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分析_福建教育发展研究
二、问题的分析
(一)应试教育阻碍学生创新
1.学校管理目标的单一、封闭
当前在大田县山区学校中学校管理目标的定位上还普遍存在着单一性,即以升学为终极目标等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在研究中发现将近80%的学生感觉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并且学校的日常管理都是为升学服务的,学校管理在学习形式上的目标就是受机械工业批量化生产的启发而建立的近代教育模式,主要方式与手段是:班级授课制+阶段教学法。机械主义使教育失去原有的价值,而蜕变成为一种机械的升学“训练”,学生被长期“关闭”在学校里,除少数的几次有组织的活动以外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很少直接参与社会服务,即使在上课以外的自由支配时间里,繁重的学习任务也迫使学生将近一半的时间都用于做作业上面了,因此,“自由”二字对现在的学生来讲太奢侈了,自主意识也被刻意压抑了。因而学生很难有自主意识。这样就使得学生兴趣的发展、眼界的开阔、活动的范围都大大受到限制。此外,在学科教学上,则体现为把数学课变成了“解题术”课;把作文课变成了“做文课”;把政治课变成了可以死记的“符号课”。这种单一的目标管理方式,与创新教育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也使本来具有鲜活个性的青少年未老先衰,暮气沉沉,其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思维、创造体验、创造激情、创造冲动等等丧失殆尽。
2.班级授课制的异化阻碍创新(www.guayunfan.com)
虽然高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思想在山区中学的广大师生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异化现象,即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和“知识”,课后还得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学生有的只是惶恐茫然,根本无法感知到广阔世界的自由,对知识、能力、创新本身漠不关心,而是醉心于如何完成答卷。因而,各种复习提纲、升学题解成了学习的重点,猜题、模拟成了主导的教育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被限制在学校内、课堂上,谈不上怎样去思考、发现、研究新的问题、探索新的领域,也不知怎样在陌生领域里面寻找答案。在求同、划一的思维模式下,学生感受到的是压抑、厌倦。在这种思维模式导向下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无异于天方夜谭。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阻碍创新
在现行教育体制没有多大改变的状况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明显地受到考试导向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技创新活动,研究中发现有50.56%的教师都未能对科技教育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大部分教师经过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所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一定会去尝试、践行这些新理念,特别是有关于创新的理念。特别是在当前山区中学中,教师受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功能观影响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泛讲、滥讲,视学生为容器,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在在培养目标上就是倾向于“学”,而不是“做”,它缺乏一种创新意识。二是从哲学角度来看,教师承袭的传统教学行为反映的是一种适应性的教育主张。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不愿去思考和扩展自己的角色形象,缺乏一定的创造性。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多年来教育改革的脚步未曾停止,然而出于思想的惯性作用,依然是“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占主导。教师永远是主角,学生则只是被动地听,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这种观念显然与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相悖,无形中阻碍了科技创新活动。
(三)学科课堂教学与科技创新活动相脱节
不可否认学科课程有它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保证了学习质量,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2]:第一,重视知识系统传授的同时,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甚至是机械的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比较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学科课堂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而学生主体则相对被削弱,甚至是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其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科教学有很强的计划性,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地赶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智能发展方面的差距,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这样的学科课堂教学环境,其主动性发挥受到了约束,其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空间。
科技创新活动课不仅有课堂内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有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它对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形成互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山区中学受到传统观念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变得可有可无,调查研究中发现山区中学有50.56%领导和教师对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偏见,未给予足够重视,把科技创新活动仅仅视为第二课堂,这种与课堂教学的主次之分,削弱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使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科课堂教学泾渭分明,不能很好的整合,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