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管理体系构成_寄宿制学校管理
第二章 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
寄宿制学校的产生,解决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难题,为学生上学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集中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优化。但是在办学的过程中,寄宿制学校教学、住宿、就餐、活动、交通、作息时间、亲情教育、理财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确与非寄宿制学校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寄宿制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和安全防护设施缺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混同于非寄宿制学校,家校合作机制空白等一系列问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样也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盘谋划,让一系列的细则、措施、办法环环紧扣,形成一个完整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
第一节 学校的管理体系构成
学校的管理体系就是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措施,通过优化配置来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的过程。
学校的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的实现,办学效益、办学能力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可以说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已经在世界范围的教育界达成共识,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不断探索和相互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学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竞争的同时,也纷纷在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加大了投入,展开了竞争。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已经成为一所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创新能力一起,构成了衡量学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www.guayunfan.com)
学校的管理体系建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校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一个学校的指导纲领,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规章依据,也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保障。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高质量的规章制度,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套好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制订制度章程时,要依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队伍建设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建设管理、总务管理、安全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管理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宿舍教师岗位责任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家长接送制度、食品及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落实责任到人。
其次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建设。有了科学、有效的制度之后,具体实施起来就很方便。但是在相关人员执行学校制度时,学校要建立监督小组,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在实际操作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要求各项环节要实施到位,但人为因素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的差错,为了减少和避免这些差错的发生,就需要学校加大监管力度,做好监督、检查,做到环环相扣,严密把关,确保不留漏洞,不出现盲点,保证各项制度正常实施。
第三是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样重要,它直接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基于制度建设的基础,学校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为目标,重点要放在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方面,通过举行一些丰富、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尽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同时要发挥学校教育设施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铺设一条进步、向上而富有人文情怀的道路。
第二节 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现状
寄宿制学校情况千差万别。按照学校所处地域分,分为城市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按照学生学段分,有小学寄宿制学校、中学寄宿制学校之分;按照管理模式来分,又有全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半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开放式寄宿制学校之别。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管理模式的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我国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尚需完善
(一)国家、省市、区县三级尚无专门机构出现,少有相关专门文件下发
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可谓有年,最大的问题是时至今日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各种类型的寄宿制学校无不都在各自为阵,摸着石头过河,各类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不能说没有,但是科学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大都在探索中。
国家教育部、省市教育厅、区县教育委员会、局三级,截至目前,尚未出现有关管理寄宿制学校的专门机构,仅在2006年由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管理职责、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饮食管理、住宿管理这五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此外尚未见到其他相关文件,在具体工作中,也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缺少理论指导。
(二)寄宿制学校处于各自为阵、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境地
寄宿制学校工作的千钧重担压在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身上,至于如何干,如何管,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一些颇具规模的寄宿制学校,设有寄宿部,由一名主管副校长负总责,下设若干个办公室,将学生的住宿、安全保卫、生活服务、自修学习、心理辅导等项统一管理起来。
一般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则是由学校总务处主任负责或由总务处主任指定负责人负责寄宿生住宿、吃饭、生活管理等项事宜,且多是兼职。而其下辖工作人员多是总务处职员或由教学一线优化下来的准下岗人员,其事业心、责任心、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业务本领、心理素质等都大打折扣,难以尽如人意。
(三)寄宿制学校管理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
安全工作,头等大事。为了层层落实责任制度,校长要担负起学校安全责任,各岗位教师要担负相关直接责任。住宿学生的安全管理成了教师24小时的心理负担。由于学生寄宿,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就连在校的课间休息时间的安保工作,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有待重点思考。
对于一般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因为人力、财力、物力更是捉襟见肘,尤其是安全问题更令学校忧心,稍一疏忽,必酿大祸。住的隐忧、吃的危险、校园暴力、乘车安全、闲暇时间的安排、偶发事件的法律责任等是时时压在校方心上的巨石,也给寄宿制学校的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
(四)寄宿制学校布局不合理也给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撤点并校就已经有所行动并悄然进行。2001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对上述条款的完整引用和正确解读非常有必要。但事实上,这一条款经常被某些地方政府断章取义地引用,从而导致强行撤并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时,把撤并当成了唯一的目的。“撤点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大的农村。
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512993所,2009年为234157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78836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学校数为64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各地政府之所以十分积极地“撤点并校”,在于想由此减少办学点进而减少教育投入,更方便地管理学校。
温家宝总理于2012年5月25日,视察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毛坪村教学点——毛坪小学,就学校撤并一事发表谈话说:“学校调整布局要实事求是,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年龄、上学路途、安全等问题,建立或恢复一些农村教学点,不要让孩子们的精力都花在路上。有的教学点学生虽然少,但也要办好,要想办法帮助边远的教学点提高教学质量。”
寄宿生离家过远,校车的需求量就需要大大增加,考虑到山区公路的现状——夏天雨季多塌方落石,冬季雪后路滑,加之校车的质量、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等问题,大量撤并学校,使得学生远离家园,必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加大了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困难。
(五)寄宿制学校各自为阵同时也各自为政,带来了管理体系的混乱
寄宿制学校虽然出现也颇有年矣,但是由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寄宿制学校没有下发具体的指导性文件,造成下面寄宿制学校各自为阵同时也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政出多门或自己嘴里出政策,校际之间制度规定五花八门,那是难以可持续地科学发展的。“摸着石头过河”“交学费”,起初一两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摸着石头过河”、老“交学费”,这就有了问题,甚而将这两句话作为工作失误的借口或遁词,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六)从编制管理上看,寄宿制学校人力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生源不足是撤点拆并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服务半径的扩大迫使学校不得不实行寄宿制。但是当前的教师编制又无法满足寄宿制需要。学校没有寄宿生的专职管理编制,加大了现有教师的工作量,导致现有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透支。学生寄宿在校,老师不得不吃住同行,本来只负责8小时的管理时间却变成了24小时,加之学生年龄又小,教师的管理责任进一步加重。所以,寄宿制学校的人员编制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七)从经费管理上看寄宿制学校财力亟待加强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办公经费的投入,但其标准仍难以保障寄宿制学校的优质建设。现行的公用经费管理办法是按学生人数计算,不少寄宿制学校,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开班却不能少,在不能收取学生费用的前提下,又要实行寄宿制,这样一来,水电等方面的费用使学校还需用公用经费进行贴补,更不用说提高教师待遇的问题。学校用没有寄宿学生的经费办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实在无法提高寄宿制建设的条件。所以寄宿制财政编制也是值得思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八)从教育角度思考寄宿制学生发展问题
寄宿在校的大部分学生家长离校较远,为了子女的教育,他们不得不将学生送到学校寄宿。因此,学校的教育责任更重。学生离开父母,与老师朝夕相处,学校不得不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学校不得不思考学生的学习辅导问题。学生在校,教师不仅是教师的身份了,还得弥补家庭教育。
二、现行评价体系缺乏对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国现行的学校评价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种以工业化生产时代的标准化管理为核心理念,以检验各不相同的学校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统一标准为基本操作方式的评价模式,可以称为“鉴定性评价”,通俗地说,即“用一把尺子量不同的学校”。在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鉴定性评价对于促成学校软硬件达标、管理到位、质量和效益达到一定标准,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然而,由于鉴定性学校评价模式具有多同一、少个性、重奖惩、缺乏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考虑等特点,因而其弊端或者说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现行的学校评价体系从评价的原则来看,认为学校在评价中应该成为教育活动组织机构,着眼于学校办学理念与行为、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发展等方面。从评价的重点来看,包括学校管理、设施设备、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校与社区等情况。我们认为这些传统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是必需的,但结合寄宿制学校现状,显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对寄宿制学校是不公平的。一般学校的学生大多在校不过8至10小时,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一天24小时在学校。寄宿制学校教学、住宿、就餐、活动、交通、作息时间、亲情教育、理财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配齐寄宿制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和安全防护设施,健全完善寄宿制学校食品卫生、车辆接送、卫生防疫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学校安全运行;重视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寄宿制学校管理,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等都应成为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并形成决策民主、管理高效、监督到位的管理机制。
第三节 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
改革创新精神强调的是一种不满足现状,要求发展的思想,具有不畏惧压力的意义,蕴含着一种勇气。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遇到许多的困难,遇到许多的新问题,只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逐一地探索解决,这一科学的管理体系终究会建立并不断完善。
一、改革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对学校领导者来说,教师既是领导者管理的对象,又参与管理。学校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实现管理目标的,学校管理是否有效,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抓好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工作,就应从优化人员配置,完善管理制度,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完成教育大业。
校长的头脑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
教职工的头脑中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
宿管人员和总务服务人员的头脑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学生的头脑中牢固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思想。
寄宿制学校全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一所寄宿制学校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则必须:
一要健全机制,建立制度。制订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保证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种工作活动的落实。
二要建立制度执行机制和实施工作程序活动的监测评估体系,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完成。
三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明确权利和义务。学生在校住宿,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服务功能,学生享有相应的权利,能够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学生也有维护学校住宿秩序的义务,承担一定的劳动服务和管理宿舍区域内物品的职责。
四要建立和完善法制宣传和教育机制。学生入住前或入住后,学校应对其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关法规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总务部门对学生住宿的管理,要体现“管理”与“育人”的双重职能。一方面要管理学校的财产,使宿舍区安全、宁静、整洁、有序;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住宿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办理入住手续、退宿手续、管理学生作息、用水用电、宿舍区卫生、学生住宿期间的文明行为、检查评比文明宿舍、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和学生的安全管理等项内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重点是学生的安全管理,它主要包含住宿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以及校园活动的安全管理,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另外,还需改革人事制度,解决寄宿制管理编制问题。
当务之急一是培养一支专业的保育员队伍;二是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以保障寄宿制学校人力资源。
同时还要加紧改革经费管理办法,增加对寄宿制学校办公经费的投入。将学校经费统筹使用,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配备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方便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妥善解决保育员及生活老师的医疗、养老等问题,在寄宿制学校兴建教师公寓使他们安居乐业,最大程度上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政府和人民警察要有所作为,真正保护一方平安,维护校园这块净土的和谐安宁,应由政府牵头,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形成联防机制,持久并实实在在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改革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设想
寄宿制学校的大量涌现以及飞速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建设,因此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就十分必须。为进一步规范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办学优势,推动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特色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应该加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一)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建立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生活管理机制
建立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健全学生管理时段责任和健康基本信息及反馈机制,让学生健康成长。
2.建立以学生快乐为核心的活动管理机制
建立以学生快乐为核心的活动管理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目标管理机制、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核心的责任管理机制,全面执行新课程计划,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健全充满竞争的评价机制,加强统筹监管,维护学生权益,强化落实政府的统筹责任、社会的法律责任和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3.建立以促进学生适应社会为核心的生存管理机制
建立以促进学生适应社会为核心的生存管理机制,依托学校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特色发展。
4.建立以确保学生健康的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以确保学生健康的应急管理机制,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观念,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健全流行性疾病应急机制、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应急机制。
5.建立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
建立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成立课外活动考评小组,对活动开展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定期组织考核评价,按学生的作品数量和获奖等级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认定,并作为师生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要适应学校和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因势利导顺势而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要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用制度管理学生。
(2)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3)要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改善和强化宿舍的凝聚力、学习气氛、文化格调,促进学生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和完美人格的提高。
(4)要创建一个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宿舍文化氛围,使学生宿舍变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让学生在入住期间能够安心、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二)对区县级及其以下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构想
《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寄宿制学校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这个规定从宏观的角度给予了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建设概括性的描述,但如何细化,怎么落实有待深入研究。
(1)县及其以下应设专门的寄宿制学校管理相应机构,全面负责寄宿制学校管理、协调、领导、督促、检查和考核,拟定、修改寄宿制学校管理规程、考核办法、考核细则等工作。
(2)各寄宿制学校应设立寄宿制专门工作小组,成员包括:
①组长(正职校长);
②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或其他校委会成员);
③宿舍管理人员(学校正式职工,岗位在学生宿舍值班室);
④寄宿生生活指导教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学校正式职工);
⑤学生宿舍联系教师(由班主任担任);
⑥楼长(教师);
⑦室长(学生);
⑧食堂管理人员(学校正式职工);
⑨炊事人员;
⑩学校门卫等。
(3)学校工作小组职责:
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建立机制,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施具体管理工作活动,对失职者处罚、先进者奖励,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向主管部门提供工作资料,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①学习常规管理;
②生活常规管理;
③安全常规管理;
④公寓宿舍管理;
⑤食堂管理;
⑥心理健康辅导;
⑦班级管理;
⑧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管理;
⑨体育活动、健康卫生、校园文化建设管理。
(4)寄宿制学校工作小组成员职责:
①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组长由正校长担任,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寄宿制管理工作。协调“工作小组”成员相互间的关系,处理,带领“工作小组”成员实施各种工作活动。
②副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或其他校委会成员担任,是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全面负责,具体组织各项工作的安排、检查督促、参与制订和修改制度、职责、表册、活动记录,协调“工作小组”成员相互间的关系,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实施各种工作活动,处理日常工作。
③学生宿舍管理负责人由分管校长或校委会成员担任,是学生宿舍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安排、检查督促、参与制订和修改制度、职责、表册、活动记录,协调宿管员、生活指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等相互间的关系,组织宿管员、生活指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等完成各种工作活动,处理日常工作。
④学生食堂管理负责人由分管校长或校委会成员担任,是学生食堂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的安排、检查督促、参与制订和修改制度、职责、表册、活动记录,协调灶务人员相互间的关系,组织灶务人员实施各种灶务活动,处理日常灶务工作。
⑤宿舍管理人员是管理学生宿舍的专职生活教师,由学校正式职工担任,岗位在学生宿舍值班室,具体职责按学校制订的《宿舍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为准。管理人员的人数学校根据《规程》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量及待遇见《规程》第二十六条。
⑥食堂管理人员由学校总务主任担任。具体职责按学校制订的《食堂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为准。
⑦寄宿生生活指导教师是兼职工作,由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班主任助理、本班任课教师担任。宿舍生活指导老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个人生活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和蔼可亲,责任心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能力,性格稳重,言谈举止得体,衣着整洁、卫生、得体,生活习惯良好,热爱学生,个人有从事本岗工作的热情和愿望。具体职责按学校制订的《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为准。
⑧楼长可由宿舍管理人员兼任。职责与宿舍管理人员相同。
⑨室长由学生担任,推举产生。负责本宿舍的卫生纪律,向宿舍管理人员、生活指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等汇报安全、卫生、纪律等情况。
⑩炊事人员由学校签订合同聘任或上级委派。具体职责按学校制订的《食堂炊事人员工作职责》为准。
学校门卫是专职工作,主要工作是负责校园安全。具体职责按学校制订的《学校门卫工作职责》为准。
遇到与学生相关的突发事件时,每一个教职工都有履行的处理和汇报的义务和责任。
为了加强寄宿学生的规范管理,寄宿制学校应该形成由校长负总责,总务处具体分管,生活指导教师、值周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宿舍舍长齐抓共管的寄宿管理体制。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建立起“校长—分管领导—生活管理员、班主任、值周教师—保卫干部、校医—团队执勤岗、室长”的科学管理网络系统。
寄宿制学校,必须审时度势,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细化管理,落实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严治校,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规程,活化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氛围和环境,才能使寄宿制学校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