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领_耕耘教育收获成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领_耕耘教育收获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焕发了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教育生命活力,提高了我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工作。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领_耕耘教育 收获成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 王 欢

教师评价工作是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的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的需要。

“十一五”以来,我们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教师自我专业素质为目标的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它焕发了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教育生命活力,提高了我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变革学校教师评价观念,还原教师教育生命(www.guayunfan.com)

我校在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深刻感受到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导向已不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思考。

1.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目标指向与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要求错位

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目标指向是升学率,它通过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自我展示,教学班的平均分、标准分、排榜等形成学校对教师评价的先期舆论,并成为对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因而造成教师心中只有升学率,专业素质老化、狭窄,教师关注的目标单一,一个例子举几年、一个教案用几年等现象比比皆是。

2.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方法单一

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评价方法,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在升学率的导向下,教师评价结论早已形成。它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教师教育生命的发展与教师个性发展,因而造成教师对职业的迷失。教师互相配班,学生分班,考试过程,甚至监考人员的搭配等,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总而言之,旧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由于缺乏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评价者的资格认同性、评价结果与学校的奖惩挂钩等,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导致教师对评价工作担心与惧怕——担心和惧怕不再被领导、同事、学生、家长所信任,在人前抬不起头,甚至破罐子破摔;担心和惧怕评价结果成为职称竞聘、涨工资的依据;担心和惧怕被人误解,没有人愿意和自己工作;担心和惧怕评价的过程是一个不愉快的过程,是担惊受怕、感受到威胁的过程,导致情绪低落、烦恼、郁闷。

二、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焕发了教师教育生命的活力

为了尽快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几年来,依据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情况和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以促进我校教师有效发展为宗旨,学校构建了一整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系统。在系统的运作下,我校的评价工作环节清晰,工作节奏明快,工作进程有序,工作结果有效。

1.建立科学的评价理念,找准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工作中,我们感到对教师的评价既要以人为本,更要体现出主体的意愿,为评价主体所认可,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评价主体互动化。一是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二是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关注教师的师德修养。

(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师的发展提高过程,特别是教学水平的评价,通过加强过程的评价指导,促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发展、提高。

(4)评价方式多样化。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性”和“量”变成教师发展的动力;二是自评、互评、多层互评相结合,建立立体的、多层面的、多方位的评价方式;三是形成性评价和结合性评价相结合;四是面评和书评相结合。

2.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

课改之初,我校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评价,并且将每个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项加以量化,其中特别注意了常规教学环节的量化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定的评价标准往往从量化的角度考虑得多,忽视了个体的主体精神,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人格的尊重,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教师的自我完善。2003年以来,我们认真解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中关于对教师的启发性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把教师的评价分为“对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两大部分。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管理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和对学习的评价;教师素质的评价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每项评价内容制定了若干项评价标准,以便于评价操作。这些评价内容和标准渗透了新的教学思想,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很好地体现了面向老师未来发展的评价。

此外,我们感到科学的评价方案不能只是关注学校几位出色的教师,更要关注学校中许多个性不同或者平凡、勤恳的教师群体。特别是面对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年轻教师多的现状,我们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建立了“阶梯型教师评价标准”,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每一层次都按“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方面作具体评价,这就为不同层次上的教师粗略地设定了相应的标准。

3.健全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方法

一是建立评价组织,规范评价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制定了评价制度和评价措施,建立了评价档案;二是运用《评价表》分析评价数据,提供评价信息;三是完善评价过程,重视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过程中的措施和评价后的改善,每次评价都做到“五确定”,即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地点和评价方式;四是运用多种方式,搜集评价数据,我们特别注重自评和面评,同时还运用观摩、访谈、听课、检查等各种教学材料,以保证评价数据的充分、准确。

4.不断改进评价过程,提升评价实效性

在几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的评价工作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在课改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我校制订了课堂教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表》。该表的主体内容由课堂教学特色和建议两部分组成。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发展性评价记录袋”。

课堂教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听课。学校领导小组成员与教研组学科教师一起听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听课记录。

②评课。教研组开展评课活动。首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后的感受,然后听课教师从课堂教学特色和建议两方面进行评课、讨论,听课教师之间、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之间达成共识,形成评课意见。

③记录。评课结束后,由教研组长记录《评价表》,一式两份,被评价教师签字认可,最后形成完整的《评价表》。

④装袋。将《评价表》装入“教师发展性评价记录袋”,教师和学校分别存放。

(2)第二阶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在第一阶段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发展性评价扩展到教学常规工作的主要方面。《评价表》的主体内容调整为教学工作特色和建议,并增加了“评价项目栏”。

(3)第三阶段:突出“自评”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前面两个阶段的教师发展性评价,都忽视了教师自我的发展性评价。第三阶段,我们把教师自我的发展性评价重视了起来,“自评”和“他评”同样对待。《评价表》的主体内容在第二阶段“他评”的基础上增加教师的“自评”。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程序,调整为先“自评”后“他评”,规范、完善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4)第四阶段:引入学生、家长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质量关系学生的前途、学生家庭的幸福。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格外关注。在第四阶段,我们引入了学生、家长参加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既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要,同时又能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引入学生、家长的教师发展性评价,采用校内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方法,只是评价主体为学生、家长。

5.重视评价后的改进,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划分等级,也不是单纯为了找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我们根据教师教学和素质评价表中的数据,找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并用清楚、简练、可测的语言描述出教师改进的重点,确定改进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指标,指出达到改进目标的具体方法,最后让教师自己制订出改进计划。计划中要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改进的目标、改进措施等。

在实施教师评价的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在逐年提升。“十一五”以来,先后有百余人在省、市、区优质课大赛、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学校先后获得省、市级荣誉几十项。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的评价管理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继续用好这把“双刃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