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五艺校本课程

杭州师范大学五艺校本课程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认真分析了我校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综合类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的“五艺”教育的改革思路,着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三级课程”体制的确立,正是“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的积极措施,因此,开发以“五艺”教育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将有助于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综合类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的“五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_聚焦课改 决胜课

以综合类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的“五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课题组林霞、朱旭良、戴文彪、高素萍、赵俏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丁桥镇。随着城市东扩,杭州市最大居住区——丁桥居住区的建设,作为丁桥大型居住区的第一所配套小学,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即:在城市化进程中师资、生源、家长等短期内未发生根本改变的环境下,如何接轨城市化,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和家长对丁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认真分析了我校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综合类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的“五艺”教育的改革思路,着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www.guayunfan.com)

本课题提出的“五艺”教育,是由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延伸而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提出新“五艺”,即:礼——学会礼仪交往;术——学会生存本领;健——学会健体本领;雅——学会休闲方式;博——拥有博学多识的气质。计划通过2年左右的研究与实践,并通过综合类校本课程的实施,逐步培养礼、健、术、雅、博全面发展的孩子。

(二)研究意义

1.推进小学课程改革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转向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流态度、价值观念与文明成果的传承,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主流及其体制传承的延续与发展。正是为了真正让学校课程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我们才需要从“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而“三级课程”体制的确立,正是“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的积极措施,因此,开发以“五艺”教育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将有助于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适合儿童发展的多元需求

学校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学生的需要既有共性的,例如语文、数学等,也有个别化的需求,例如农村的孩子需要农艺方面的知识,居民孩子更关注某一通用技术等。校本课程应该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并努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

我们的“五艺”教育即“礼、术、健、雅、博”教育是着眼于构建拓宽学生智能基础和相关素养的校本课程,将满足儿童多方面需求,从而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儿童个性特长的发展。

3.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作为杭州市最大居住区的丁桥镇,其社会成员的成分是复杂的,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当地居民,也有杭州市城区迁居过来的新居民,还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文化观念的碰撞,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我校学生身上。

我校的“五艺”综合类校本课程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人文素养,并通过学校教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丁桥地块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研究的成效

(一)研究制订了“五艺”教育的总目标

1.研究性目标

通过研究形成“五艺”校本课程,明晰“五艺”校本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体系。

2.培养性目标

(1)学生成长目标:培养学生处理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

(2)教师发展目标: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明确了“五艺”教育的概念与具体目标

(1)礼:学会礼仪交往,能与人和谐、大方的相处。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尊重他人、关心集体。

(2)术:学会生存本领,能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他人与社会。

(3)健:学会健体的本领,具有朝气蓬勃的健康气息,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4)雅:学会休闲方式,掌握一种及以上的陶冶身心的艺术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优雅的君子风范的文明人。

(5)博:拥有博学多识的气质,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构建了“五艺”教育的分阶段的目标体系

续表

续表

(四)初步形成了为实施“五艺”教育服务的拓展型综合类校本课程体系

该体系包括:大课程二门(礼仪读本,感恩读本);中课程二门(健身体育,休闲方式);小课程和微型课程13门左右(“小作家”班、“穿山甲”研究班、“奥妙数学”班、“全侵入式英语”班、“跳跳龙”舞蹈班、“小袋鼠”健美操班、“银河探险”班、“响尾蛇”测向班、“小蜜蜂”书法班、“扎染”技艺班、手风琴伴奏班、游泳培训班、乒乓球技艺班等)。

(五)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大课程校本教材、中课程、小课程和微型课程的教学纲要

三、研究效果分析

(一)促进了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目标的达成

在“五艺”教育的推动下,我校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宣传了我校“以仁育人,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

(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艺”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不仅学科成绩有显著提高,而且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开展课题研究的两年中,学生在校外竞赛中获得许多殊荣,更可喜的是,我校学生的文明礼貌素养、感恩知孝之情、自我服务能力等,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教师在“五艺”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受益匪浅,一方面学校通过搭建开发校本课程平台,激活了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增强了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合作意识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教师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钻研课改理念,研究新课标,努力探索课改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的观念变了,带着新思想、新理念备课、上课,教法变了,效果也变了,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反思与展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对于学校发展及师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五艺”教育综合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校、教师及学生都从中获益。但本课题有些地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五艺”教育的概念与目标体系尚待进一步细化完善,综合类校本课程的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五艺”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即如何使“五艺”综合类校本课程更好地适应本校师生的特点)问题等等,都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同学校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建成有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将课程意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重要平台,相信随着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完善,随着上述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我校的“五艺”综合类校本课程,必将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