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路走过_一路走来

一路走过_一路走来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路走过_一路走来一路走过2006年初冬,我有幸随团赴欧洲参观考察学习,所到之处的车辆道路,山水田园,砖瓦塔楼,书本学堂在我的脑海里印下了深深的痕迹,感叹之余,我思想的原野撑起异域的风景。

一路走过_一路走来

一路走过

2006年初冬,我有幸随团赴欧洲参观考察学习,所到之处的车辆道路,山水田园,砖瓦塔楼,书本学堂在我的脑海里印下了深深的痕迹,感叹之余,我思想的原野撑起异域的风景。

一、人文交通

刚一踏上欧洲这块神秘的土地,第一个和我们搭讪的便是欧洲的汽车司机,先让我们饱了眼福的便是高速公路上水流般的车队;好奇的是一路走来从未听到一声汽车鸣喇叭的声音,纳闷的是经过的几个城市里怎么见不到一个指挥交通的警察。在欧洲的半个月的时间里,乘车穿越了十一个国家的十九个城市,行程近8000公里,最终对欧洲大陆的交通有了深刻的体味。

欧洲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祥地,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就是奔驰公司。在世界顶级汽车品牌中,大多数依然属于欧洲,如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宝马、斯图加特的奔驰,法国的雷诺、标致,意大利的菲亚特,等等,它们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人上人”的身份、地位。当然,在这里,一家两车或多车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在欧洲的城市里汽车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富人的豪宅雅院到一般居民的陋室小区,从繁华的购物闹市区到碎石窄巷的步行街,到处是汽车的领地。然而,这里车多不堵,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在德国慕尼黑上班高峰期我有意站在十字路口观看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这里,行人穿越马路,必是绿灯,必走人行横道,而过往的车辆绝不闯红灯,待到汽车绿灯通行时,行人也是耐心等待不闯红灯。十多分钟时间里我没有看到一名指挥交通的警察,没发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没有看到一名抢着过街的行人,尤其是只要红灯亮起,哪怕四面没有一辆汽车,行人也照样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在国际大都市巴黎塞纳河两岸的主干道上,我们的奔驰轿车也能以每小时八十的速度流畅地行驶,始终没有看到人车混杂的拥堵情况,没有出现长达数公里的汽车长龙在等待过红绿灯路口。(www.guayunfan.com)

来到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我忙于拍摄“黄金屋顶”掉了队,急忙追赶时面前亮起红灯,心如火燎,情急之中想起了翻译的话:“在城市行人斑马道上的两端都设有手动交换信号按钮”,伸手按了一下那个按钮,刹那间两侧的“车龙”断开了,斑马道让给了我。上车后我把刚才的举动告诉了车上人,翻译告诉我们:那个手动按钮和高速公路上的紧急停车道的功能是相似的,当行人遇到急事想要横过道路时,只要按下按钮信号就会变为绿色,当然左右的机动车就要吃“红灯”了。我立即反问:那岂不是行人永远是绿灯了?“不!不是这样的,欧洲的行人都已养成习惯,我没有见到常有人去按它。行人与司机都习惯于遵守交通规则,尊重是双向的,平等的。任何一个司机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尊重与忍受一个经常闯红灯的行人。”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噢!习惯成自然了!”“对!在这里,车让人已经成了社会的道德准则,车与行人狭路相逢时,即使没有斑马线,司机也会停下车让行人先行。”我明白了,难怪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市过街道时不注意地向前多迈了半步,过来的一辆白色小汽车戛然而止,我很不好意思地向后退了退,司机笑容满面地很有礼貌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只好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回头会意地点了点头。

每天早餐后上车出发时,司机都要爬在方向盘上认真地填写一张纸盘,经翻译解说我们才知道师傅是在输入今天要到达的目的地、路段,出发的时间等行车信息,然后装入电脑控制系统,接受监控;车上装有卫星导航器,随时指出要行驶的里程、路径,即使你走错了,它也会给你指出改正的路径,极大方便了司机;上路后,高速公路路段,都装有雷达测速自动拍照功能的设备;每天汽车行驶两个小时后就停下来休息10分钟左右。翻译告诉我们:“这都是硬性规定,欧洲的交通法规是十分健全且严格的,违章车辆一旦出现,电子警察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且通过网络将违章罚款单(不安全行车多少公里就罚多少欧元)通知到司机和司机个人信用卡的开户银行,银行很快就完成了划款职能。”可见,欧洲交通的顺便畅捷和人性化十足,全都来源于法律法规的完善,更来源于人们的自觉。

二、秀美风光

欧洲之旅,行程中没有专项安排观风赏景,但所到之处都会被优美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一幅幅油画般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的汽车奔跑在欧洲的大平原上,一派美丽风光呈现无遗,透过车窗玻璃,外面的世界让人心潮起伏,蓝天、白云、平原、丘陵、河流、湖泊、峡谷、桥梁、树林、植被……应有尽有,随时举起相机,摄入的都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遍地的牛羊清闲自在,偶尔出现一排树木、一丛树林、一处村落倒显得大草原韵味无穷,酣畅流利,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口头语“锦上添花”。大片大片连绵不断的茂密森林,随着地形山势起伏,郁郁葱葱,错落有致,冷松、雪杉、白桦……坦然地站在那里,干干净净、健健康康,它们是山最忠实的儿女,海最优美的两岸,房子最坚固的屏障,原野最美丽的风景。远处的高山像穿着翻云滚浪的裙子,裙角便是那高高矮矮的山峰,漫着白雪的山尖,在阳光下云蒸霞蔚,一片灿烂。绵延不绝的山峦间迎面扑来的都是目不暇接的五颜六色,满山遍野童话般的世界花团锦簇,这座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像条长龙似的横卧在欧洲的大平原上,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人民来这里游玩观光,用它清冽的甘泉浇灌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哺育着文明的欧洲人。

在欧洲的半个月时间里,每天的行程中都有美丽的城市留在记忆中,然而每个城市都有条美丽的河流淌过城市的中心,这样惊人的共性,真是给奔波中的我们带来了很多轻松和惬意,但脚步匆匆的我们用相机捕捉到的只能是某个片段罢了。

来到德国科隆,站在莱茵河滨河大道边,远眺,一条青翠的玉带,闪烁着光影在缓缓流动,秋天的莱茵河水一派碧绿,一只又一只水鸟紧贴着河面自由地展翅飞翔;近看,莱茵河水面宽阔,绿波粼粼,清澈见底,平静晶莹。上车后,透过车窗玻璃再看,莱茵河沿岸绵延不尽的葡萄园,串珠般的古堡,精致而又艳丽的田园村镇,绮丽动人的原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翻译说:“莱茵河是西欧的交通动脉,自南向北蜿蜒而流,流经欧洲的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六国,在日耳曼人民的语言中,莱茵河就是清澈、明净之意。”我们异口同声说:“好一个名副其实的清澈、明净之河。”翻译还说:“莱茵河同世界上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大河一样是成就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莱茵河造就了欧洲的两个伟大民族——德意志和法兰西。世界大文豪雨果这样写道:‘我最爱的河流是莱茵河,这条河映照着整个欧洲的历史。’但到欧洲来还有一个不去就等于没来的著名河流——塞纳河。”“那就请你再说说吧。”翻译接着说:“塞纳河,是法国东北部的一条大河,它经过法国的心脏——首都巴黎,注入英吉利海峡。没有塞纳河就是没有巴黎。”“这怎么说?”“慢慢听我讲,这条河全程仅776公里,在巴黎市区内的流程约13公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巴黎最初只是她的一个小岛而已,巴黎得名于2000多年前曾居于此地的高卢族的巴黎部落,在2000年的历史中,巴黎不断向塞纳河两岸发展,最终成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由于塞纳河在巴黎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巴黎又被称为‘塞纳河的女儿’。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城市的主要建筑大都集中在塞纳河的沿岸,因此,塞纳河堪称为巴黎的生命线。”“噢!传奇而又多彩的塞纳河,真是魅力无穷啊!”

我们乘坐的小车进入巴黎市区内,一路畅通,似乎理解我们的心思似的,直奔塞纳河码头。我们急不可待地登上了塞纳河的游船。好大的船啊,十分干净整洁,船上的喇叭里播放着多种语言的导游词,船上的游人尽管很多,但却十分安静,我们也潜移默化般地竖起耳朵听着,眼睛四处看着,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着。

塞纳河河面不宽不窄,水流不缓不急,洁净的河水微波荡漾,没有发现任何悬浮物,河的两岸,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绿色宜人。一座座古老而又特色鲜明的建筑物随着游船的缓缓行驶,像画卷一样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展开,中文导游响亮而又亲切地告诉我们,眼前的建筑是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的亚历山大三世桥;高耸入云、巍峨挺立的埃菲尔铁塔;气势恢弘、庄严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卢浮宫;安葬着拿破仑遗体的荣军院……塞纳河犹如巴黎艺术画廊的流动通道,集中展示了巴黎的历史、巴黎的文化、巴黎的艺术。坐在游船上,尽览两岸风光,满目的恢弘、绚丽与壮美的图画让人怦然心动,塞纳河的美丽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然而,这里的美丽怎一个“画”字了得!又怎能一个“心动”而已!!

三、名胜古迹

在欧洲,我常常被造型别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名胜古迹所吸引,所到之处都会被眼前的景致所感染。

来到德国的科隆,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对挺拔而又高大的尖塔,直插云霄。翻译骄傲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科隆大教堂,是莱茵河畔最宏伟的建筑,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的象征,整个建造工程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现在请各位中国朋友,身临其境自我感受去吧。”我们满怀好奇地走进了这座神秘莫测的大教堂,教堂内静谧、幽暗,点蜡的、祈祷的、观赏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但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多的人竟然没有一个高声说话的,出奇的安静。我也就默默地观看着教堂内厅的四壁和顶部,除了门窗外,几乎没有墙壁,雕刻与绘画装饰着它所有需要装饰的部位,森然林立涂金的高大石柱、鲜艳夺目的彩色玻璃上精雕细刻着一些图案、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抬头仰望,精致的拱廊式屋顶美丽的图案和雕刻使大教堂显得神秘而又辉煌,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人物都是干什么的,这些图案都在讲述着一些什么样的故事。走出教堂,沿教堂四周走了一圈,引颈仰望,教堂尖顶之高,高不可攀,教堂气势之宏伟令人顿生敬畏,一瞬间,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前往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游船上三位漂亮的“地陪”,口齿流利地轮流讲述着水城的故事,船上的游客被她们优美的语言和水城迷人的景色、传奇的故事、厚重的历史深深吸引住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亚得里亚海伸入内陆的一个潟湖之中,四周为海洋所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000多米长的人工长堤与大陆连接,我们刚才就是从这里走向游船的。大家看,眼前漂亮的建筑、平静的水面、大大小小的水巷和随时出现的一座座桥梁就是这个水上城市的基本轮廓,全城由118个小岛构成,并由117条水道和几百座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个整体,这宽阔的大运河就是威尼斯的马路,480条小河道就是小胡同,这游轮就是公共汽车。大家再看那前边的小河道划过来的小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贡多位,就是这里的小轿车。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齐飞,形成了这个著名世界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威尼斯城内古迹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还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钟楼,60多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大部分建在打入潟湖湖底的数以百万计的木桩之上,以瑰丽的中世纪艺术古迹和独特的‘水都’风貌驰名于世。”

我们相约来到圣马可大广场,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

筑环绕,东面耸立高大而又壮观的圣马可钟楼和圣马可教堂,从翻译那里得知,钟楼高达98.6米,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翻译还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存放着耶稣门徒圣马可的干尸,828年,两位威尼斯的商人从亚历山大港把圣马可的干尸偷出来,运到这里,从此,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他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此后,威尼斯到处是狮子。“难怪,我们进来时在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看见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侧的柱子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我若有所悟地应了一句。“对!观察真细致!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圣马可广场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广场上有数不清的鸽子,时而在地上簇拥觅食,时而又跳上游人的肩膀戏耍,时而又带着扑啦扑啦的振翅声飞向广场的上空。

“朋友们,跟我来!到这里来不看看威尼斯的特有景点——‘叹息桥’,会叫人叹息的。”翻译挥挥手,我们这些大男人像被人家小姑娘驯服的绵羊一样顺从地跟了过去,“眼前的这座桥就是有名的‘叹息桥’,它建于1600年,这边是总督宫,那边是监狱,是一座全封闭的巴洛克式的石桥,历史上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死囚奔赴刑场必经这里。大家明白了取名‘叹息桥’的原因吧?”“犯人与亲人的叹息。”“亲人的叹息。”“旁观者的叹息。”“还是囚犯长长的一声叹息吧。”……“对!都对!大家试想犯人与亲人在这桥上诀别时,那种生离死别、泪流满面、一桥隔生死的叹息声,是何等的揪心拉肺啊!据说这长长的叹息声还让欧洲许多国家废除了死刑。”“是吗?该好好看看这桥了。”眼前的这座桥是一座拱廊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举目廊桥,空寂无人,长长的慨叹早已随波逝去。俯瞰河面,见有小木船悠然往来,船夫双手摇动一柄单桨,一下一下,连连荡起轻柔的细浪,船上的一对对少男少女亲热地偎在一起长久地拥抱热吻,这叹息桥下倒成了另一道风景,船也潇洒,人更潇洒。

欣赏美景总让人觉得时光短暂,不知不觉返程的时间到了,船老大似乎知觉游人之心,游轮开得极慢,一声声汽笛鸣叫把威尼斯水城抛在了后边,回头张望,岸边风格迥异的殿堂楼宇恍如漂在水皮儿上的海市蜃楼,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也许是杞人忧天吧。

我们驱车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境内纵横,所到之处,让我深思。一路上,翻译把今天要去的几处游览胜地一一作了简要介绍,在车上我边听边记,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罗马繁华、美丽而又绚丽多姿,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透过车窗玻璃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切却都是旧的,没有盎然生机,没有光彩照人。汽车在一座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根据翻译介绍的情况,我认定这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遗址,边走边看,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体育场,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很多出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数万名观众。翻译告诉我们,这个斗兽场从建成的那一天起,里面就充满了好战与搏斗,人、老虎、狮子血淋淋的搏杀场面,浸满了野蛮与血腥,看台上的那些个达官老爷们笑得前仰后合。看着眼前这座高大而又气派宏伟的建筑,我怎么也看不出野蛮和流血,这也许是历史的沧桑叫人无法想象吧。但我却佩服罗马人伟大就伟大在以何等惊人的能耐把这座历经漫长风雨的辉煌建筑的遗迹完整地保存下来,召唤着世界各国的游人来这里大把大把地抛撒欧元。我站在斗兽场的最高处,被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圆形建筑所震撼,千年的风雨,未能摧毁它坚固的身躯;无数的冤魂,却还在诉说那流血的历史。几千年前,在这偌大的斗杀平台上,兽与兽斗,兽与人战,人与人争,最后鲜血流尽了,生命葬送了,台上台下的兽性也满足了。翻译在车上也曾告诉我们:“只要你抓一把台上的泥土,轻轻一捏,就可以看见印在手上的血迹。”可历史学家评论家们还是说:古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我纳闷了好一阵便对着这里高声喊叫——“古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野蛮的奇迹!”

告别了这座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古罗马标志性建筑后来到了被翻译称为“古罗马广场废墟”旁边,眼前全是颓垣败瓦,一片荒凉。上高中学历史时,教科书中描写的罗马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偌大一个地中海都成为其内湖的世界级大帝国,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宏大壮美、雕金镂银的拜占庭式教堂和哥特式城堡在这里一处也看不见。走在这个现实和印象相差甚远的废墟中,不能不叫人浮想联翩。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标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殿堂,只剩下一堆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楼阁,只剩下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庙宇,只剩下孤零零的几根石柱;就连最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也只剩下七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废墟残酷地吞没了我对罗马的美好印象,但我想起了史学家蓝柯的一句名言:“从历史的现状认识历史。”没有眼前这叫人叹惜的一块块碎砖乱石,后人们怎么会“以史为镜”,怎么会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呢!我不能不由衷地佩服罗马人保护废墟的善举,这实在是一种伟大的智慧。中国的圆明园废墟千万不要进行修复,因为我每次去圆明园面对那些废墟时,都不能忘记心中那种刻骨铭心的震撼,所以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防止废墟的进一步损坏。从罗马废墟出来,心不在焉地漫步在罗马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又是一个让人深受启迪的现实存在,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的通道随处可见。罗马人对废墟的精心呵护和喜爱已经到了登封造极的地步了,到此我才真正弄明白了翻译说的“在罗马人眼里,废墟是历史更是寓言,废墟是遗物更是见证,废墟是终点更是起点,废墟是毁灭更是新生”,这段话的真正含义。一句话,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一味沉浸在罗马废墟的遐想中,不知不觉来到了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没有签证,也没有查看护照,更没有发现国界线,要不是翻译反复的解说和比画,我还以为又到了罗马市内的又一个什么遗址了。“朋友们,听我详细说说后大家再亲自感受感受去吧。”翻译把我们9个人召集到一起,有板有眼地讲道:“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全国只有1300口人。”“啊!还没有我们一个村的人口多。”“对,土地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高地上,全称叫梵蒂冈城国,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是首脑,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权。教皇自称为‘基督在世代表’。教皇由红衣主教团成员以2/3多数选出,任职终身。这个国家虽然非常小,却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天主教教皇的驻跸处而成为全世界10多亿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它的领地以梵蒂冈城墙为界,主要有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博物馆等。这个国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矿产资源,国民的生活必需品,如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燃气等均由意大利供给,但这个国家的经济生活非常富裕,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经济来源主要靠旅游、邮票、宗教事业、银行上缴利润、向教皇赠送的贡款、教会施舍款等。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一天之内,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徒步游遍全国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雄伟、壮丽、美妙绝伦的建筑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们的共同杰作,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广场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广场之一——圣彼得广场。”“好阔气啊,这么小的国家尽然有这么多世界之最。”“是的,它的巨大魅力远不止于此,请朋友们现在自己参观欣赏吧!”

眼前的这个美丽无比的广场,空旷辽阔、气派非凡。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全由青色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这两组柱廊我详细地数了数共有284根圆柱、88根方柱组合而成,柱子估计高在20米左右,需要四五个人手挽手方能合抱,真像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每根石柱的柱顶都有一尊大理石雕像,这些雕像都是些什么人物我不得而知,但详细观察,每尊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顺便问了一下翻译,她告诉我“这些雕像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殉道者”。广场中心,竖立着一座插入云霄的方尖石碑,碑尖是十字架造型,基座上方铜狮之间镶嵌着展翅欲飞的雄鹰,方尖碑的两边各有一个巴洛克式喷水池,晶莹闪亮的水花,不间断地从喷泉中心喷出,洒落下来,经圆弧形的大理石表面,流淌着,注入承托它的巨型圆盘中。

来到圣彼得教堂的门前,门廊之上,高高耸立着十三尊巨大塑像,翻译说这里雕刻的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中间的那位是耶稣,左边倒数第二位是叛徒尤大(上历史课时老师说过《最后的晚餐》那幅油画中有“尤大”这一说,不知对不对)。步入教堂大厅时,室内神秘、庄严、肃穆,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高大的大理石柱上、墙壁上、天花板上、门扉上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壁画。尤其让人感觉到宗教气氛浓郁的是闪烁的烛光和虔诚的教徒在胸前郑重其事的画十字,神秘而又安静。面对这偌大而又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宝库,不知从何看起又不知哪些值得看。这时,翻译压低嗓门:朋友们,大家集中一下,不能走散了,在这里边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随我来吧。她又带着我们详细地参观了镇殿三宝:第一宝,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母爱》在教堂正门向右拐角处,走进大门即可看到,刻画的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以后,目睹一切的圣母玛丽亚强忍悲痛把他从裹尸布中横着抱起,右手搂着受难后的耶稣,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垂首凝眸,悲痛欲绝。第二宝,贝尔尼尼雕刻的青铜华盖,位于大殿正中偏后那个金色华盖便是。它由四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五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其下方则是祭坛和圣彼得(耶稣的大门徒)的坟墓,大部分教皇加冕仪式在这里举行。第三宝,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和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真假如何,没有必要考证吧。出了教堂后,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世界最小最小,小得可爱的袖珍国家却有着世界宗教界影响最大最大,大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教堂,它在阳光下显得那样的壮丽辉煌,那样的魅力无穷。这里,永远让人心驰神往。

在法国巴黎境内,通过亲临现场实地感受、听翻译流利清晰而又详尽的解说、看中文美观而又明了的平面介绍图等方式,真正看清和掌握了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卢浮宫、埃菲尔铁塔这些世界顶级历史古迹的真实面目,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一)古老巴黎的象征——饱经沧桑的巴黎圣母院

下车后,沿一条笔直的大道走到尽头,巴黎圣母院近在眼前。这座世界级的建筑古迹坐落在一小岛上,被潺潺流动的塞那河包围着。从翻译那里得知,这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163年,历时150余年,直至1320年才建成。几个世纪中,巴黎圣母院屡遭战火破坏,后由法国建筑大师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维修,便成了眼前这座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的圣母院。法国许多重大事件和典礼仪式在这里发生和举行。1302年,菲利浦四世对抗罗马教皇,在这里召开法国历史上有市民参加的“总议会”;1455年,民族英雄贞德的昭雪仪式在这里举行,从而洗刷了法兰西的民族耻辱;1654年,路易十四在此举行加冕大典;1804年,拿破仑在这里加冕称帝;1918年,巴黎市民为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在此向圣母感恩;1945年,巴黎市民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在这里举行欢庆活动;1970年、1974年,圣母院为戴高乐将军和蓬皮总统举行追思弥撒。

走近巴黎圣母院,近观正外立面可以看见,这座恢弘的建筑外形尤为美观,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每段下方各有一个内凹的门洞,中间的是被称做“最后的审判”的主门,右边是“圣安娜门”,左边是著名的“圣母门”。横着的三条装饰带又将其横向划分为三个部分,最下方的就是刚说的三个门洞,门洞上方是“国王长廊”,有28尊雕塑(据说是法国历代国王)。“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中间有一个直径大约10米的圆形玫瑰花样的大圆窗,精巧而又十分美丽,两侧有两个巨大的石质窗子。最上部有两个六七十米高的塔楼分立两侧,中间是缺着的,由一条白色雕花栏杆组成的走廊联系在一起,整个立面全为大理石雕砌而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步入圣母院内厅,紧紧跟在翻译的身旁,通过她的讲解和回答我们的提问揭开了圣母院神秘的面纱。一进门,挨着门的墙上有汉白玉雕磨的水池,那是给前来祷告的善男信女们准备的圣水,用手指蘸些水在自己的额头上点一下,然后在胸前画十字,以示虔诚洁净之意。再向大殿深处望去,34根高达二三十米的圆石柱分列两侧,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显得宏伟壮观。光线从四周彩绘玻璃大窗透进来,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一排排结实而又墩厚的椅子整齐地摆放着,足可容纳万人同时做祈祷。主殿左侧是一个个像木笼一样的小礼拜堂,坐满了虔诚的信徒,那个认真劲足以让游人屏气静声,我小心翼翼,本有很多不解的问题想弄个明白,但还是悄悄沿着这些小礼拜堂边缘向大殿里边缓缓行进。走着走着看见了三尊雕塑,压低嗓门向翻译求教,她告诉我,左边的雕塑是圣母圣婴(14世纪雕刻的),中间的是罗马帝国第一个派来巴黎的传教士圣丹尼,右边的这个还是圣母圣婴(13世纪雕成的),再向里走就到了圣坛,圣坛后边正中央是主体雕塑圣母哀子像,雕刻得活灵活现,精细入微,衣服的皱褶看上去柔软顺滑,人物表情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耶稣躺在圣母的双膝上,身体微微向外倾斜,圣母张开双手,神情哀伤,竭力承担着耶稣受苦受难带给他的极大痛苦。

时间有限,带着很多遗憾走出了圣母院,却又增加了一个迷惑,巴黎圣母院因大文豪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而名扬天下,还是《巴黎圣母院》因巴黎圣母院而成为名著。

(二)历代国王的王宫——凡尔赛宫

翻译在车上告诉我们,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此修建城堡,供自己狩猎,1661年全部建成,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后花园100万平方米,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等,凡尔赛宫最美的景致应该在后花园里,这可能是世界上御花园之最。她说得让我们心动,大家都有点等不及了,车停稳后,争先恐后往目的地跑去,站在凡尔赛宫围墙前,透过铁栅栏围墙看进去,高大的建筑前有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尊塑像,翻译说,这就是被称做“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的塑像,他每次出征和打胜仗归来都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法国人为了记住这段辉煌的历史,便让路易十四骑上高头大马,巍然毅立在这里,他是法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遗憾的是游人在这里拍照得太多,我们无法同这位“太阳王”合影,为了赶上大队伍,只好急匆匆向皇宫赶去。

进到室内,惊得我目瞪口呆,墙壁、走廊、地板几乎都用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到处都有琳琅满目的各种装饰和雕刻、挂毯、巨幅油画等。翻译提醒我们,凡尔赛宫的精华是二楼的“镜厅”,一听名字就不同凡响,上去之后发现确实名副其实,整个大厅呈长方形,拱顶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长廊一侧是17面落地镜,镜子由400多块镜片镶嵌而成,将外面的蓝天、绿树都能映照出来,别有一番景色。厅内两旁排有皇帝的雕像和天神的塑像,并有3排挂烛台,30多座多支烛台,尤其是8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经镜面反射后所形成数千支烛台,把整个大厅映照得金碧辉煌。这里没有不美的地方,可我心里还惦记着后花园,再说那种奢侈豪华劲儿离我们的现实距离太遥远了,不想再看了,走上前给领队打了声招呼,小跑步地离开宫殿,来到后花园,放眼望去,跑马道、喷泉、水池、河流与假山、花坛、草坪、亭台楼阁一起,构成了凡尔赛宫后花园的美丽景观。尤其那些大小形状不同的喷泉,路道边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花花草草,四周雕刻得惟妙惟肖的叫不上名字的雕塑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得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后花园,徒步行走一周是远远办不到的,正在东张西望时,“大部队”在领队的带领下也来到了这里,翻译东指指西画画,我赶快跟过去,详细听了她的介绍。

边听边看边走,下了几个台阶来到了中央平台,看到一个大型喷泉,喷泉中央高点的塑像是女神和她的儿子呈三角状依偎在一起。再往下看一条长长的绿色大草坪格外鲜亮,绿草茸茸的就像一张大地毯。再往下又是一个大喷泉名叫阿波罗喷泉,阿波罗乘着四架马车,英姿勃发,四周是几个吹着海螺的海妖。再下去就是人工湖了,大概有两公里长吧,远远望去,波光粼粼,十分壮观。时间非常有限,翻译停下脚步,指着北、南、西方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凡尔赛宫的御花园,在现有世界皇家园林中首屈一指,整个园内的林木、笔直的河渠、高大的喷泉、美丽的塑像全都以对称的几何线条排列着,南半部是规则的绣花形花坛,最南部地面下降约50米,是一处橘园,有对称的水池和盆栽大树;北半部也有花形花坛和树林,最北端是面积2万平方米的大水池和海神喷泉;西侧的小园林以几何图形的道路分为10多块林地,每块林地中有不同的小路、水池、岩洞、亭台,再向西即可进入大园林,那里全是高大的乔木林,树林茂密,郁郁葱葱。”翻译的一声“返回吧”,结束了凡尔赛宫的全部行程。但是凡尔赛宫的气派豪华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三)金碧辉煌的卢浮宫

在赶往卢浮宫的途中,翻译已向我们介绍了卢浮宫的基本情况,增加了我们的向往感。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也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王宫。这里曾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其中,路易十四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为卢浮宫的修建和添置珍贵艺术品立下了汗马功劳;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采用战争手段大量掠夺外国的艺术品,为卢浮宫这座艺术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内共收藏有40多万种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分六大展馆,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和雕塑馆,有展览厅200多个,翻译最后说“这么多的珍品,这么大的面积用短短的几个小时就是走马观花也看不到多少,所以我建议大家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进行观赏”。“请你推荐一下好吗?”我们一致要求。“好!镇宫三宝必须看,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的两宝:‘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爱神维纳斯’。还有绘画馆中的一宝: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另外出宫后我带大家去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金字塔’新入口处,再饱饱眼福。”

当自动扶梯将我们送到卢浮宫地下展览厅,随着人流,进到古希腊罗马展览大厅门口时,对照着进门时发到我们手里的中文平面解说图和墙角的指示标,很快找到了一宝——胜利女神,望着楼梯口石墩上无头无手的雕像,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是搞艺术的,除了围绕这个雕像转了几圈,说实在的我只看到这个失去了手和头的女神身躯微微前倾,健美的胸部披着薄纱,体魄健壮,有质感外,再怎么也看不出她究竟美在哪里。但从人们的拥挤和观看的认真劲上我却明白她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在里面,可惜我不得而知。

断臂维纳斯我是比较熟悉的,来到她面前,我除了和她合影外,更重要的是想弄清楚这件艺术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半裸着身躯,端庄、自然,平滑细腻而富有美感的上半身,与下半部粗糙不规则的衣着形成明显对比。正面看,她以右脚为中心,左脚略微抬起,肩部的摆动方向,加上全身一致的螺旋形式,呈现静中有动的平衡美感,越看越觉得那是一位活灵活现的漂亮少女立在那里,平静地望着远方,丰满而健美的形体自然舒展,没有一点的矫情和做作,把女性的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来到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远远就看见了人头攒动,走近时发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根本无法挤到最前面,幸运的是玻璃罩罩着的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在看着我微笑,端庄俊秀的她笑的是那般温和、那般神秘,更是那般的美。不幸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时不时提醒着每个游人不能拍照,想和她合影的愿望未能实现。再换个角度看看这个微笑的蒙娜丽莎,奇妙的是在这幅名画之前,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当然我清醒地知道她对谁都是这样,不要自作多情。艺术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吧。

最后在翻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拿破仑庭院看到一座20多米高的玻璃金字塔拔地而起,大家围着它赞不绝口,这座金字塔设计别致,简洁、明快,它固然改变了卢浮宫几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群一直比较分散的弊端,为参观者进入展厅提供了方便,但我们亲近它、喜爱它的主要原因我想关键在于它是华裔建筑师设计的,中国游人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句:这是中国人的杰作。

卢浮宫,不愧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四)现代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

在巴黎的两天时间里,我们来往穿梭在巴黎市区,无论在任何位置,无论白天黑夜,总看到一座高大而又挺拔的铁塔耸立在市区中心。每每从它旁边经过时,车上的人总会围绕这个高大建筑谈论一番,也自然会从翻译那里得到一些有关它的信息。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得名于它的设计师埃菲尔。埃菲尔铁塔分为3层,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00多个阶梯,共用去钢铁大约7000吨,1.2万多个金属部件,仅铆钉就用了250多万只。塔基占地面积为1万平方米,有4个由水泥浇灌制成的厚实塔墩,远远望去,铁塔外观优美,形如倒写的字母“Y”,站在塔顶放眼望去,整个巴黎城景尽收眼底。

我们穿过林荫道,来到铁塔脚下,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进而,你会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不由得产生了登上铁塔的强烈愿望。当电梯把我们送上二层时,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眼下是美丽的巴黎景色,耳旁是浩荡的八面来风,心中却是奔腾的激情潮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绿色的巴黎歌剧院,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和白色的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放眼远望,古老壮美的房屋鳞次栉比;秋天的缕缕阳光照射在缓缓流动泛起微波的塞纳河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铁塔下穿梭如流的车辆,河中破浪游弋的白色游船,涌向铁塔的人群,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再看看这个距离地面115米高的观光平台,周围摆满了投币望远镜(这些跟中国风景名胜区观光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投1欧元硬币才能望得远,比中国贵上10倍了),卖纪念品的小摊点占据了大部分地盘,我和另外一位同行者每人花了5欧元买了一个埃菲尔铁塔模型,想着肯定比地面要贵得多了,到塔底我们专门去小摊点问了问同样模型的价格,出乎意料的是完全一样。在以后的行程中,多次购物也明白了,在欧洲购物无论在什么店里只要是同一物品价格没有什么差别,更为重要的是购物很放心,绝对不会有假货。就像这座气派雄伟的钢铁结构高塔一样,一百多年后它之所以成为巴黎标志性建筑,就是因为它是地地道道的世界著名的钢铁建筑,货真价实的镂空钢架。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已成为巴黎的象征。

四、学校教育

此次欧洲之行的公务活动就是参观学校,在德国、法国参观了3所学校,通过实地观看、校长介绍、翻译讲解的方式,总算对欧洲的学校教育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德国的教育学制

德国孩子6岁上学,读四年小学后按三个方向分流。形象思维发达的学生直接上文科,读6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上五年制的理工科;文理兼通、智商高的学生上全日制中学,读8年。文科和理工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2~3年,毕业后就可以成为高级技工,当然也可以通过高职教育2年,再上五年制本科大学;文理中学的毕业生可直接上大学。

(二)法国的中学教育

走进法国的一所中学的校园,正赶上课间,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看到我们这些外国佬,不是局促或探头探脑,而是表现出一种大方、热情、欢呼雀跃,有的三三两两大胆走上前来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他们的课间活动生动活泼,有追逐打闹的、有放声歌唱的、有跳舞的,激情飞扬。在他们的小会议室里,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有学生1400名,教师120名,从事后勤服务的人员有60多名,每班最多有30名学生。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由1名校长、7名教师代表、7名学生代表、5名家长代表、10多名后勤服务人员代表组成。教师的身份都是国家公务员,学校实行教师聘用制,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进学校任课,必须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培训,尤其注重相关教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实,学校不仅有纸介质图书馆,还有电子图书馆,此外更注重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全学期有1/3的课都在车间、工厂、实验室上,他们还允许学生借用试验器材,回家做实验,所以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

(三)法国的初等教育

我们走进法国的一所小学的课堂发现,28名孩子上课时并不是把双手背在身后,挺直了身子在听课。他们随意坐着,有的孩子甚至扭着身子横着坐,小手搭在桌子上或椅背上。回答问题时,并不打招呼更不举手,谁想说站起来就说,回答对或错老师都给以微笑。穿着时尚的美丽而又漂亮的年轻女教师,在孩子们中间深情地朗诵着课文,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还时不时地把脸贴向站着笑嘻嘻的孩子的脸上,好一幅热闹而又生动的场景,一节课在师生的嬉笑耍闹中愉快地结束了。课间这位女教师在教室黑板旁边的墙角(就是她的办公室),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大概情况。

学校只有2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校长(今天到外边开会去了),其余都是教师,学历都是大学本科以上,都是参加过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又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教育实习,经过学区评审委员会面试通过后才进入学校的。工资不算很高(她不愿透露收入情况),但都是国家公务员,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学校每周上课5天,每天5课时,从二年级开始将学生成绩划分等级(最好的1分,良好的2分,较好的3分,及格4分,准及格5分,不及格6分),主要依据是学生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小学五年级期末,经任课教师判断为初等教育合格的学生,不需考试就可获准进入初中。学校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的智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并使其动手能力、艺术能力和体育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拓展他们对时间、空间、物体自身和世界的意识。学校也好,学区也好从不进行统一的考试,也不进行质量监控,教师只要能正常授课,永远不会失业,工作非常稳定,这就是法国人喜欢教师岗位的原因吧。

因为受时间和语言交流的限制,我们本来带着很多问题来欧洲,但只能又带着许多问题离开欧洲,在结束教育考察返回的途中,大家对欧洲教育和中国教育孰是孰非争论不休,但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可能简单地去类比谁好谁坏,更不能生搬硬套欧洲的教育方式。

(载《六盘山》2007年第二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