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言语的艺术_人文教育教学论

言语的艺术_人文教育教学论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言语的艺术_人文教育教学论八、言语的艺术教学言语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表叙是繁是简,表达是隐是显,色调是华是朴,结构是疏是密,风味和情趣是雅是俗,气氛和感情色彩是庄是谐,气势和学生的体验是豪是婉等。(一)有声言语艺术有声言语在各种教学言语中占着首要的位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要“防”就要讲究用声的艺术,尤其要学会爱护嗓子,保护嗓音。

言语的艺术_人文教育教学论

八、言语的艺术

教学言语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表叙是繁是简,表达是隐是显,色调是华是朴,结构是疏是密,风味和情趣是雅是俗,气氛和感情色彩是庄是谐,气势和学生的体验是豪是婉等。教学言语艺术可以分为有声言语艺术和无声言语艺术。

(一)有声言语艺术

有声言语在各种教学言语中占着首要的位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一个教师,只要能够熟练地、巧妙地驾驭有声言语,便掌握了教学言语艺术的精华部分。有声言语的艺术技巧内容多,要求高,需要经过不间断的、反复的实践和体会,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1.用声的艺术(www.guayunfan.com)

声音是言语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没有声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无从谈起;声音美或不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传情达意和教学的效果。因为“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清亮甜美的声音,动听迷人;沙哑沉闷的声音,腻耳烦人。可见从教者不得不掌握好用声音的艺术。

(1)用声应当力求音准。音准,即发音准确,吐词清楚。这是学生听得懂,乐于听的基础。为了利于人们沟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推广普通话,尤其强调课堂教学都要使用普通话。说普通话,要力求语音准确,吐词清楚,否则音不准、话不清,学生听不懂,或者发生误会,教学效果便会受影响。何况,音不准,声也不会美,不会有吸引力。

(2)用声要善于控声。控声,即善于驾驭声音,控制音量、音高、音速,使声音能够适度自如地传达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理解、感受与感情。是否善于控声,显示出一个教师的说话艺术水平和经验修养,左右着学生的听觉感受、精神状态,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要懂得爱护嗓子,保护嗓音。用声难于持久,容易破嗓,经常困扰着一部分老师,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日子长了,这种情形反复多了,甚至还会导致不少老师患上咽喉炎,长了喉结(息肉)……。这是一种职业病,并且医生能治,自己能防。要“防”就要讲究用声的艺术,尤其要学会爱护嗓子(即喉头和声带),保护嗓音。

2.停顿的技巧

讲话的过程总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时候。这停和歇,便是所谓的停顿。停顿,是有声言语的基本技巧之一。教师讲课时,假若能够巧妙地运用停顿,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将产生不少积极的作用。如果不停顿,或者不能正确运用停顿,则往往产生与此相反的效果,使教师辛辛苦苦的备课、讲课成果付之东流。那么,怎样处理停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利于教学的成功?大体上说,要认识停顿的种类及其作用,掌握各种停顿的处理方法和巧加运用。

(1)语法停顿。说话总得合乎语法,才能说得通顺,说得明白。一句话总有一句话的语法结构,如果主要根据语法结构(或者语法关系)来处理停顿,那么这种停顿就是语法停顿。语法停顿,其作用主要在于保证语意的清楚、明确,便于听者理解。这种停顿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在确定主、谓、宾等句子成分的基础上,短句而语意确定的,一口气说完后停顿;长句内容丰富,而且成分比较复杂的,一般应当在主语说出之后略事停顿,并且接着说下去的时候,还应根据句子成分处理停顿,以使语意清楚明白。

(2)逻辑停顿。它是为强调某一语意而作的停顿。这种停顿,以语法停顿为基础,侧重于言语的逻辑关系,从教学的意图,以及教师、学生当时的情绪出发决定运用。说话讲理,听话认理。言语有逻辑力量,自然就有说服力。逻辑力量的体现,一靠内容,二靠表达的技巧,其中当然包含停顿的技巧。运用逻辑停顿,言语的逻辑关系便会鲜明地显示出来。这样,不但利于听者把握,而且还能增强言语的逻辑力量,显示说话的逻辑条理。

(3)心理停顿。它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依据的停顿。这种停顿在学生听觉上有点感到突然,但在教师来说,却是有意识、有准备的。它往往在需要渲染某种思想情绪,或者在显示一种情绪转变为另一种情绪的时候;在为了突出后面即将说出的语意,或者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时候,运用这种停顿,一下子把话停下来。

除上述三种停顿之外,还有感情停顿、生理停顿、模拟前的停顿等等。

3.重音的表达

说话声音有轻有重,语意有主有次,才能显示言语的表现力,突现教学的目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学言语,把握教学内容。这里说的重音,不是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而是指有意突出或强调的语音。这种语音是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艺术技巧,它根据表情达意的要求,把一句话中的词或词组(有时也把句子、意群)强调说出,用以引起听话者的留意与加深他们的印象。重音是造成言语表现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掌握重音技巧,说好重音,言语的目的性、语意的主次,才能表现得清楚明晰。

4.语调的运用

所谓语调,就是说话时声音上的高低、升降、曲直、强弱的变化。“锣鼓听音、听话听声”。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口吻、感情,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与更好地感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善于依据不同的语意,不同的感情、态度,适当地变化语调,其教学言语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更好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5.节奏的处理

所谓节奏,就是一定数量的音节,按着说话的高低、强弱、轻重、抑扬、长短、快慢与顿歇等等的关系,作有规律的交替重复,从而形成声音上的或强或弱,或抑或扬,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停或连,或紧或松的种种变化。

节奏对人们的精神、情绪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单一重复的节奏,会使人感到困倦;轻快、柔和的节奏,令人感到轻松、愉快和舒服;活泼、随和的讲话,不但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也会令人们心情舒畅。强弱、轻重交替而且变化有序的节奏,常常令人振奋,有抖擞精神的作用,正如听进行曲那样的感受。沉稳、缓慢的节奏,会给人以严肃、庄重,或者深沉、舒展的感觉,正如听《国际歌》那样的感受……

6.绘声绘色的技巧

停顿、重音、语调、节奏,是有声言语的基本技巧,能够掌握与运用这些技巧,可以保证有声言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鲜明性与生动性,而要使有声言语的运用达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还需要掌握与运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技巧。例如,模仿、拖腔、气音、颤音、喷口和气口等。

(二)无声言语艺术

日常人们交谈,总是既有听觉的交流,又有视觉的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谈话,同样也包含着听觉和视觉的交流。所以,教学言语中除有声言语之外,还有“无声言语”。有声言语诉诸学生的听觉,无声言语诉诸学生的视觉。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重视把有声言语与无声言语中的眼神、手势、体态、表情等非言语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兴致勃勃。因此,掌握和运用无声言语这种艺术,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身体言语

身体言语,也称态势言语,它是指人的动作、表情以及人体发出的一定信息。它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

(1)眼神。它即目光神态。它是能说话的,也是很会说话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神色变化,倾诉着一个人微妙的心曲,帮助他们传达许多具体、复杂的思想感情。除了传情达意之外,眼睛还能有力地披露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还能有效地燃烧起人们的爱和恨。目光神态的作用如此神奇,难怪有经验的教师总会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检查他的教学效果,去影响他的学生,去调节课堂的气氛。

教师一上讲台就应该以明亮有神、热情友善、充满智慧和自信,而且坦荡敏锐的眼神,告诉学生自己是怎样对待工作的,怎样对待学生的,是满怀兴奋地来上这堂课的。

教师要用眼神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在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话语的内容不同而起伏变化的,而每当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应该尽可能地伴以相应的眼神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去理解你的话语,感受你的思想、态度和感情。如讲到兴奋处,应该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可以让眼皮下垂,或者让眼睛呆滞一会,使这种感情显露出来;讲到愤怒时,可以把眼睛瞪圆,让眼珠固定,并且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愉快时,便可以松开眉眼,让眼神充满喜悦的光彩……

教师的视线流转变化要灵活、自然,有分寸感。视线与眼神一样,具有传情达意的多种作用。眼神的变化以思想感情为依据,视线的变化也同样受思想感情的制约。课堂上教师的视线,通常都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流转变化,如使用环顾法、专注法、虚视法等。同时,教师要使自己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对接,也要自觉赋予眼神一定的内容,明确用眼的目的性。

(2)手势。人的手势是指、腕、臂等关节动作的开合、起伏、强弱等,它是传达思想感情、意志欲求的手段之一。教学言语中的手势,一般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沟通的过程中,它的作用并不比眼睛逊色。它也会说话,或指示、或表态、或强调与渲染……往往只需一种手势,便能够把人迅速招来,或者叫人走开;用它配合有声言语,又能帮助你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有力,或者帮助你增加话语的形象性,强化话语的感情色彩,增强言语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有时甚至无须有声言语,也能够向学生披露你的思想,表明你的态度或要求。

运用手势增强教学言语的表现力与影响力时,教师需要注意: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杂乱无章,动作频繁或有不良习惯,而应该对手势进行“加工”,有意识地使手势更能准确、有力、优美地传情达意。如为了表示奉献,双手胳膊便微曲前伸,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上;为了指点事物、指明方向,可以用手指向那一事物,那个方向;为了表明数目,或者数数,就用手指的伸曲来表示,等等。二是要确切精炼。所谓确切,就是准确、优美,能恰当地传情达意;对有声言语具有补充、强调,或者渲染的作用。所谓精炼,就是不“花”、不“铺张浪费”,要以少胜多。三是要自然活泼。要求自然就是反对夸张做作;强调活泼就是不要单调呆板。着意的夸张做作,追求剧化的表演,令人反感;单调呆板,翻来覆去总是一种手势,人家也会觉得沉闷。四是要坚持自己的个性。手势动作同个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都带有个人的特点。一个开朗、爽直、麻利,说话、办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手势动作,多表现为急速、频繁、果断、有力;一个偏于内向的人,他的动作往往比较缓慢,手的活动也多是范围偏小和变化偏少。

(3)表情。它即面部表情,是指人的头,尤其是脸的各部位因感情作用而引发的种种动作和状态。人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总是首先表现在脸上的,而表情又最容易影响别人的情绪,所以面部表情,便成了非言语信息的最好的传送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重视自己头部,尤其是脸部的表情动作。

教师利用表情时应注意:一是要有表情,更要让表情自然流露。脸无表情,话便缺少魅力。有表情,本身就包含着有变化,而变化则务求真实、自然,即必须是自然流露的表情。例如,表示同意、肯定,就点头;不同意或者否定,则摇头;骄傲,往往鼻子朝天,眼睛向上;沮丧,总会耷拉个脑袋;得意,常常神采飞扬;愤怒,要么吹胡子瞪眼睛,要么咬牙切齿……。二是让表情成为脸的各部位动作整体的和谐体现。经验告诉我们,脸部表情的变化,关键在眼睛神态的变化,因为它最能显示我们脸上的感情色彩。但是,光靠眼睛,而没有嘴唇、鼻子、脸部肌肉等的配合,表情也表现不出来。如愉快的表情,有了“笑眼”,还得有略微松开的嘴唇,稍稍向上的口角,自然松开且略略上提的脸肌的配合。反之,只要你有意限制其中一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愉快的表情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三是让表情“笑”得动人。笑是一种言语,一种很好的交际、交流的工具。在教学中,笑能有力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教师要选好笑态,也要讲究方法。

2.“道具”言语

“道具”这一词是从艺术表演方面借用的,它相当于教育学中的所谓“直观教具”,但又不完全等同。因为直观教具,多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而“道具”除此而外,还包含讲台上可能有的东西和教师随身所带的东西,如粉笔、黑板擦、讲稿、钢笔、卡片、茶杯等,这些东西,一般分别称之为“小道具”和“随身道具”。

“百闻不如一见”。教学“道具”具有可见性,运用它,可以使教学言语变得明白易懂,增强言语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还可以使教师在讲台上的活动变得活泼灵巧、多姿多彩。所以,运用“道具”说话,向来都受到教师的重视。例如,鲁迅先生1930年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发表题为《绘画杂论》的演讲时,在说到“今天的画家作画……应当是再现社会的情况于画幅之上”的时候,便把事前准备好的两幅画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对比讲评:

这是19世纪法国一位农民画家所画的《拾穗者》,他画了三个农妇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田地里拾麦穗,表现了农妇们对于粮食的珍惜,因为她们整天在地里流汗,深知一颗颗粮食来之不易,中国古话说:“粒粒皆辛苦”,对法国农民说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幅画就充分表现了贫苦农民的普遍思想,因此它就有了深刻的社会含意。画家用极单纯、朴素的笔调,没有用什么精工描写,但它很美、很健康,感人至深。这是真正的艺术品。

而另一幅月份牌画的是上海时髦女郎,所谓的“时装美人”。画得很工细,连一根根头发都画得一清二楚,这是一般有闲阶级的人所欣赏的东西。月份牌除了技巧不纯熟之外,它的内容尤为拙劣。中国现在并非没有健康的女性,而月份牌所描写的却是弱不禁风的病态女子。这种病态女性,并非社会上普遍的现象,而是画家的病态心理的反映罢了。它画的虽然是“美人”,但一点也不美。它也不是什么艺术品,而只不过是一张庸俗的商业广告而已。

鲁迅先生的评论,凭借了“道具”——两张事前准备的格调截然不同的画。把话说得如此具体明白,深刻有力,难怪当时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鲁迅先生这样运用“道具”言语,不仅对使用“道具”言语的必要性是个有力的证明,而且对广大教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使用直观教具一类的“道具”时,要使准备的实物让学生都能看到,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最靠边角的学生,也要看得一清二楚;要使给学生看的东西力求简明,能说明内容观点即可,东西不宜多,展示的次数也不宜过多过频,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要提前出示实物等道具,出示的时间也要恰到好处,不宜过短或过长;何时出示和收起“道具”,要有计划,做到自然、从容,切忌乱套;根据需要,有时也可以把“道具”交给学生传阅,但传阅之前教师要作必要的交代或说明,传阅之后,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归纳,且传阅的东西一般不宜过多,也不宜同时传阅几样东西。

关于使用“小道具”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有一定的经验,只要认真总结,就能体会到运用“小道具”说话的妙处。在日常的教学中,随手拿起讲台上的粉笔、黑板擦;或者抽出一张卡片,拿起讲稿、教材,用以比喻、模拟、讲解,让学生边看边听讲,每当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手大有用武之地,而且自觉手势语也变得丰富多彩。实践证明,使用“小道具”,尽管只是抓在手上扬一扬,晃一晃,其效果也是积极的。所以,只要能吸引学生,增强教学言语的生动性,有利于阐释教学内容,教师就应当好好运用“小道具”说话。

3.书、画言语

书,即板书;画,指的是绘画。从课堂教学来说,绘画,也属于“板书”的范围。板书,包括在黑板上写字和绘画,作为“言语”,是属于无声言语范畴的。它同其他无声言语一样没有声音,却具有直观性,可以诉诸学生的视觉,从而传递信息,配合有声音言语完成教学任务。有或无,善用与不善用书写、绘画这种言语,都会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善用这种言语,可以使说话变得明确,简洁;可以弥补语音的不准,避免发生误会;可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可以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甚至还可以活跃气氛,强化效果。事实正是这样,一句啰唆的或不易把握的话语,一经板书,变成书面言语,便显得简洁、明确了;一个音节咬音不准,只要用板书帮助,这个音节就不会令学生发生误会了;只要认为是教学的重点,需要给学生打烙印的,在用有声言语技巧强调的同时用板书写出来,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要形象地、生动地说明问题,运用绘画的方法,把图像、符号乃至事物的形状勾画出来,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要是你画得很成功,很能说明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绘画是造型艺术之一,它以笔、刀等为工具,以墨、颜料等为物质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者墙壁等的平面上,运用线条、色彩、明暗处理,以及构图造型等种种表现手法,创造可视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表达绘画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等。绘画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艺术品种之一,用绘画说明问题自然很容易被人接受。如一位特级教师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在讲授的同时,他既写又画,写了“石拱桥”,还画上了“石拱桥”的形状,并且有意留下两个小拱没画出来。待讲清楚课文之后,他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留下的两个小拱补画上。这节课是说明文,一般讲说明文容易使人觉得枯燥,可是这位教师却凭着他的经验与运用绘画“言语”,把这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运用绘画言语时需要注意:一是教学言语中的绘画同作为艺术的绘画要求不同,它只求画出个形状,可以说明问题或者指示个位置、方向就行,不在乎画得是否完美。二是教学过程的绘画一般只用轮廓勾勒法,不用工具笔细描。如画一个人的脸,只要画一个圆圈,然后抹上几笔,勾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便可。三是不论画什么,用意都必须明确,而且一定要配合着有声言语,与内容相呼应。四是教学言语始终以有声言语为主,绘画同其他无声言语一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所以一旦需要绘画,就必须做到简单、快捷,能够边讲边画,不要因绘画停下不讲。

思考练习题:

1.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与真正的艺术有哪些相近或相同的方面?

2.为什么说人文教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3.什么是人文教育教学艺术风格?它有哪些特征?

4.试说明人文教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条件。

5.举例说明以下人文教育教学艺术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组织教学的艺术、导入的艺术、启发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节奏调节的艺术、幽默的艺术、板书的艺术、语言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