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节《与文明握手》主题班会谈初探岁以后的养成教育方式_和谐之声_九江三
以一节《与文明握手》主题班会谈初探12岁以后的养成教育方式
黎 迅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升级,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
——题记
一、何谓养成教育(www.guayunfan.com)
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位教育家还这样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可见,从某种角度说,习惯就是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二、为什么谈12岁以后的养成教育
为什么谈12岁以后的养成教育?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中学教育,我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2岁以上;第二,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卢梭强调的是12岁以前小孩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但如果按他所说,我们对12岁以后已经形成错误,已经养成恶习的学生便束手无策了。那还要中学老师干什么,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而我们中学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拔掉已经“扎下的拔不掉的深根”。
三、以一节《与文明握手》主题班会谈“拔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2岁以后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在漫长的12年形成的习惯我们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如果有哪位老师说可以,要么他(她)在吹牛,要么他(她)不是人,是神,具有“天生的伟大神力”。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总坚信:无论多么厚的冰层,只要有温暖的太阳持续照射,它总有融化的一天。所以我们老师要与学生打“持久战”、“方法战”。下面就以我的一节《与文明握手》主题班会简谈12岁以后养成教育的方法:导行。
通过学校的养成教育,例如入学教育,系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九江三中安全教育三十条》,学生对其中的内容不能说倒背如流,但也已了然于胸,可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学生“明理”固然重要,但是关键还是要导行。这也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1.学习内容。“文明”是一个很大的词语,不可能一节课能讲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立足于学生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课程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在校内吃零食,并且随地乱扔现象。
(2)理怪异发型,穿奇装异服现象。
(3)说污言秽语现象。
(4)唱“粗口歌”现象。
(5)不文明乘车现象。
(6)不健康攀比现象。
(7)不会文明处事现象等等。最终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净化思想,端正行为。
2.参与方式。如此多且繁杂的不文明现象如何体现,如何让学生明了,并参与其中,又如何进行导行,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经过再三斟酌,我决定让学生们自己主持,自己参与,老师从旁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参与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导行的目的。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全班共有66人,直接参与者66人,也就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任务。这样就最大限度的唤醒了他们的热情。
3.具体学习方式以及过程。
(1)角色扮演。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到这么一个问题:矫正青少年不良品德,促进心理健康。其中就提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促进心理健康”,通过角色扮演来增强大家的交流技能,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更能理会其他人的心情,从而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既然如此,那么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同样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角色扮演可以直接感受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妨碍、伤害,给班级、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过程如下:选3名学生扮演两种角色,其中两名学生扮演反面角色,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些不文明元素,如另类的发型、奇装异服、吃零食并随地乱扔乱吐、不爱护环境卫生等等。另一名同学扮演正面角色,他形象良好,衣着(校服)整齐,举止端正,看到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主动捡起地上垃圾(废纸),爱护环境。在两种形象的塑造中,两类行为的对比后,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评点。孰文明,孰不文明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2)唱响健康童谣。日常教学中,耳闻目睹不少学生在传唱“粗口歌”,有的甚至将其写进作文。例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对,五年级的情书漫天飞”,“某某一回头,吓死河边三头牛;某某二回头,乔丹改行踢足球;某某三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我班就有一例:一天有一名学生跑来办公室委屈地说:“老师,他们诅咒我马上就要死。”说完便哭,经过调查,原来上节课举行了一次测试,同桌因为偷看了她的试卷,这名学生便举手告诉了任课老师。一下课,同桌邀上几个好友在她后面不停的喊:“考试舞弊,天经地义;谁要告密,下课断气。”“垃圾儿歌”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垃圾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也破坏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破坏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结合这一情况,再结合班主任会议上曾经提到的公交司机反映的问题:说从上车的学生身上就可看出学生的素质,看出学校的好差,说从我们三中上车的学生大多数很文明,但有少数学生上车吃零食,乱扔垃圾,哄闹,大肆喧哗,污言秽语,我想正是这些学生破坏了学校的声誉,严重破坏了三中在社会中树立的形象。所以,我在这节班会课上设计了“唱响新童谣”环节,其中就有一首文明乘车歌,内容如下:同学们,要记牢,上下车时队排好,上了车,不乱跑,准备零钱把票买,车厢内,不喧哗,安安静静秩序好。有座位,不去抢,老人孩子照顾到,下车时,不拥挤,耽误时间易摔跤,讲文明,讲礼貌,开开心心上学校。这样一来,既可以正歌谣,又能熏陶学生,一举两得,达到了导行的目的和要求。
(3)情景设置,做到言行举止都文明。“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美好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和学生打交道过程中发现:如今很多学生不会说文明用语,也不会待人接物,很多矛盾都是由于不会“说话”而引发的,不会处理而扩大的,俗话说: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一句话也可以使人跳,就是这个道理。今年3月份,市民陈女士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途中,一辆轿车司机在开车门时不慎将陈女士娘俩撞倒在地,司机不仅没有下车道歉,而且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开车扬长而去。陈女士为此非常恼怒,记住该车车号后,辗转找到了该司机的单位,要讨个说法。该司机单位的领导听了事情的经过后,不仅亲自向陈女士道歉,还责令这名司机写出书面检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式,陈女士感慨地说,一句“对不起”考验了两个人的文明修养,领导的做法让人感动,司机的行为令人气愤。如果司机也能像他的领导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容易化解。像陈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双方的矛盾往往只能因为一件小事而起,但在处理中,谁也不愿先让一步,到最后,矛盾不断升级,甚至闹出大案,酿成大错。所以,说好文明用语、学会待人接物是化解矛盾、避免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美好内心,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基于此,我设计了七个场景并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如何处理,分别对学生的“说”和“做”进行引导,它们是:①当你想向同学借笔用时,你该怎样说呢?②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③来到书店,你想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应该怎样跟营业员阿姨说呢?④你是领导早读的同学,每天总会早早得来到学校。今天,你也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发现老师还没来,可是,居然有两个同学在过道上追逐打闹。看到这一切,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⑤今天早晨,你起床时,发现头痛极了,嗓子也十分干哑。妈妈摸摸你的头,发现你发高烧了,必须到医院去。于是,你想打电话给老师请半天假,该怎么说呢?⑥张老师在上课时发现,需要用到小刀,而小刀是2班的班主任曹老师的,她正在办公室改作业。于是张老师请你去借,你来到了办公室门口,该怎么说,怎么做呢?⑦今天课间,你发现在你后排的小红同学在哭,问了才知道,是她的同桌小刚借了她的铅笔,不还。小刚其实平时和你关系挺不错的,你决定先安慰小红,再去找小刚谈谈。你该分别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在同学们的思考回答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的指导下,“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这些文明用语深入人心,学生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处事。
4.至于在班会课中的主题诗歌朗诵,歌曲演唱主要有三个目的。一、营造气氛,感染学生;二、创设环境,熏陶学生;三、树立榜样,打动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以上四种方法是我这节班会课所运用的对12岁以后学生养成教育的导行方式,其实对于学生的导行还有很多方法,诸如:讲故事、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就不在多讲了。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如果说生命是一支蜡烛,与其让它在工作的重负中燃烧,不如把我们的热情注入,让生命绽放出光彩。既然从事了教学这条路,与其碌碌无为地过一生,不如用汗水浇灌出一个金黄的丰收季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