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展望_提升执行力
第七章 研究展望
改革开放30年来,与整个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同步,上城区的教师培训也在不断地攀越新的台阶。对提升教师培训执行力的研究,乃是我们基于在新世纪中教师培训如何更好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如何更好地为区域教育发展服务的思考而提出的新的命题。我们希望,通过对提升教师培训执行力的研究,将会对上城区的教育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提高培训执行力的第一阶段:关注培训活动各个环节
从当前上城区教育学院开展关于教师培训执行力的研究来看,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关注培训活动本身。这是教育学院作为专业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从组织内部进行的考察。对于一次教师培训活动完整流程的设计、对于教育学院培训组织者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教育学院执行文化的创建,都是一个组织建设的过程。
当前,我们仍然更多地是对整个培训活动的需求分析、目标设计、内容安排等在进行不断地完善,力图改进在原来的教师培训活动当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形式缺乏互动参与、培训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教育学院的研究员,通过参与这样的课题研究,更加注重了每次培训活动之前对教师需求的了解和分析、更加注重在培训活动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体验与参与,尽可能地设计与教师实践紧密相关的内容。随着教育学院各项制度的完善和研究员自身的学习,研究员作为培训者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作为实施教师培训的关键人物的培训者,在设计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就如何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关注哪些重要环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www.guayunfan.com)
通过调查,至少在目前的培训活动当中,参与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手段以及培训者的组织能力都有了较高的认同。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培训的各种形式和流程的设计仍然有很多改进之处。目前上城区教育学院的教学研究人员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组织教师参与培训的能力,较以前而言,现在开展一项教师培训活动,培训组织者会采用一些形式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教师的发展特点,并且注重对教研活动结束后的反馈,但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师培训规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关注还不够。所以我们打算在下一阶段,着手编订《研究员教师培训规范》和开发《研究员教师培训手册》,以提高培训活动的执行力为核心设计教师培训活动流程和方法,并围绕它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和研究员工作反思交流会,用它来帮助研究员不断反思自己所设计的培训活动的内容、对象、手段等。
除此之外,一些最前沿的培训方法和培训理念还没有运用到培训当中去,教师培训者个人的素质离最理想状态中的既具备学科知识,又有组织和表达技巧,同时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将各类培训资源整合转化成教师最能够接受的学习素材等方面还有差距。当前我们这项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教师培训活动本身以及培训者个体素质上,教师在接受培训之后,实践能力是否真正得以提高仍不够清晰。
二、提高培训执行力的第二阶段:关注教师培训后的行为改进
提高教师实践力是我们组织任何教师培训活动的直接指向,虽然我们已经采用各种手段来了解教师在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本次培训活动中的收获、满意程度以及对培训内容的设置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但是这些并不足以真正了解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以后,在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方面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进。简而言之,“到底学到了多少”是需要通过教师培训后的行为改进来检验的。前文已经分析过教师培训作为成人的学习有其特点,所学内容需要通过个人实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动策略。虽然培训者努力在传递新的教育理念、让参与培训教师学习某种新型教学模式、学会某种教学策略、掌握新的教学软件和工具、介绍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培训实际的效果到底怎样?培训中所传递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否被教师们运用到实际中去?教育改革的理念是否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贯彻?“培训前萌动、培训时冲动、培训后不动”依然是教师培训活动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教师培训执行力还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迈进的过程当中,要努力达到第二阶段,主要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改进:实践性课程、培训空间的转换和教师群体文化。
教师培训需要进一步增加实践性的培训内容,“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已经在国外各类培训中得到广泛运用。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借此让学员将理论转化为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能力。在培训活动中让教师更多地进行实践的模拟和演练,只有在培训中就让教师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实际的操作,才有可能通过这种体验让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理念和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触及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所获得的缄默知识,这需要开展诸如行动研究、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使教师的个人知识体系与培训内容找到契合点。
培训空间的转换意味着把培训活动发生的场景更多地转向教师实际工作的场景。现在的培训活动往往集中在培训机构的某个教室或者会议室,培训活动中涉及的内容即使和教学实践有关,也远离它实际发生的情境。由于教师个人知识具有高度的情境化和个性化,培训活动如果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以此观察到教师外在教育行为的改变。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重视和环境,就因为它结合了本校的实际情况。教研员“晒课”活动的开展也让教师看到了学科专家和自己同样的环境下,如何践行自己在培训活动中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很受教师欢迎,但是做到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如何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周边教师的影响。认知学徒制的方式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教师群体的文化也会对教师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国外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同一学校中的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方面有相似性。所以要改变教师培训活动后的行为跟进,要注重教师的群体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对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和探讨,促进相互之间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在改进教师行为的过程中,也更多地考虑其所在学校教师文化的实际影响。
改进现有培训的评估手段。现在对考量教师参加培训是否达到原有设定的目标,采用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的是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培训活动中的表现、教师的获奖情况等等,虽然培训结束之后也有对培训效果的调查和反馈,但还没有把教师实际教学行为的改进作为判断教师参与培训结果的重要标准。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如评价教师行为与培训内容相关性的技术手段缺乏、评价的成本过高、培训者的价值观念还不能适应等等。但是这种导向对于教师培训研究的继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培训执行力的第三阶段: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育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培训虽然是一项间接服务,最终指向仍然是学生的进步。在我们原有的各类评价体系当中,判断一个教师的主要标准,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所获得的成就,如个人学历、各类获奖等等,“基于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显得并不明显。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培训执行力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应该是以学生发展的状况作为评价教师培训活动的核心指标。我们在教师培训中投入的经费、时间以及教师的劳动,作为产出,我们的学生质量到底变化了没有?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对教师培训活动的组织,也会带来重大的变革。
组织机构的变革。原来对教师教学的研究和对学生发展的研究分别属于两个职能部门,也分别有着两块各不相同的培训体系。上城区已经启动对这两个部门的整合,新成立的“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在原学科研究部(也有地方称为教研室)的基础上,按1~5、6~8、9年级分成三个不同阶段的研究团队,以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为依据,研究学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各项活动,服务学校与学生的发展。
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革。教师培训将首先建立在培训者对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学校面临着德育与教学分离、学科之间割裂的状况,学生发展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也许根源于家庭教育方面,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也许来自同学的影响,所以诊断学生、确定问题成了培训活动的前提,这对于各学科研究员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巨大挑战,需要经常横向沟通,进行问题识别和诊断。同时培训的内容设计也更多直面学生生活的内容。当前的学科研究进行到过度精细的阶段,教师的站位、教师的语气都有研究,但是对于学生的研究却很少,很少看到就一次班队活动如何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实施、怎样进行家访这些内容都很少见。这些都将是今后培训内容发展的重点。培训组织者与教师参与式的共同研究,对学生问题的一起诊断与解决将是未来教师培训发展的方向。
评价手段的变革。基于学生的发展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这需要借助于学生评价工具的发展与实践中的应用。上城区已经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研究,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家庭氛围、心理素质等关于学生发展全方位的内容都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了评估,这对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既可以作为培训活动开展的起点,也可以作为培训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目前的尝试还处于酝酿起步阶段,要真正实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