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出主体地位_兴学之旅

突出主体地位_兴学之旅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出主体地位_兴学之旅第四章 着力构建和谐校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院成立后,市委立即着手研究学院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2005年7月,李前程同志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根据考察情况,院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党委约束机制的建立。作风建设的不断加强,树立了党委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突出主体地位_兴学之旅

第四章 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首学院五年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学院之所以能一步步战胜困难、步入坦途,关键在于加强了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铸就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关键在于院党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人的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院党委与基层党组织之间、院党委与广大师生之间开启了一扇扇沟通的大门,从而使学院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第一节 加强班子建设 铸造坚强核心

班子建设的好坏,事关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对于一所新建学校来说尤显重要。学院成立后,市委立即着手研究学院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考虑到学院是在原仙桃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市委决定先成立一个过渡班子,人员组成仍以原仙桃师范学校的校级领导成员为主,暂按原级别不动,在此基础上予以充实加强。2002年9月,市委组织部发文,明确了学院首届领导班子,其组成是:党委书记肖巧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前程,副院长、党委委员为许高振、熊礼波、李立勇。2002年12月,省编制委员会发文(鄂编函[2002]66号),正式明确学院的级别为正县级。2004年1月,市委根据鄂组干备字[2003]37号文件精神,按正县级建制任命了学院新的领导班子,其组成为: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前程(正县级),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戴庆德(副县级),副院长邹汉林(副县级、挂职),副院长、党委委员许高振(副县级),副院长田泰来(副县级、挂职),原来由市委任命的熊礼波、李立勇仍为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李德新为学院纪委副书记,高大海为学院工会副主席。2004年2月,市委根据学院工作需要,增补涂旭东为副院长(正局级)。2005年7月,李前程同志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2005年8月,市委对学院领导班子再次进行调整。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戴庆德由于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许高振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县级),熊礼波任副院长(副县级)、党委委员,李立勇任副院长、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党委委员,涂旭东为副院长、党委委员,李德新为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罗功宇、田文丰为党委委员、院长助理,邹汉林、田泰来不再挂任学院副院长。同年12月,市委任命程远斌、胡国卿为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任命高大海为学院工会主席。

几年来,院党委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www.guayunfan.com)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素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重要前提和标志,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有政治上的坚定。作为高校的领导班子成员,更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因此,院党委十分重视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在提高政治素质上下功夫。院党委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制度,实行理论学习党委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政治学习,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重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了保证学习内容、时间、对象、效果四落实,院党委每学期都制定了中心学习组学习计划,拟定学习专题,指定中心发言人,围绕专题开展深入讨论。李前程院长将学习心得写成《党和国家领导层更替的民主化、制度化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和保证》和《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两篇文章予以发表,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学习中,院党委着眼于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2004年6月,在庆“七一”大会上,李前程院长代表院党委专门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学院全面发展》的辅导报告,联系学院发展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加快学院发展的必要性。学院上下结合报告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统一了学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学院发展的认识。通过开展扎实深入的理论学习活动,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院党委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学习考察,在全面学习考察的同时,重点考察了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根据考察情况,院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党委约束机制的建立。2005年初,院党委为规范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提高党委会议办事效率,保证党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对党委会的议事范围、议题的确定、会议的召开、议题的讨论和决定、决定事项的执行与反馈等均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同时,院党委先后出台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关于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党委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大大提高了党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塑造良好形象。院党委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为加强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院建立了院长接待日制度,将每月十五日定为院长接待日,由领导班子成员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教职工反映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地予以解决。为了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学院设立了网上院长信箱,直接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为他们释疑解惑,鼓励他们发愤学习,不断进步。按照院党委提出的“抓细节、抓环节、抓落实”的要求,班子成员经常定期到院系、班级和学生中间进行调查研究,交心谈心,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院党委还通过每年两次的民主生活会,在班子成员中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解决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风建设的不断加强,树立了党委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四是加强廉政建设,筑牢防腐大坝。学院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推动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廉洁奉公。由于学院尚处在创建初期,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基建任务大、经费支出数额大,对这些方面如不有效加强管理,很容易滋生腐败。院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党风廉政建设不是一句空话,重点在教育,关键在落实,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才能使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因此,院党委一方面坚持狠抓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通过学、看、写、考、查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廉洁奉公的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查堵各种漏洞,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的自律互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在基建工作方面,院党委提出了“一坚持四不准”要求,即坚持基建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以承建单位的实力和质量作为取舍标准,不准接受承建单位的宴请、不准收受礼品礼金、不准自己采购基建材料、不准安排自己的亲属进工程队。近几年来,尽管学院基建任务十分繁重,但学院领导班子中无一人以权谋私,无一人受到纪律检查,可以说是房子建起来了,领导班子的形象和威信也树立起来了。在财务管理方面,学院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所有开支一支笔审批,大额开支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坚持一个漏斗向下,成立学院采购中心,由其集中采购,克服了多头购置、随意性大的弊端。院党委一班人遵守制度,严于律己,廉政勤政,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信任,也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2004年,学院党委被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2004年、2005年,李前程院长连续两年被评为仙桃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李前程院长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建立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李前程担任组长,纪委书记具体负责,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兼任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员,构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网络体系,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地扎实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节 抓好基层党建 构筑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贯彻落实院党委的各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改革发展的实际,狠抓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

2002年3月以前,由于学院规模较小、人数较少,党委下辖10个党支部,即行政党支部、教育管理党支部、教学管理党支部、后勤党支部、校办企业管理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实验高中行后党支部、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党支部、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党支部、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党支部。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人数的增多,基层党组织也随之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2003年初,院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首先在计科系和英语系这两个大系设立了党总支,并配备了党总支书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从2004年3月起,学院普遍在各院系建立了党总支。根据“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要求,学院党委规定,一年级班级要有党员,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党支部;二年级班级要有党小组,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学生党支部;三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各院系教师党员以院系为单位成立教工党支部。依此原则,2004年下半年全院各院系普遍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和党小组。院系党总支书记原则上由党员系主任兼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由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由是党员的团支部书记兼任。截至目前,学院已建立了17个党总支和31个党支部。具体构成如下图: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学院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经常开展党建调研活动。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院党委每学期都要开展相关调查研究。2004年5 月,院党委组织部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的要求,拟定调研方案,采取点面结合、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系统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学院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院党委向省委高校工委写出了书面调查报告,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以党校为阵地,扎实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学院于2003年3月成立党校,党校校长由党委书记、院长李前程兼任,副校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高振兼任,办公室主任由院党委组织部部长田文丰兼任。院党委对党校工作十分支持,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2万多元用于阵地建设和培训之用。院党委组织部认真组织培训工作,根据教学要求和不同培训对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培训课程表,制定学员管理规定,使教、学、写、考、评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并在每期培训结束前进行结业考试,对培训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学院党校在校内聘请了一部分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对时代发展有一定政治敏锐性的同志担任党校教师,并从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邀请专家授课,使党校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近年来,学院党校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4900多人次。

抓好经常性的党员教育。各基层党组织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交心谈心、上党课、组织政治学习等形式,经常对广大党员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基”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等,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2005年8月,学院作为全市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与全市其他单位一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了加强对这次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院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李前程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高振为副组长,熊礼波、李立勇、涂旭东、李德新、罗功宇、田文丰、高大海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达到了“党员强素质,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添活力,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学校树形象,校风师德进一步改进;工作上台阶,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快”的目的。2005年11月28日,经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学院被评为合格单位。为了把经常性的党员教育落到实处,院党委组织部还在各基层党总支和党支部中推行党员经常性思想教育目标责任制,根据责任制内容,定期检查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在每学期末与其他工作一起进行考核评定。

坚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学院在每年“七一”都要表彰一批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对事迹突出的,呈报上级党组织表彰。近年来,共有7个先进党组织和83名优秀党员受到院党委的表彰,其中有2个先进党组织和4名优秀党员受到市委表彰,从而进一步激励了全体党员为学院的发展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三、坚持按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建院之初,李前程院长在一次全院中层干部会上指出:“现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态度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大学的党员发展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局部的小问题,而是事关党和国家政治前途的大问题。”正是从这种认识的高度出发,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党员发展工作的正常开展。

明确重点。为了摸清学院党员现状,2003年下半年,院党委组织部根据院党委的要求,对全院党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对现有党员的年龄、学历、分布情况等列表统计,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摸底发现,2003年以前,全院教师党员共114名,其中中青年教师党员仅有37名,占32.5%;学院成立以来的三年内共发展学生党员62名,仅为学生总数的2%,党员发展工作缓慢,与学院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据此,院党委提出,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抓好一、二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加大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

加强培养。学院主要抓了三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是加强了对新生的思想引导,选派思想素质好的党员教师担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坚定政治信仰。第二个层面是抓好对要求进步的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由党员教师或党员学生干部牵头,组织他们成立各种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党的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开展自我教育。英语系和计科系注重入党积极分子自身素质的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2003年,这两个系的学生共递交入党申请书540份,积极要求向党组织靠拢的比率高达80%。第三个层面是对条件基本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前送党校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并规定在新党员发展前,必须经过党校学习培训。同时,对个别年龄大、有贡献、强烈要求进步的民主人士也注重培养,积极发展其加入党组织。

保证质量。在党员发展工作中,院党委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把好“五关”:一是民主推荐关。实行两次推优,即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半年之后和上党校之前必须经过团组织推荐;党校结业,各方面表现突出,确定为培养对象,准备发展前,必须经过团组织推优。推优时要求“三提名一结合”,即团支部提名、辅导员提名、科任教师提名,结合党支部平时考察情况。二是党支部严把培养教育考察关。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卡,每半年组织一次考察。三是院党委组织部严把监督考察关,主要包括政审和公示。四是院党委严把审批关。五是院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通过严把上述“五关”,有效地保证了党员的发展质量。

附:2001—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一览表

第三节 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培养治校理政干部

干部队伍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对于保证学院事业始终长盛不衰起着关键作用。院党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善于治校理政的干部队伍。

一、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干部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建设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和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学院党委坚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积极引导干部健康成长。

加强干部教育。近年来,学院在干部中组织开展了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为了使政治教育制度化、经常化,院党委每年都制定干部政治学习计划,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目的和效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学院为每名干部购买了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本,要求每人每年至少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干部提高了理论素质和思想觉悟,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干好本职工作、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抓好干部培训。为了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施教水平和服务质量,学院专门制定了干部培训计划,要求通过培训,达到“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强、师德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工作有特色”的目标。几年来,学院坚持按照这一计划抓好落实。在培训方法上,学院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和形式,采取集中辅导和分组讨论、参观学习、编印下发教材、组织收看电教片等,以增强学习吸引力,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年暑假均组织中层以上干部集中培训,并根据干部队伍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确定每次培训的主题。如2001年集训主要解决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问题;2002年集训主要解决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思想问题;2003年集训主要解决对“强化开发管理,扩大开放经营”的认识问题;2004年集训主要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效率问题;2005年集训主要解决如何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问题。这种集训方式由于时间集中、主题突出,受到干部的普遍欢迎。同时,学院还经常请一些老领导和知名人士来校进行辅导和讲座。近几年,学院先后请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研究员陈昆满,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翟天山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辅导报告,干部深受教育和启发。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广大干部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严格干部管理。院党委在干部管理方面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干部任前谈话。在新任干部正式上岗前,院领导与其进行对口谈话,提醒其戒骄戒躁,摆正位置,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其在新的岗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党性,增长才干,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二是坚持用制度管人。为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人事工作,学院出台了《仙桃职业学院人事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健全了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前公示等制度,实现了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了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树立良好形象,学院健全了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制定了《仙桃职业学院关于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关于严肃纪律的六条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干部的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坚持干部年度考核。学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年终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考核考评,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作年度述职报告,由教职工对照测评标准逐项评分,再以投票方式评议考核等次,教职工的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定等次的重要依据,并由院党委组织部存档,为今后干部升降去留提供客观依据。

二、实行干部竞争上岗,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优秀干部的发现,除了平时的观察培养,还要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院党委本着“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干部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学院事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 于2004年3月在全院范围内首次公开选拨中层副职干部。

学院党委对这次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前程院长任组长,戴庆德、许高振任副组长,熊礼波、李立勇、涂旭东、李德新、高大海、罗功宇、田文丰为成员。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下的竞争”,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整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和压力,又充满生机和活力。具体做法是:(1)宣传发动。通过校报、橱窗、广播等途径,宣传有关文件精神,动员、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竞争。(2)自荐或单位推荐报名。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到院党委组织部报名,填写《竞争上岗申报表》,在规定时间内将申报表上交领导小组办公室。(3)资格审查。领导小组依据竞争上岗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情况集中向院党委汇报。(4)民主测评。根据面试(即演讲和答辩)情况,当场评分。评分由三部分组成,评委评分占40%,领导小组评分占30%,教职工评分占30%。(5)组织考察。由领导小组根据评分结果,综合候选人的一贯表现、工作能力和岗位需要等多方面情况后,决定初步任职人选,报送市委组织部进行考察。(6)上级部门批准。市委组织部根据考察情况,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任职人选,进行公示,并按干部管理程序办理任免手续。在这次竞争上岗活动中,全院有45名同志参加竞争,其中36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副职岗位。这36名中层副职干部平均年龄32岁,最大的45岁,最小的23岁,比竞争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本科学历2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人,分别占全院中层干部总数的75%和5%。公开平等的激励竞争机制,不仅盘活了人才资源,也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三、建立干部储备制度,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院党委在把激励竞争机制引入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同志源源不断地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解决年轻干部匮乏的问题。

根据上述思路,2002年8月,学院出台了《关于推荐选拔后备干部的意见》,首次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后备干部,最后确定10名同志为学院后备干部。2004年11月,院党委在总结第一次推荐选拔后备干部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再次在全院范围内推荐选拔一批后备干部。经层层推荐、组织考察,最后确定36名同志分别为学院院级后备干部和中层正副职后备干部。近年来,学院将这两批后备干部分期分批安排到领导岗位进行培养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四节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调动职工劳动热情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在突出教职工主人翁地位、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热情、密切领导与群众、干部与职工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的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一、建立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制度

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民主管理学院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学院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学院对建立教代会制度十分重视,于2005年1月召开了仙桃职业学院第一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40名,特邀代表2名,列席代表13名。省教育工会副主席吴菊英、市总工会副主席方新平等到会祝贺并致辞。大会共收到提案50份。会上,代表们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李前程同志所作的《学院工作报告》和高大海同志所作的《工会工作报告》;讨论表决通过了《仙桃职业学院2005—2010年发展规划》、《仙桃职业学院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仙桃职业学院人事管理暂行规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及相关委员会和第一届教代会五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名单如下:

学院工会委员会

主   席:高大海

常务副主席:廖炎成

副 主 席:肖汉坤 刘雅芝

委   员:危艳平 吴爱红 杜子建 杜佐洪 杨绍业

     汪国春 陈远发 柳 星 黄 杰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主 任:肖汉坤

委 员:周运珊 廖鸿星

工会女工委员会

主 任:刘雅芝

副主任:谢先慧 王海燕

委 员:朱丹丹 许爱华 张 琳 李卓琼

教代会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

主 任:郝长虹

副主任:李启新 王新祥

委 员:龚家炳 杜望祥 陈文斌 沈华文 危艳平

   吕 刚 李凌鹏 王光武 赵敢国 李雅培

   李贵成 桂学文

教代会提案审理工作委员会

主 任:肖汉坤

副主任:陈 伟

委 员:王 浩 肖少华 刘晓菊

教代会财经福利工作委员会

主 任:汪国春

委 员:陶丽梅 周运珊

教代会民主监督工作委员会

主 任:张烈山

副主任:黄 杰

委 员:黄爱军 毛少平 刘建涛

教代会人事(劳动)调解工作委员会

主 任:张华荣

委 员:谢先伟 杜子建 董功成 綦保国

二、推行以校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

推行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依法治校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学院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保证。学院在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根据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试行意见》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关于在全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试行意见》,学院结合实际,拟定了《仙桃职业学院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了便于操作,学院对校务公开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细化,并公之于众,其主要内容是:学院的大政方针、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设施管理、成教工作、人事工作、人才建设、财务管理、廉政建设、工会及离退休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基本建设、招生工作、教职工职称评定、计划生育以及其他需要向师生员工公开的事项。同时,学院还对上述需要公开的事项予以详细说明,使具体承办单位做到胸中有数,抓好落实。

在实施校务公开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校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公开形式:一是通过召开学院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全面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来实现校务公开;二是通过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学生会、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以及党团基层组织会议等通报相关校务;三是通过公布栏、学院网站、院报及广播等媒体予以公开;四是建立学院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学院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开通报;五是定期向离退休老同志公开有关校务。

为了使校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学院把实行监督作为校务公开工作中的重点。一是由联络员及时收集教职工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学院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分析研究后,及时作出处理和答复。学院工会每年组织一次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通报全院。二是严格审查应公开的事项是否公开,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保证校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并把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建立了举报、投诉制度,保证监督渠道畅通。为便于师生员工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学院设立了校务公开意见箱和监督电话,指定专人管理,对有关举报、投诉及时作出负责任的答复和处理。四是严肃处理在校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或打击报复的行为。

自开展校务公开以来,学院已对基建工作、招生工作、人事任免、职称评定、财产财务管理、集资购房、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党员发展、评先表模等方面进行了公示,涉及事项189 件,涉及人员3000多名。通过推行校务公开,广开了民主渠道,增进了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尊重、理解与信任,密切了干群关系,从而将民主政治建设落到了实处。

三、开展以“关心、关爱”为主题的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活动

学院积极为广大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受到了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一是坚持给教职工送生日贺卡,每年给整50岁的教职工设宴庆贺生日,给整60、70、80、90岁的老教职工送贺匾进行生日祝福。二是坚持看望生病住院的教职工。教师王少华患肝癌,学院将教职工捐助的14000元现金及时送到他的手中,表达了全院同仁的一片爱心。三是悼念教职工病故的亲属。四是每年暑假组织优秀教职工外出旅游。五是坚持每年春节走访慰问军属、困难教职工、离休老干部。每逢重阳节,学院都要组织离退休干部和教职工召开座谈会、举办节日晚会、聚餐和发放纪念品等。六是及时解决教职工反映的生活问题,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克服困难,于2001年和2003年分别为教职工新建住房88 套,目前又正在为教职工兴建84套住房。

四、丰富以“快乐、健康”为目的的教职工业余生活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五年来共投入84万元为教职工兴建了乒乓球室、网球场、门球场、健身房,基本做到了“活动有场所、器材有保障”。学院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几年来,学院共组织教职工篮球赛3 次,240人参加,共比赛25场;教职工排球赛4次,330人参加,共比赛150场;教职工乒乓球赛4次,109人参加,共比赛98场;足球对抗赛1次,22人参加,比赛2场;教职工冬季田径运动会1次,分男女和集体与个人共4个比赛项目。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了教职工的体魄,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时,学院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省市举行的教职工体育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04年参加全省高校“教工杯”桥牌比赛获第七名;2003年以来连续参加市男子门球赛分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2004年参加市女子门球赛获第二名;2005年参加市“环保杯”乒乓球比赛,学院获组织奖,黄杰同志获女子单打第二名。

五年来,学院工会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工会章程,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多次表彰,2003年被仙桃市教育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被仙桃市总工会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被仙桃市教育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第五节 突出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活力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院始终注重突出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各种活动,开展扶贫助学,使学生工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院对此非常重视,在全院上下进行了认真传达贯彻,并以文件精神为主线,在全院开展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院党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4月6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学院党委成员以及全院副处以上干部、“两课”教学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学生会干部、部分学生骨干参加了会议。会上,院系负责人、“两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学生社团等各方面的代表分别发言,就在各自的岗位上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李前程院长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学院实际,提出要按照“正面引导,做好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如何“正面引导”方面,他强调要通过培养正面典型、树立正面形象、阐述正确理念、选择正确方法,真正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在如何“做好服务”方面,他要求要注重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院上下掀起了在广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潮。一是学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五四青年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广泛开展研讨、座谈、征文、演讲、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改革“两课“教育”内容和形式,变“两课”教育内容“高空全”为“真实新”;变“两课”教学方法“灌灌灌”、“压压压”为“问问问”、“放放放”,以增强“两课”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团校和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重点加强学生骨干的理论学习,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完善理论学习制度,使学生骨干成为信念坚定的时代先锋。四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特殊群体,如单亲子女群体、独生子女群体、特困生群体、心理障碍生群体等,开展以“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与交心谈心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行学生接待日制度、开设学生心理门诊等,妥善解决好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社团组织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在探索与总结的基础上,本着扶持激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仙桃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学生社团年度评优细则》、《社团联席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促进了学院学生社团组织有序、健康地发展。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25个,活跃在学术、科技、书画、摄影、体育、文学、表演以及公益服务等诸多领域,似一朵朵艳丽的奇葩绽放,在校园文化的花圃中,形成了仙桃职业学院美丽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院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以社团文化节和社团在线为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社团文化节于每年5月份举行,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社团“集团军”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在活跃校园文化、发展学生社团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节期间,各学生社团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集中开展了诸如讲座论坛、读书征文、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展览展示、公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在线不定期举行,由若干个社团相互协作联合举办。在已举行的社团在线之“炫我风采文艺汇演”、社团在线之“网页制作大赛”、社团在线之“政治论坛”、社团在线之“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中,各社团联袂献艺,为广大同学献上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同学的校园文化生活。

学院还注重发挥各社团组织的专业优势,不断拓展第二课堂。学院在每年3、4月份都要组织开展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校园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政法系的“法学沙龙”进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援助行动6次;医学院的“医学驿站”到福利院开展健康使者行动8 次;计科系的“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电子信息系的“电子爱好者协会”到市区开展电子产品义务维修15次;音乐系的“音乐爱好者协会”下乡开展文艺演出8次;中文系的“梧桐林文学社”、英语系的“英语沙龙”到汉江边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环保行动20余次;体育系、美术系、教育系、成教院的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心行动和公益服务行动40余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达3万人次。学生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

仙桃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组织一览表

续表

三、以文化阵地为依托,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为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活跃校园生活,学院每年都举办新生文艺汇演、毕业生文艺晚会、一二九歌咏比赛、圣诞狂欢夜、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展现了学院学子的时代风貌。学院还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导向功能。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学院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组委会以“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艺术教育讲座、欣赏和观看音乐会、观摩优秀影视作品、邀请专业演出团体到学校演出等。2005年4月,学院举办了具有浓郁仙桃特色的桃花文化艺术节。各单位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了各种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桃花春韵“文艺汇演、“桃花灿烂”征文奖、校园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成果展、“桃花杯”网页制作大赛作品展、“校园之春”电影展、电子产品组装技能比武暨设计成果展、英文歌手大赛、学生社团技艺展示、民族歌舞表演、“激扬青春”女子才艺大赛、个人五项全能大赛、模拟法庭、中华诗词吟诵会等,整个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

四、以“扶贫济困”为主题,开展助学活动

为了确保每名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学院坚持把济困助学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并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保证了这一工作的落实。

一是党员干部对口扶助。院领导和党员干部主要负责对优秀贫困生的资助,对那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实行“一帮一”扶助,每个党员干部资助1名贫困生到毕业。五年来,共有300余名优秀贫困生在院领导和党员干部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资助资金8万多元。

二是组织师生捐款。每学年开学初,学院都在师生中组织向贫困生捐款活动。五年来,全院师生共向贫困学生捐款达10余万元。学院还设立了资助贫困生专项基金,每年在开学初发给有困难的学生,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2004年,学院在师生中募集捐款2.8万余元,全部发给了30名特困生,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费问题。英语系浙江籍学生王媛媛在父母亲的支持下,成立了“王媛媛基金会”,每年拿出1万元,用于资助英语系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连续三年从不间断,赢得了全院师生的广泛好评。

三是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学院后勤集团、图书馆、实验室每学期为学生提供近100个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学院还引导学生走出校外,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近年来,学院与市移动公司、市电信公司、商城大厦、迈亚集团、蓝星电脑公司等20余家单位和企业联系,争取到勤工助学岗位800余个,获得资金50余万元,为贫寒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经济援助。

四是学院减免缓扶持。在本人申请、组织核实的基础上,学院每年都要减免一大批贫困学生的学费,五年来共计减免180余万元。对一时交齐学费有困难的学生,学院允许其缓交。据统计,近年来,学院每年允许缓交的学费达到100余万元,2005年允许缓交的学费达到200余万元。从2005年开始,学院积极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以便为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第六节 紧贴改革发展大局 全面开展文明创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指示精神,从建院之日起,学院就开始了全面、扎实、有效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以争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为目标,紧贴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加大学院文明创建力度。学院在1999—2000年、2001—2002年连续两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被授予“安全文明校园”、“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5年8月,学院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师生员工整体素质和校园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了学院的改革和发展。

一、端正指导思想,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刚开始时,学院不少人认为,创建活动无非是花草多栽一点、地上干净一点、行为文明一点,用不了一年时间就可达到创建目标。为了纠正这种对创建活动肤浅的理解,确保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李前程院长在创建工作第一次动员大会上,反复强调了创建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全体教职工一定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从点滴做起,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为此,院党委提出,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生活、贴进教育教学的原则,以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行为,提高工作质量,树立新风,整体推进全院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立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以师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质量优良、学术活动活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广泛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学院要求,要通过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院形成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创建形式,层层落实创建责任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院党委提出了“自下而上”逐级落实创建目标,“自上而下”层层落实领导责任的文明创建模式。

首先,“自下而上”逐级落实创建目标。本着创建工作要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的原则,学院提出了“三级创”的创建形式,即学院各班级、学生寝室、学生社团等参加“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社团”等文明细胞的创建;学院各处室院系参加“文明单位”的创建;学院参加“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的创建。

其次,“自上而下”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学院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社团”的创建活动根据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由学工处、院团委负责。各处室院系均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小组,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人和联络员,建立了文明创建活动档案,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

三、建立创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因素

为了正确评估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充分调动各层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学院建立健全了文明创建工作的激励机制,出台了《仙桃职业学院文明建设工作条例》,明确了文明单位的具体评选办法:(1)文明单位的评选每学年开展两次,学期末初评,学年末终评;(2)分处室和院系两个序列进行考评,将总分排前四名的单位确定为“文明单位”;(3)“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社团”的评选由所在单位向负责评选工作的相应职能部门推荐并呈报参评申请,负责评选工作的部门认真进行评选验收后,报学院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4)对所有取得“文明单位”资格的名单张榜公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报学院党委审批。

学院还对评出的文明单位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除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颁发奖状或奖牌外,还对获“文明单位”称号的处室院系,奖励其年终评优指标1名,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可直接评为优秀等次,所在单位教职工增发一个月工资。

四、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成功获得“最佳”殊荣

通过全院上下近五年的扎实工作,学院认为申报“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的条件基本成熟,于2004年12月着手申报“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工作。2005年3月11日,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率领检查组到学院检查验收文明创建工作。检查组深入教室、实验室、寝室、食堂进行了查看,实地了解文明创建情况,听取了文明创建工作汇报。2005年4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学院为“2003—2004年度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喜讯传来,全院沸腾。为了欢庆这一来之不易的殊荣,学院在校园内外显眼之处挂起了巨幅欢庆标语,并在校园大门进口处摆放了由数百盆花组成的花坛,以热烈祝贺学院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