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资源的区域整合与推进_扎根闸北教育的科
艺术教育资源的区域整合与推进
闸北区教育局 刘新宇[1]
[摘要]
目前区域艺术教育存在教育资源校际分布不均衡、艺术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制约了区域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
通过差异结对、强强联手、专项对接和基地辐射等四种校际协作方式,实现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校际推广和辐射。通过面上示范引领、多点联动共进和线性发展推进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和合作。从而构建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模式。(www.guayunfan.com)
通过区域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区域艺术教育校际协作组和项目组的组建,区域艺术教育课题群的实践和研究,以及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方案和案例集的开发,切实发挥区域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共享作用。从而落实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措施。
通过课题研究,我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资源 校际协作 均衡发展 区域
一、课题研究背景
艺术教育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从党中央一直到全国各地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
中小学中的艺术教育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普通中小学的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中小学艺术教育具有如下两个质的规定性:首先,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而且只有当艺术教育真正遵循着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时,艺术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即中小学艺术教育必须突出艺术的或审美的特点,它是审美化、艺术化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科学知识的或思想道德的非艺术的教育。其次,中小学艺术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的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也不是一种职业培训教育,而是基础教育的艺术教育。这就意味着,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
从整个社会与教育的发展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改变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促使整个教育事业得到更加全面、均衡、健康的发展,仍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体艺术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本课题从区域艺术教育资源校际分布不均衡、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状出发,在认真分析区域艺术教育失衡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整合教育资源,以协作管理形式,有效缔结紧密型校际联盟,落实校际协作的各项措施,通过2—3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实现区域优质艺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社团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有序、优质、科学的交流与共享,实现区域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探究区域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失衡因素
在创建优质教育区的过程中,我区部分学校的艺术社团在市区已经享有一定声誉,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组织与运作机制;初步建立起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区域管理、咨询、教研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学优秀艺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艺术课程教材建设、艺术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区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内在的问题,影响了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不流通,没有建立校际共享机制,各校把资源纳为己用,不愿与别人分享,教育局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二,学校本身艺术教育资源还不够,因人设岗,因师设项,要想建设更多的艺术社团显得无能为力。
第三,学生艺术追求实际上是很个性化和多元的,所以,艺术科目不健全很可能不能保证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第四,艺术教师分布不均匀,仅有的优质教师仅在本校、本学科起到作用而难以更好地引领辐射,形成合力;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充实专业能力,借鉴别人的经验,没有一个分享的机制,也不能促进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综合起来看,我区艺术教育资源校际分布不均衡、现有艺术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这两点已经成为我区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急需加以突破。
三、构建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模式
我们从区域艺术教育资源校际分布不均衡、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状出发,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建立促进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制度,科学整合教育资源,以协作管理形式,缔结紧密型校际联盟,逐步实现区域优质艺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社团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有序、科学的交流与共享,实现区域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构建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纵向发展的生态平衡体系
经过充分调研,我们根据区内不同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的特点,通过差异结对、强强联手、专项对接和基地辐射等四种校际协作方式,实现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校际推广和辐射。
(1)差异结对——高低互动型运作。参加协作的各校,科学分析各自的发展现状,合理确定结对重点。
我区一所小学的合唱艺术社团水平很高,学校合唱团多次代表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由该校的合唱指导教师领衔对其他学校的合唱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充分发挥了差异结对的作用,其他学校的合唱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2)强强联手——水平互动型运作。参加协作的联动双方或多方存在相同目标,基于合作互助的团队力量,通过结对联动,有效整合两校或多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优势,协作共进,弥补单兵作战的劣势与不足。
我区有多所学校的舞蹈艺术社团各具特色,有的擅长儿童舞,有的专攻歌舞表演,他们在我区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学校的舞蹈指导教师在强强联手的协作中,共同交流技艺,取长补短,各校的舞蹈表演形式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
(3)专项对接——互补联动型运作。参加协作的学校,通过优质师资的互注、互助,以专题研讨、共建课题、挂职带教等作为主要合作形式,相互促进,做强专项,共同提高。
舞台剧是目前开展得较晚但学生比较喜欢的艺术项目,许多学校都没有经验。我区把各校的舞台剧指导教师组织起来,聘请专业机构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确定共同的研究课题,一起探讨舞台剧的指导方法和表演技法,发挥了专项对接的作用,我区学校的舞台剧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4)基地辐射——以点带面型运作。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学校的基地作用。基地的内涵显示为学校某一社团项目的优势或特色,基地的认定须基于一种科学的评估与认证,其主要的标志必然是某一方面优质师资的存在。
我区一所初级中学是上海市的艺术特色学校,他们在陶艺、古筝、舞蹈、板画等项目中人才济济,指导经验丰富。该校委派艺术教师对附近小学的学生艺术社团进行定期辅导,并对这些小学的艺术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发挥了基地辐射作用,这些小学的艺术社团由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2.构建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横向发展的生态平衡体系
除了发挥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推广、引领作用,还需要通过面上示范引领、多点联动共进和线性发展推进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和合作。
(1)面上示范引领——区域艺术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合作行为,在行政及业务部门逐步介入推进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强管理与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总结梳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共享操作手段与运作方式,通过举行区级研讨、现场会以及出台相关结对实施意见等方法在区域范围内辐射推广。
(2)多点联动共进——不同学校间对于进行优质艺术社团、教师资源的共享合作有着不同的要求、需求,在推进过程中,从追求共享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在提供基本典型示范模式的基础上,鼓励不同层次学校对于各种共享互助联动模式进行自主选择的探索。
(3)线性发展推进——将已经初显成效的学校间优质社团艺术教师资源共享合作行为深入推进的管理运行方式,在总结、推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共享行为的有效性及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让共享的意识与行为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乃至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实施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
为了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作用,我们开展了区域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成立了区域艺术教育校际协作组,组建了区域艺术教育项目组,构建了区域艺术教育课题群,同时开发了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方案和案例集。
1.开展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区域艺术教育的基础和需求
一方面,我们对目前区内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品牌资源、政策资源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基本掌握了本区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校长访谈、征询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本区学校特别是小学开展艺术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每所学校对艺术教育资源的个性需求。
我区部分小学的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分布和个性需求如下表所示:
2.以协作组作为艺术教育校际协作的重要组织保障
根据区域艺术教育均衡化过程中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成立了三个协作组。
(1)艺术教育链协作组,由我区的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中学实验中学领衔。实验中学有众多的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在舞蹈、美术、乐器、陶艺等艺术领域处于我区的领先地位,通过艺术教育链协作组,实验中学把各类艺术教育资源向有需求的本区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等学校进行推广和辐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这些学校的艺术教育质量。
在艺术教育资源推广和辐射过程中,实验中学努力实现艺术教育链有关学校的多赢局面,做到了“四个一目标”,即传授一门艺术,带动一所小学,影响一名教师,培养一批学生。
(2)小学艺术教育社团共建协作组,以拥有较多艺术教育资源的七所小学为基地成立协作组,由区科研室牵头组织。共建协作组坚持自愿原则,坚持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校际相互促进、互通信息、协调发展的原则,协作组成员拥有共同教育或教学研究方向或课题的同一性原则。
(3)校外艺术教育促进协作组,由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领衔。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师资和设备优势,弥补我区部分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不足,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不同艺术技能的要求。
三个协作组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为保证3个协作组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成立协作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指挥、协调、督办、落实协作组的各项工作。
3.以项目组作为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活动的主要阵地
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依托部分中、小学及校外机构,发挥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师资优势,分别组建了16个项目组,其中小学9个协作项目组,中学辐射小学7个项目组。这些项目组的艺术门类包括舞蹈、声乐、戏剧、古筝手风琴等乐器、剪纸版画工艺等美术、陶艺等各个方面。
每个项目组都由我区中小学和校外机构中的艺术特色教师领衔担任组长,各学校准备开展这些艺术教育或需要提高水平的教师一起参与项目组的活动。项目组由组长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活动,每两周活动一次。
中学辐射小学的7个项目组的组长,深入学校附近的多所学校,帮助这些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带教、指导项目组的小学艺术教育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续表)
小学9个协作项目组,组织召开了多次组长工作会议,明确了每个项目组的活动内容和组长职责。通过召开全体成员的动员大会,所有参与项目组的艺术教育教师对课题的总体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各项目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研究了项目组的活动计划,并按照项目组的活动计划,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了多项活动。
(续表)
通过项目组的组建和活动,充分发挥了区域内中小学中艺术特色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探索出了提高区域内艺术教育师资水平的新方法。
4.开展课题群研究破解艺术教育校际协作的主要问题
区域艺术教育的校际协作是推进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借鉴,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一些相关的困难。对于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我们通过构建课题群的方法,分类分层进行研究,确保对影响校际协作实施的主要问题的有效突破。
我们分别以“中小学校际合作的艺术教育链的实践研究”和“区域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与协作的策略研究”这两个区重点课题为核心建立了两个课题,分别研究艺术教育特色中学如何通过校际合作向小学辐射艺术教育的教学成果,从而带动、提高小学艺术教育水平的操作模式,以及如何发挥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提高区域内小学艺术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具体到各个艺术门类和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鼓励项目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项目组为单位的集体研究和个人研究,共申报立项了20多个区级课题和个人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解决了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具有每一个艺术门类特点、满足学校需要的师资培训和艺术教育活动方案。
5.开展案例研究推广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成果的优质资源
每个项目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分享、交流活动和课题研究,对各个艺术教育社团的目标和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各项目组分别编制了一份艺术教育社团活动的详细方案。
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包含总体目标和分年段目标的社团活动目标、每学期16课时全年32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包含活动场地要求和设备材料要求的设施设备条件、包含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的指导老师资质、包含学习基础和专项艺术技能要求的学生基础要求以及活动评价等内容。
每位组员根据这个社团活动方案分别进行了实践活动,并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形成了一套《社团活动方案及教学设计案例选编》供全区中小学在规划艺术教育项目时参考,并作为进一步推广时的师资培训材料。
五、剖析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机制的效益及成因
经过三年的实践,上海市闸北区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机制顺利运行,参与校际协作的学校艺术教育水平提升,艺术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艺术教育门类广泛,艺术教育受益学生群体扩大,为区域艺术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0年我们以所有参与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活动的中小学为实验组,以本区其他中小学为对照组,对这些学校的10693位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艺术教育基本情况和效果的问卷调查。其中,实验组学生1617位,对照组学生9076位。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机制在实验学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艺术教育基础条件基本相似
在问卷中,我们对反映艺术教育基础条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1)家庭艺术氛围
针对“您所在的家庭,艺术氛围如何?”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家庭艺术氛围“非常好,艺术世家”选项的占8.3%,低于对照组学生选择的10.3%,而实验组学生选择“家庭成员轻视艺术”选项为3.7%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2%,这两对数据的比较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家庭艺术氛围稍弱于对照组学生。
(2)校外艺术教育条件
针对“如果您有参加校外艺术教育,您是通过何种形式学习的?”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选择校外艺术教育条件“上少年宫等的辅导班”、“请家庭教师”、“家长亲自教”等选项的占比相差无几,说明实验组学生的校外艺术教育条件相对于对照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3)学校艺术教育设备
针对“您所在学校有哪些艺术教育设备?”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设备“艺术类专用教室”选项的占46.2%,略低于对照组学生选择的47.4%,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选项的占29.1%,也小于对照组学生选择的31.8%,在这两个艺术教育主要设备条件上,实验组学校不如对照组学校。
(4)学校艺术教育师资
针对“您所在学校有无专业的艺术类教师?”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师资“有专业的艺术类教师”选项的占68.9%,低于对照组学生选择的74.1%,说明实验组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不如对照组学校。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家庭艺术氛围、校外艺术教育条件、学校艺术教育设备、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等艺术教育基础条件方面的4组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距相差不大,甚至实验组学校的部分基础条件还不如对照组学校。这组数据说明,在影响艺术教育成果的因素中,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不具有明显的决定作用。
2.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艺术教育成效显著
在问卷中,我们对反映艺术教育成效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1)学校艺术教育载体
针对“您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是以何种形式开展的?”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载体“学校开设的课程”选项的占63.4%,比对照组学生选择的53.5%多出10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组学校比对照组学校开设了更多的正规艺术教育课程,从而在课程设置上更有保障。
(2)艺术教育设备完好率
针对“您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类设备情况如何?”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艺术教育设备“良好”选项的占76.8%,比对照组学生选择的61.8%多出15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组学校艺术教育设备的完好率远高于对照组学校,从而在艺术教育的场地和设备上更有保障。
(3)学校艺术教育课时
针对“在学校,您平均每星期有多少节艺术课(包括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等)”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课时较多的“4~6节”选项的占51.7%,远高于对照组学生选择的35.3%,多出16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组学生享受了比对照组学生更多时间的艺术教育,从而在艺术教育的教学时间上更有保障。
(4)学校艺术教育效果
针对“您认为您所在学校艺术类课程的开展效果怎样?”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效果“非常好”选项的占52.3%,比对照组学生选择的41.3%多出11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效果更好。
(5)学校艺术教育价值
针对“您认为学校开设的艺术教育课程对您个人帮助大不大?”的各种选项比例为:
实验组学生选择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对自己的帮助“很大”选项的占40.3%,高于对照组学生选择的31.8%多出近9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组学生对于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的价值认可度更高。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校艺术教育载体、艺术教育设备完好率、学校艺术教育课时、学校艺术教育效果和学校艺术教育价值等艺术教育成效方面的5组数据,说明实验组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设备保养等方面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从而为实验组学校艺术教育效果和价值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也得到了实验组学生的肯定和认可。
由此,我们认为以校际协作为主要实践模式的艺术教育资源的区域整合与推进的具体研究措施,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效益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课题研究成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现有的工作基础和实验学校的优势和需求,构建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模式。课题组探索了通过差异结对、强强联手、专项对接和基地辐射等四种校际协作方式,实现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校际推广和辐射的基本策略。通过面上示范引领、多点联动共进和线性发展推进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和合作。
在区域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校际协作措施。课题组建立了区域艺术教育校际协作组和项目组,以项目组为依托,深入开展了区域艺术教育课题群的实践和研究。在案例研究中,我们编制完成了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方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汇编了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案例集发至本区所有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切实发挥区域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共享作用。
实践证明,参与校际协作的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艺术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普遍提高,艺术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因此,艺术教育校际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切实落实,充分发挥了区域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作用,解决了阻碍学校顺利开展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调动了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区域艺术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成功范式。
【注释】
[1]本研究报告是2008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艺术教育资源的区域整合与推进”(编号:B08097)的主要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刘新宇,课题组成员:陈越(执笔)、胡燕虹、李正刚、居宁、刘慧、李广金、吴新生、席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