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出个性化教育的过程效应_高等学校个性化教

突出个性化教育的过程效应_高等学校个性化教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华学院提倡个性化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过程效应及对教育目标的超越性价值的追求。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并加以实现,以及学生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发展。文华学院推行的个性化教育始终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突出个性化教育的过程效应_高等学校个性化教

突出个性化教育的过程效应

刘太林

面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需求和学生差异性日益明显的趋势,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整体走向成功?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华学院在创建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的7年实践中,深刻领悟到:教育不仅要关注教育的目标和结果,更要关注教育的过程,个性化教育是更鲜活的教育过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身的优势潜能,展示自己的最强项和闪光点。文华学院提倡个性化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过程效应及对教育目标的超越性价值的追求。

一、教育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关系(www.guayunfan.com)

教育目标是要回答教育是干什么的问题。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于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教育目标是可以预先确定的,但教育结果并不一定完全是教育目标的真实再现或复写。教育目标和教育结果之间真实的教育活动就是教育过程。“应试教育”过于注重预先确定的教育结果,而漠视教育过程本身的意义。

所谓教育过程,过程哲学的奠基者怀特海认为,教育基本上是个教与学的历程。教育分析哲学家彼得斯将教育解读为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历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进行,离开了鲜活的过程就无法理解教育活动,更无法实现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是实现与拓展教育目标、教育结果的必由之路,真实的教育结果实际上是教育过程的结果。文华学院推进个性化教育,就是通过真实的、生动的、具体的、丰富的教育活动,突出教育的过程效应,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价值。

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魅力

《论语·子罕》中,孔子的学生颜回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回赞美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耐心、技巧,引诱学生学习知识,修养品德,发掘自己的兴趣与潜能。

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并加以实现,以及学生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发展。个性化教育的过程魅力在于: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发掘潜能,让自身的强项闪光;实施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是教师用其生命与学生互动而产生共鸣的伟大旋律。在文华学院,教师、学生和每一位成员都在努力工作和学习,好像被召唤去做最伟大的事业一样。

1.增强自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现实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的发展。教育效果、教育质量的体现,最终要落在受教育者的身上,是以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为转移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对师生关系恰当的说明,表明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文华学院推行的个性化教育始终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人一旦树立了自信心,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王姣,曾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专业组二等奖,现已被东莞金宝贝世博中心录用。她对学弟学妹们说:“不要因为你是三本学校的学生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信是最重要的。”2005年,文华学院对160多名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学院领导、学部及系负责人、部分教师分别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存在的困难以及原因。谈心结束后,大家达成了共同认识: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尽管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缺乏自信心是其共同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主体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广大教师、干部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不少伟大人物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8岁时考大学落榜了,他复读一年再考。放射科学时代的开创者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为支持姐姐读书也为自己上大学挣钱,做了8年家教,25岁时才进了大学。当拿破仑的军队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叫费希特的穷教授,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必定要复兴的。曾为很多杰出人物作传的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曾说,杰出人物大都遭遇过逆境,大都遭遇过失败,而且失败得很惨,甚至走投无路,只是他们不曾垮掉,不曾丧失自信。通过谈心活动和个别指导,这些学生重新树立了自信,激发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其中3名学生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不少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当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因为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2.发掘潜能,让学生的强项闪光

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开发利用自身潜能,使学生的强项闪光?经多年的实践,文华学院认为,设置潜能导师是文华学院在推进个性化教育中探索的一条新路。

文华学院于2009年首批聘任了177名潜能导师,2011年第二批聘任了370名潜能导师。潜能导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潜能导师由、学院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部分行政人员及聘请的校外成功人士担任。每名潜能导师指导3~6名学生。潜能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能力特征,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个别培养的方式,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院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需求的环境,让学生的强项闪闪发光。

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张帆,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主办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入围前200名。在大学期间,张帆有4项国家专利,并加入了中国发明协会。张帆特别喜爱实验类课程,他还主动担任CAD实验室管理员。在此期间,他不仅个人专业软件使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应同学们的要求,成立了“就业联盟团队”,自己任会长。在大学期间,张帆已完成26项设计作品。目前正在筹办“个人发明展”。张帆说:“我感觉我的潜能导师李元科教授就像一盏灯,能为我指明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能让我更好地看清自身的潜能。”

200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阮大伟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硬件工程师。他的座右铭是“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发掘潜力”。在该学部、系(专业)教师的帮助下,阮大伟利用暑假到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实习。毕业时,他已实习了四个暑假。实践锻炼了能力,他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万能充电器、多功能数字钟等。现在,阮大伟已成为凌阳科技的一名硬件工程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李宇迪,只要有时间就研究节能灯具,被同学们称为“节能灯王子”。2008年毕业后,他创办了武汉迪奥尔照明有限责任公司,现任执行董事。公司产品出口远销日本、德国、荷兰等国。2007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黄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韩语,现就职于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黄星深有感触地说:“是韩语特长助我敲开了工作大门。”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广阔天地,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文华学院2007级有5名学生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硕士研究生。如,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刘璐以笔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07级会计学专业学生李凯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其中数学成绩为满分。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学院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愿望,开设了提高课程模块,供他们选择;设立了专门的考研自习教室,教师和辅导员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这些学生学习异常刻苦,对形成良好的学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华学院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2009届录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人数约为当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10%,2010届和2011届均超过16%,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考入国家“985”和“211”工程重点大学。

部分学生特别喜爱实验类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和环节,学院的实验室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开放。有的学生4年内利用业务时间在实验室做了1000多学时的各种实验。这部分同学积极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外语大赛和各种小制作。2009—2010年,学院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技能竞赛,获奖学生733人次,其中获全国性竞赛特等奖2人次、一等奖25人次、二等奖71人次。

3.实施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在不抛弃班级教学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教学呢?文华学院在以下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1)针对不同学科专业,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按照“合格+特色”的思路,提出课程教学共性的基本要求,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和谐发展。如数学教研室提出“快乐数学”理念帮助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快乐数学”告诉学生:数学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么有趣,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解决问题的思想充满着智慧,而解决方法却是那么的简明,这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说:“数学以前在我印象中是枯燥的东西,来到大学后,重新接触数学,我感觉它不像以前那样乏味,而显得那么有趣。”

(2)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实施分层教学。在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针对英语口语发音不准的学生,全面实施口语纠正教学。针对部分学生在跆拳道运动上表现出的潜能,潜能导师何湦举办了跆拳道提高班。该班学生皮显明、王安正等学生在2010年第六届全国高校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银牌、铜牌的好成绩。

(3)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200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刘永利,从大一开始,每个暑期都到工地参加实习。现在,他已有施工员证书、预算员证书和行业认证度高的二级建造师证书。在2011年的招聘会上,他的这些“亮点”叩开了卓越置业集团的大门。刘永利深有感触地说:“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真的很感谢文华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城市建设工程学部利用武汉美联地产公司的资源,联合成立了“建筑设计工作室”,让学生参与真题真做。该学部的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8人,带着设计图纸赴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参与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安置小区工程投标并中标。该工程涉及医院、文化馆、幼儿园、广电楼、商业区、信托区等总基建面积91790平方米。通过参与该项目的投标,有利于学生们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目标。

三、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价值

教育的过程价值存在于过程之中。教育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符合价值性、自愿性与创造性的标准。其中,每个学生都是自发的主体,每个教师都是启发者。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强调师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交互作用过程时产生的转化和发展。

1.转化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在杜威看来,人类经验从根本上说是“参与和交流”。经验既然是交流,就必须预设着交流的具体情境。转化是师生在交流沟通的情境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美德,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将人类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的文化品格。转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育过程既存在教师指导下的转化,也存在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化。例如,上述160多名多门考试不及格、根本不想学习的学生,通过谈心,树立自信,经过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业。这个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转化,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化。

2008年学院对171名学生作出了留级决定。在执行过程中,逐个分析了每名学生产生留级的原因,以及具体教学安排。在此基础上,每个系(专业)为每名留级的学生制订了一套单独的培养计划和个人课表。辅导员和教师与每名学生个别谈心,与每位学生家长打电话联系,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院和家长一起从心理和具体教学安排上共同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迎头赶上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学院对留级学生实施个性化服务,不多收学生一分钱。绝大多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从中深受感动,发奋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171名学生中有137名完成了学业,其中部分学生赶上了学习进度,随原班级毕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陈莹,2004年进入文华学院。开始时,上课不听讲,作业靠抄才能完成,感到生活没有乐趣。经过教师的帮助及自己的调整,她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顺利地完成了自己设定的一个个小目标。她是该专业第一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同时也是班级学习成绩第一名。毕业前,以高分考入湖北大学,后又经过几年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2.发展

个性化教育过程的核心价值是创造精神的发展。事物存在的过程就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个性化教育更加强调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发展,包括了德、智、体或知、情、意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与教育。在三因素论中,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这是因为:遗传只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就不能离开环境和教育。

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上,注重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数学建模团队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学院的“个性化教育创新奖”。该团队的学生2010年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湖北省建模竞赛一等奖。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注重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特长。教师把观察学生的特长、潜能纳入教学职责范畴,专门花时间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的特别潜质。二是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三是学生自主探索讨论现实问题。四是通过各种经典范例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

寻找适合学生发展之路。经济管理学部潜能导师、“个性化教育创新奖”获得者林青,针对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合他们发展的策略与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深受学生爱戴。曾获林青老师帮助,成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的2005级一位同学在“致学弟学妹的信”中,这样评价林青老师:“我为能够在大学期间碰到像林青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幸运。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理想的事业当中来,他语速快、健谈,似乎传达着一种生活的激情。”外语学部教师吴颖,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最强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吴老师说:“学生的潜能发现了,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呢?发展的一个特征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那就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对于所有的发展和进化形式来说都是基本的,在自然界和历史中也是如此。一旦离开了一定程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任何事物都不能成长和发展。没有多样性,各个部分便不能形成一个能够生长、发展、繁殖和创造的实体。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利亚·普里高津所指出的,各种自然系统都有一种“分叉的属性”。在这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他提出学校要做到以下几项具体要求。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要超“大纲”,在同学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第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到为他准备好的“角落”里去探索和钻研。第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阅读的书籍,要有几十本他喜欢反复翻阅的书。

文华学院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外,也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风和坚强的意志。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掘优势潜能;学生在某方面发展得好,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共性发展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作者系文华学院常务副院长)

参考文献

[1]林逢祺,洪仁进.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安乐哲.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M].温海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M].戴侃,辛未,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