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主导型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主导型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导师主导型模式中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有教无类;传统教育理念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般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采用高校主导型模式与导师主导型模式相结合。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主导型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_规模化发展下的研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主导型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雷 鸣 雷志勇 李翰山 王泽民

摘 要 怎样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蕴含的根本性规定。在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国际性潮流的今天,导师主导型模式中所具有的培养理念仍然具有其特定的培养规律,立足于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导师主导型模式中的“有教无类”的原则,尊师重教的传统,使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法借鉴传统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利益。

关键词 导师主导型模式中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有教无类;传统教育理念

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怎样培养研究生实质是由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相关主体决定的。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要素主要有政府、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科专业单位、导师、研究生、社会。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系统,使这一系统具有了特有的功能,即培养研究生的功能[1]。(www.guayunfan.com)

一般来说,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经过入学考试、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及授予学位等环节。根据参与研究生培养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诸环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研究生主导型模式、社会主导型模式。

目前,一般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采用高校主导型模式与导师主导型模式相结合。高校主导型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校是“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决策者,而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其他因素处于次要地位,由此所形成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此基础上,导师主导型培养模式是目前整个社会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核心环节,指导导师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导师是“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决策者,如果我们把教育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导师和学生就是这棵大树中的细胞,目前高校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有许多百家争鸣的新思想,但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教育仍然不能离开从古到今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方法、一对一的教育培养体制,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针对过去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针对导师主导型培养模式的教学体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特点:

一、基础性的道德教育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相对差一些,个别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一些是家里的公子公主,个别学生做人的基本理念比较淡薄,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自私自利现象严重。作为导师应通过师生的这层特殊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本有的一些戾气和乖智,或者通过一些方法让他们本有的善良的特性得以显现。有人研究过,实际上一个人在未来工作中是否能够成功,85%取决于他的为人处世和道德水准,只有15%取决于他的技术能力。关于德和才所形成的人的不同类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讲得非常好。他说德才兼备者叫“圣人”;无德无才者叫“愚人”;德胜才者叫“君子”,才胜德者叫“小人”。依据他这种分法,现在有些大学生,尽管学的不错,但由于缺少德行,也不能叫“大学生”,充其量只能叫“小学生”[2]。

二、衣钵继承的师徒关系

目前社会上比较强调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衣钵继承关系,其实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规律性的东西总是恒久不变的,即使再过几千上万年,如师徒一样的导师关系是不会消失的,即使以不同面貌出现,本质上的教授者和学习者总是以这种纽带而存在,因为只要有求学的学子,必然有解惑的老师,二者相辅相成,旷古莫变,真心尊敬导师是每一个学子求学的基础,关心学生也是每一个导师应尽的职责,如此教学才能相长。所以研究生进入学习环境后,首先要养成尊师的习惯,这也是进行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也唯有如此,导师的所有知识体系才能完整传授给学生,若学生对自己的导师不尊重,知识如何得以传承呢?

三、一门深入的学习方法

目前很多人强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便研究生进入社会后具有更加灵活的择业范围,但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从教育规律来看,初中高中学生的教育外延大于大学,大学的教育外延大于研究生,而研究生的教育外延大于博士,依此来看,教育随着层次的提高,体现了一种金字塔式的收缩过程。其实这有点类似于军事上的用兵原则,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而对于从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多数研究生,第一次击败敌人并建立信心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一门深入,细致研究,坚持不懈,长期探索,当学生对某个领域研究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有一种云开见日的感觉,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窍”了,从此之后,即使你从前是一个一般学校的毕业生,但此时你对技术的理解和清华、北大的学生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依此再触类旁通其他领域或项目,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四、有教无类的指导原则

古代孔子在教育弟子时,遵循的是“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不同的引导。比如,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平时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

可见,作为导师应该随学古代的智者,针对不同的个人,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此,我们遇到具体学生时,要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有些学生很差,有些很优秀,既然作为一个导师,你所指导的学生必然千差万别,我们必须找到合理的途径,使学生获得进步,这样才是对每一个学生最公平的教学方法,依此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实际利益。

五、次第渐进性的指导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或者广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能力上的自我肯定,即使表现最差的学生也有成功的可能,但作为一个导师,需要的就是次第性的引导,这个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对学生能力和自信的评估阶段:以学生本有的爱好作为基础,通过聊天、谈话,建立比较轻松的师生关系,进而了解学生的各自意愿,从而制定针对该生的教育方案。

(2)制定简单的初级研究项目,规划时间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初级知识,了解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基础窍诀,若学生根基很差,研究项目就简单些,若学生基础比较好,则难度可以适当加大,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信心获得很大提升,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3)若前一个过程已完成,继续在先前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难度,逐渐加码,使学生在能力进步的同时,信心不断递进,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过程。

六、结论

虽然目前社会上,百家争鸣的所谓新事物此起彼伏,但舍弃传统而哗众取宠并不可取,试想,不尊敬导师的学生如何能得到导师所具有的知识,如古人所言,“傲慢的山坡上留不住功德的水滴”,因此,鉴于目前社会过于强调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以及个性全面发展的言论,应该审慎,真正对学生有益的是把学生对教师的的尊重放到首位,依此,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而不是以一种藐视权威的所谓独立意识乖戾的个性进步,这样的发展可能不会有人愿意见到。

综上所述,研究生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在指导思想上要尊重教学规律,突出导师在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真正实现尊师重教。

参考文献:

[1] 程斯辉,詹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索达吉.弟子规另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