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思路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思路
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传统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电子文献资源信息共享、民族古籍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在线数据库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各类网站及文献机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双语及多语种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共享等。
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搞好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诸方面的举措及对策。
其一,完善制度,加速电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双语及多语化进程。
从建立并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度入手,缩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其中,首要的就是重视以民族文字为载体的电子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双语及多语化。在这方面,应该重视以下举措的实施。(www.guayunfan.com)
——注重”上下互动”,即国家要加强对民族地区信息化网络的统一规划和集中领导,另一方面,地方及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具体单位要有参与网络建设的自主权、灵活性和积极性。这样自上而下进行规划,从一开始就在宏观上统一协调管理网络,避免某些重复和浪费,同时各个网络建设单位按自愿原则参加网络,并受其制约,以保证系统的和谐性和网络功能的实现。
——构建较完备的少数民族语文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指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此,国务院信息化决策领导部门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予以宏观引导和管理。在此机构下。还应建立由国家民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联合组成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建设与咨询联席会议组织,以实施中观领导与协调工作。与此同时,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省、自治区级亦应成立相应的专门决策、指导、咨询、管理结构,并创建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特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做到制度的规范化。
其二,通过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推动以民族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设。数据库是信息开发和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柱。要建设好这一支柱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尽量完整地收集与少数民族历史、经济、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献,加以筛选、整理,最后形成成熟的少数民族语文文献资源数据库。
——按数据库的结构,可分为书目数据库,篇名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三大系统。根据民族文献的珍贵程度、保存价值、利用率的高低来选择数据库类型,使建库与利用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加强虚拟数据库的建设,即收集网上的有用资源,使网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的虚拟数据库。
——数据必须适时更新。数据库建成后,对数据修正、数据维护、数据更新等后续工作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必要手段,不可忽视。
——建立专题数据库。比如依民族文字种类建库,或根据学科主题建库,目的是多角度、多渠道建库,使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
其三,加快民族古籍计算机检索网络建设。古籍文献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一些珍本、善本及孤本,学术价值很高,是一笔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数量庞大,学科门类繁多,光靠人工检索有关某一课题的文献需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时间。当前亟待民族古籍信息部门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现代化检索网络。对此,应注重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我国的民族古籍检索网应该是由纵横两条系统构成的统一的民族古籍现代化检索网:一是按领导关系组织起来的有上下隶属关系(纵)的民族古籍网;二是按行政区域通过协作和业务辅导关系将各级民族古籍信息单位组织起来(横)的地区民族古籍网。与此相应建立两个民族古籍检索中心,即全国检索中心和地区检索中心。
——政府应将民族古籍数字化纳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之中,除加大资金投入之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激发产业界对民族古籍数字化的研究和投资热情。
——针对民族古籍数字化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复杂性,在国内应选择一些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收藏单位、大专院校、研究所等建立民族古籍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以保证民族古籍数字化建设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