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极大保障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极大保障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好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_鄱阳湖教育高峰论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好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九江学院院长 甘筱青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九江地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共有9个县、区被纳入规划范围,并且鄱阳湖水域近三分之二在九江地域。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好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_鄱阳湖教育高峰论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好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九江学院院长 甘筱青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我们也需理性地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倾斜的边际效应会逐渐衰减;从发展实践看,政策机遇只能起催化作用,既非一个地区发展的充分条件亦非必要条件。从横向比较,国家近期批复的区域规划多达十几个,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创新能力和金融环境等方面均有差距,特别是江西的高等教育较为落后,仅有一所全国“211工程”高校,2008年人均教育经费在全国排第21位;大学在校生数量、高校数量排在中部六省第五,这些差距不会自动消失。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更加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够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蓝图转化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生动实践。(www.guayunfan.com)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我省的人才培养现状,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不少高校的学科设置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产业结合不够紧密,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而一般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促进江西高校调整、改革和优化学科布局、专业和课程设置,重点建设一批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对接的学科;将促进江西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环鄱阳湖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基地;将促进江西高校提升科研水平、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并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能够有所作为,并且大有作为。例如,在鄱阳湖低碳经济区域布局中提出以“四大生产区”和“八大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农业产业群,以“六大发展区”和“八大工业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工业产业群,以“四大功能区”和“两大精品线路”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产业群,等等,都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核电、风能、水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电动汽车、地热空调、节能灯、LED等列为重大项目,这给高校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前段时间,在省教育厅的统筹指导下,各高等院校积极调整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推动产学研的对接,并抓住机遇申报新专业,努力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人才和智力需求。

九江地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共有9个县、区被纳入规划范围,并且鄱阳湖水域近三分之二在九江地域。九江将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极大促进地处鄱阳湖之畔的九江学院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打造特色品牌,作出应有贡献。

早在2008年3月,为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九江学院与省山江湖委办前瞻性地合作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整合学科力量,组建科研团队。2008年8月,我们合作申报的“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复,并于同年10月在学校揭牌。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九江学院开展了“如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贡献”的大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九江学院理应也可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九江学院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本科教育建设,面向城乡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为了深度挖掘九江环鄱阳湖旅游资源,拓展庐山、鄱阳湖旅游景观,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我校加大了对旅游学院的学科建设,重点投资建设了旅游学科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利用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先进设施,建设了鄱阳湖生态立体模型,深受广大学生们的欢迎;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组织师生深入湖区县、区、乡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主动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搭建了实践教学新平台。

学校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坚持科研开发,开展科技服务,已取得了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立足鄱阳湖域植物与水生物研究,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如“九江苦荞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综合利用研究”、“彭泽鲫鱼苗培育期生态防病技术研究”、“放线菌抗杀稻瘟病活性成分研究”等项目;化学化工学院先后承担了污水处理高效絮凝剂研制与中试、猪胆提取物清洁技术研究项目等;商学院加强了沿江开发及物流、鄱阳湖区绿色服务供应链的教学和研究。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多学科、开放型的合作研究群体,成立了水环境、应用生态、区域经济、旅游经济、资源开发、生态化工、血吸虫病防治等7个专业研究室,其开展研究的方向包括:鄱阳湖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鄱阳湖湖区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资源利用,化学品污染行为及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鄱阳湖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鄱阳湖动物资源管理及利用,鄱阳湖水生真菌生物学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鄱阳湖生物多样性影响,环鄱阳湖综合经济地域系统及调控优化研究等等,先后获批近10项国家级项目、4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30多项省级课题和与当地政府及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九江学院将进一步推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为江西的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强力的智力支撑,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