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督导与督导需求的释读_需求督导_我们和
需求督导与督导需求的释读
(一)学校教育督导需求提出的实践意义
“需求”是源于经济学的概念,反映的是商品价格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是指“家庭或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选择购买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它有两个核心要素,即消费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需求是一种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就督导需求而言,其主体是学校。面对督导活动,学校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比如通过督导,能够发现学校最近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其归因;通过督导,能够帮助学校找到各条线在发展中需要改进的工作,如此等等。当把督导活动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时,督导工作必然要关注到在此期间学校最大的需求在哪里,同时,关键的要素是这种需求又能得到教育督导机构的大力支持。
因此,我们认为:“督导需求”是指学校应对督导工作,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而渴望督导人员支持帮助解决关键问题的一种需要。同样,它也具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一是学校提出的督导需要,这是督导需求提出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督导需求必须是学校自主提出的,其他任何人提出的需要均不能称之为督导需求,最多也只能是发现学校督导需求的一种线索;二是督导人员的专业支持能力。面对督导需求,督导人员的专业架构必须要与之相对称,从而能保证使学校的督导需求得到充分满足。(www.guayunfan.com)
1.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立足于发展,必定要追求督导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督导需求更多的是关注学校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改变“督导”关系。这种关系立足于发展就必然会有新架构,督导方与学校不再仅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单向关系,要坚持学校是发展的主体,关注学校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和未来发展,这样,督导“对象”被激活,形成相互对话与协商的动力机制,以多渠道地搜集信息、多视角地了解学校,获得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提升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2.发展性教育督导的价值追求,应是针对“需求”,作“满足”最大化的努力
督导需求体现的是一种“供求链”,要从学校需要出发,注重反思、注重推动、注重满足,为深化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在“我要发展”的理念驱动下,学校萌生了督导需求,如在当前国家层面上课程改革推进的宏观背景下,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发展中的关注焦点,很多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要推进自身课程建设的督导需求;另一方面,学校有需求,督导工作也就有劲头。当学校把课程建设的督导需求提出后,督导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组建专家组,对督导需求进行解决,追求实现的最大化程度。只有这两方面实现了有机结合,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内在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3.学校发展的永恒性决定需求与满足的永恒
督导需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满足度”。一般而言,当提出需求与满足需求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系统环后,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目标就告一阶段了。然而,学校发展毕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而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特别强调评估的过程性,把其看成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动态的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发展过程。这样,在评估周期内,通过督导双方的不断交往和互动,逐步提高认识,改进不足,督导需求实现着不断更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最终达到以督导的外部力量来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
总而言之,学校的督导需求必须要充分考虑督导双方的内在需要,架构双方的共同兴奋点和共同目标点,做到同思考、共享受、求满足,这符合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协商、建构”的中心思想。
(二)学校需求督导模式的提出
作为术语,“模式”的含义非常丰富。在普通心理学中,是指外界事物贮存在记忆中的有组织的心理图像;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在《辞海》中,它是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如此等等。应该说,它指涉的范围甚广,标志着物体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是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这意味着,它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经验的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同时,模式也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为此,我们认为:“学校督导模式”就是基于浦东新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督导理论,形成的一整套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督导内容、方法与方式等,并将其反复运用于督导实践,使督导人员在督导实践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督导规则。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当督导需求介入到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中时,督导实践发生了以下两方面的显著变化(图1-1)。一方面,面对教育督导需求的提出,发展性教育督导实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形成了相应的学校督导流程,以便真正地通过督导评估促进学校的发展来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在督导指标设计和评估技术方面也进行了相对的完善,促进学校发展也是督导评估追求的最终价值导向。这些内容后文将进行专题研究,在这里不再详述。这样,应对督导需求,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内容、方法与方式进行了整体性调整,学校督导模式中“需求”特征就越发鲜明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需求督导模式就有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然性了,我们称之为学校需求督导,简称“需求督导”。
图1-1 基于需求的督导实践变化示意图
该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学校的督导需求作为评估活动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它充分重视每个学校的发展背景与办学条件对评估效果的影响,充分重视学校的态度对评估结果产生的影响,关注学校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和未来的思考,以引导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督导方与学校不再仅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对话与协商,符合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协商、建构”的中心思想。二是探索基于学校常态下的问题关注式督导运行机制。区域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必须形成有效的督导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督导评估双方的主体性,不仅把督导评估活动作为认同价值判断的过程,而且把督导评估活动作为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的过程,推动区域学校教育发展。为此,督导人员必须在督导过程中,对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加以有效梳理;而学校更需要现实地面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这种基于学校常态下的“问题关注式”督导,成为浦东教育督导当下实践探索的工作主旋律。
(三)需求督导与督导需求的关系
需求督导与督导需求是两个具有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思考同一问题,同一层面着力追求共同的目标——通过督导活动实现学校发展,即:需求督导是督导的维度意义,是大概念,旨在通过督导活动来服务学校实现发展,其思考着力点、兴奋点为督导,是相对宏观层面上突出、强调督导方的行为,是满足需求实现学校发展;而督导需求是学校的维度意义,是小概念,旨在通过督导活动来解决学校需求性问题从而推动发展,其思考着力点、兴奋点为需求,是相对微观层面上思考校方现实的需求性问题解决。两者在学校发展意义上目标高度一致,在逻辑意义上小概念要服从大概念,在哲学意义上宏观可以包含微观,为此,用需求督导来统领督导需求,在概念上可以互补,但终极意义都统一在“需求督导”的范围之中。
一方面,督导需求是需求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浦东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实践来看,需求督导继承了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核心理念,把促进学校发展作为督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促进学校发展,必须在督导活动中有相对应的抓手,这样督导需求就成为需求督导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纽带。它通过督导流程的有机链接,使需求督导显得更有活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阐述需求督导的相关内容,必须突出督导需求这个主要素。
另一方面,需求督导是督导需求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督导需求是具体的实践探索要素,浦东教育督导人在区域督导实践中首先把握的就是需求要素。这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2012年“督导需求”系列论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轨迹。随着督导需求要素介入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实践的深度不断加强,区域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实践的特色就显得越来越鲜明。需求督导的提出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