文质量也因此下降。
导师队伍参差不齐。扩招后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对导师的需求量也增大。有的导师自身知识面窄,有的导师自身没有经历过研究生教育过程,难以胜任研究生指导工作。而且部分研究生导师缺乏创新素质,难以胜任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任务。
4.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学习主观能动性要求较强。扩招后部分研究生自身素质较低,主观能动性较差,基础薄弱,知识面过窄,文、理、工渗透不够。而知识面的宽窄不仅仅代表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更是一个人把各门科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创造出新成果的基础。没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不可能取得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因此出现了研究生导师感到带研究生比较困难的现象。
部分研究生功利性强,创新意识薄弱。只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不讲究质量,读研只是为了获得文凭,将来对就业提职有利,而不是扎扎实实地学习知识,做研究,更谈不上创新。
缺乏团队精神。课题研究需要团队精神,需要集体的智慧,单打独斗、孤芳自赏是行不通的,团队精神是成功的加速器。目前许多研究生缺乏团队精神。
学位论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证明研究生学业是否合格以及能否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目前一些学位论文出现开题报告中存在形式主义,论文的撰写中理论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实际研究经验等问题。一些学校只追求论文数量,以发表论文数量为准,忽视研究生的论文质量,使得论文的质量产生滑坡。而且,随着招生人数增多,出现评审任务重等问题。因此,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加强研究生论文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规范文件资料,健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越健全,管理工作越有利。我校相继制定了招生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答辩制度等。我院根据学校的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研究生开题、中期直至最后的答辩实行“学科集中制”,使得该答辩学科组的老师对本组学生的开题、中期直至最后的答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论文工作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与意见。答辩“学科集中制”在我院已经实行两年,效果良好。
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首先,落实导师遴选制度,严格进行资格审查,组织导师上岗培训,实行动态弹性管理,废除导师终身制度。此制度我校在2010年度已经开始实行,我院也根据师资的情况对硕导资格进行了严格遴选。
其次,建立导师问责制。导师应负责每位研究生的具体培养工作、培养计划安排、每学期学习任务安排、科研指导、论文写作,督促检查。同时,作为二级学院设立相应奖惩机制、薪酬激励、淘汰激励,对导师的工作做到有效的监督等措施。
3.建立论文全过程管理
第一,课程设置中应设置论文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导师指导学生定期作出学科科研计划,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
第二,严把论文开题关,对于不合格者严格施行重新开题制度,不能流于形式。
第三,改革论文答辩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如,在我校(院)中可采取“学科集中答辩”制度,规范答辩程序,引入淘汰机制,对不合格者不能让其通过答辩,推迟半年后再进行答辩,不能仅流于形式。
四、结语
总之,实行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是各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形势,让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凯隽.改革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索与实践[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39(6):631.
[2] 谭晓梅.关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23)
[3] 李晓群.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39.
[4] 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与“211工程”办公室.以项目出成果,以项目促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6.
[5] 晋建华.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