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的教育思想_中国教育史教程
第四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他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官至咨议参军,家有儒学世承传统。自小受儒学传统熏陶,博览群书,擅长为文。20岁步入宦途,历官四朝。晚年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写了《颜氏家训》,共20篇,这是研究他的思想的主要依据,后人以《颜氏家训》为家教规范。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
(一)教育要及早进行
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即使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13]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接受塑造的可能性大,教育的效果最好。(www.guayunfan.com)
(二)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
他认为父母对子女自然要爱护,但不能没有教育,只有教育好子女,才是最大的爱护。“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14]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子女才能成器。
(三)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
他很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告诫子弟要“慎交游”,发挥教育的积极影响,潜移暗化,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四)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
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15]他认为教育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
二、关于士大夫教育的思想
(一)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
颜之推生活于士族之间,熟识士族腐朽没落的内幕。指出士族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都是极差的。他们的体质十分脆弱,知识非常浅陋,既不参加劳动,又不努力学习。
(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
他从士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认为原来的玄学教育必须抛弃,传统的儒学教育也应改革,要培养的既不是清谈家,也不是章句博士,而是对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
(三)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承袭儒家的传统思想,强调孝悌仁义,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艺”的教育,以文艺为主,还包括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以及具有士大夫生活所需要的杂艺。德与艺两方面的教育,是互相联系的,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
三、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
(一)虚心
学习的目的是“多智明达”,“所以求益”,补自己的不足。他提倡虚心务实,反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二)惜时
学习是做人的需要,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少年时代应当抓紧光阴,不可错过学习的好时机。
(三)眼学
他说:“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16]他认为耳闻未实,眼见为真,在学习上重视亲身直接观察获得的知识。
(四)勤勉
要取得成就应依靠自己勤勉努力,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熟练和精通的程度。
(五)切磋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17]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良师益友共同研究切磋,能较快地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
总之,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主张虽然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展开的,但许多是他自己治学治家经验的结晶,所揭露的士大夫教育的腐朽也是他耳闻目见的产物,他的教育思想有着相当的价值。其著作《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注释】
[1]《汉书·董仲舒传》。
[2]《春秋繁露·精华》。
[3]《汉书·董仲舒传》。
[4]《春秋繁露·玉杯》。
[5]《举贤良对策》。
[6]《论衡·问孔》。
[7]《超奇》。
[8]《率性》。
[9]《薄葬》。
[10]《实知》。
[11]《嵇康集·释私论》。
[12]《难自然好学论》。
[13]《颜氏家训·勉学》。
[14]《颜氏家训·教子》。
[15]《颜氏家训·音辞》。
[16]《颜氏家训·勉学》。
[17]《颜氏家训·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