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困境表现及成因分析

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困境表现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操作制度非常科学、完备。美国高校中教学人员与非专业教学人员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的。美国高校按照政府的法律,根据本校的实际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操作。英国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困境表现及成因分析_独立学院管理概论

第七章 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是否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育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1]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为实现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令,科学地、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因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并对其进行预测、计划、实施、反馈、监督等的一门管理科学。[2]根据国家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标准,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综合素质不如母体高校的学生。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集中表现为学术能力弱,社会活动能力强。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并且可塑性强,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重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对于学生的管理采用半军事化管理或封闭式、半封闭式管理。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控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部分独立学院地处郊区,出于学生人身安全考虑,采用半军事化管理。而且党团和班级、学生会的系统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吸收学院中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引导方法,因此成为了独立学院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调查显示,当学生被问及“希望成为哪类人才”时,56.5%希望成为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全面复合型人才,39.8%希望成为实用型人才,另有3.7%希望成为学术型人才。[3]这充分说明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需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大致相同,而且大多数学生希望成为学术型与实用型兼顾的人才,这为独立学院的教育办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www.guayunfan.com)

第一节 国外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经验与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高校学生管理成为目前研究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国家代表,成为了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学习及研究对象。它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经验,给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极大的启示。

一、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及特点

1.美国

美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从角色的准确定位、法治化、制度化的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其学生管理体系。美国高效的学生管理以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为基础的,它是指美国高校通过规范、指导、服务学生,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非学术性组织活动。[4]其学生管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合,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美国高校始终把“为了学生发展”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思想的积极主动的个体,学生间具有个体差异,美国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使用策略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和发展,把其作为根本的目标。

美国倡导人道主义,讲人权,个人主义盛行,美国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强,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体地位,学校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讲求自由和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管理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科学完备的操作制度。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操作制度非常科学、完备。首先,美国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型建设。美国高校中教学人员与非专业教学人员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的。其次,美国高校规章制度完善且操作性强。美国高校按照政府的法律,根据本校的实际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操作。其规章制度除权威性外还表现为公平公开性。第三,学生管理民主,学生具有大量的机会参与管理。例如,威斯康星大学宿舍部,专职人员只有50余人,学生管理员则多达200名,他们充当管理员、顾问和教师三种角色,对学生工作起到了专职人员的服务。[5]

(3)专业的服务型指导模式。首先,学生管理人员专业化。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大多数是获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专家,其素质较高。高校学生管理者根据岗位职责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申请不同层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其层级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学位,而丰富的学生管理实践经验是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其次,形成全面的服务系统,工作性质为服务性。美国高校对于学生事务方面的问题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系统,给予较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习及生活等各个方面,而学生管理不仅是单纯的为管理学生而管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英国

英国高校实行的是导师制,其起源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校生活等。英国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英国高校导师制重视个别指导、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力图为学生营造和谐、宽容、自由良好的成长环境。导师制是一种较成功的影响学生的过程,英国的导师是经过严格的挑选的,他们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素质,以及各种各样培训教导学生的能力。他们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以及导师所营造出来的良好成长环境之中受教育,从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各方面的能力、性格、修养以及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在导师制下,师生交流的目的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更加重视,使导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及个性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交流的内容不仅限于知识,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心理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一般是同学与教师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面对面交流。英国导师制师生交流时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的,交流是在民主中进行的,师生通常进行探讨,学生能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最终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作出决定。并且,他们交流时的氛围并不压抑,甚至非常放松、享受,充满温情。

3.德国

德国对学生的管理与其他国家有极大的不同,可以给予其他各国不同的启示。德国高校一般不承担对学生非学术性事务的管理,他们仅注重学生的教育研究活动。德国关于学生管理的工作是由社会化机构来承担的,高校仅成立联络办公室,是高校学生与社会服务机构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其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社会化学生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化的非学术性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德国关于学生管理的工作是由社会化机构来承担的,高校仅成立联络办公室,是高校学生与社会服务机构间沟通协调作用的桥梁。这种组织被称为“大学生事务局”,带有企业运作特点的自治性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就是针对学生的各种服务,如食宿、打工、就业等,并且财政上自负盈亏。这样大学生管理工作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这种社会化的非学术性学生管理机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为学校节约一笔经费。学校还可以通过向校外学生管理机构收取中介费以及一些其他费用等。其次,可以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这种模式下,学生和社会机构就是直接的接触者,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而学校仅仅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学生可以尽早适应社会,以便以后学生可以更加成功的社会化。第三,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使得学校可以较少地承担管理学生的工作,学校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等用于学校学术发展。

(2)精简直接的管理模式。德国“大学生事务局”分国家和地方两级,全国性的主管机构是联邦学生事务局,管理地方总共62个大学生事务局,其服务对象有180万大学生。大学生事务局的管理构架充分体现出自治、制衡的特点,分为代表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三个管理层次。代表大会由为该事务局服务的大学教授代表、学生代表和行政领导等组成,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总经理办公,选举董事会;董事会由大学教授、行政领导、学生代表,以及事务局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财物预算,评审总经理工作等;总经理则是大学生事务局的经营代表,直接负责本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的运作。[6]

4.日本

日本与中国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的文化多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之后,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还大量引进了日本的办学模式、教育理念等。日本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各高校自主设置的组织机构“学生部”承担的。学生部为学生个人或团体提供各种服务,以充实学生生活,为学生提高各方面的服务。日本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授主导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靠前,比较发达的,日本高校学生管理几乎都是由学生部承担,学生部工作基本反映了本校教授的意志。日本高校的教授会是学校运营的决策和咨询机构,其下设有各种委员会,如就业委员会、学生生活委员会等。他们为学生团体或者个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教授会形成的决议和意见,主导了学生部对于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思想和原则,学生部从本质上是教授会对学生管理的执行者。[7]

(2)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管理特色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规范制度的国家,他们行事一般都有严格的章程,按照严格的程序执行。日本的高校作为培养日本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其表现更加明显。而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管理特色,在日本高校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日本高校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事准则为学生提供服务;规章制度与行事准则为学生部、教授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确立了较为清楚的程序,既可以保障教授会和学生部的行事管理的权利,也是给其提供的一个依据,要求其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不可越权,不可随意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二是日本高校的学生部在对学生生活进行服务的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规范;它表明这不仅仅是为了为学生服务而学生服务的,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成长而为学生服务的。

二、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引进“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思想基础,行为是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学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也要求随之而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师生间的关系不平等。如今,师生关系越来越民主,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具有个体差异的个体。因此,学生管理理念也要求民主,要求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独特性、个体差异与积极性。而独立学院,由于其民办的办学体制,带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更加要求其学生管理理念更加民主,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差异,更加要求学校、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独立学院与其学生间更加倾向于生产者、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独立学院想要生存下来,想要更好的发展,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越办越好,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让学生在购买或者享受独立学院服务时感到满意,这一切都需要从学生管理理念这个源头上开始改变,只有思想基础有了改善,外在行为才会相应的得到改善,因此,学生管理理念的改善势在必行。

2.规范与服务并重的管理模式

如今,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与大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倾向于服务者与购买享受服务者,但是,高校作为一个公共教育机构,其职能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国家培养人才,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等都是高校的职能。为保证高校能够明确自身服务学生的工作职能,以及让高校清晰地认识到服务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日本高校一样,规范不仅仅是对学校、教师及学生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是在保障学生享受服务权益的时候对学生提出的教育规范。这样可以使高校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不被社会或时代所淘汰。因此,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管理模式极为重要。

3.管理方式适当社会化与民主化

在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一般都是学校自身对学生进行的,很少有社会机构涉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并且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在管理方式上适当的社会化与民主化就非常必要。

例如,德国在学生非学术事务的管理上引进社会机构,而学校自己仅仅作为中介,不仅可以为学校节约甚至是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可以减少学校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量,学生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以及更好地进行社会化,适应社会。但是,在学生管理中,社会化与民主化都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完全的社会化和民主化不但不能够带来好处,反而会给学校带来一些麻烦。

4.良好的环境与自由的空间同样重要

高校是公共教育机构,学生在里面生活不仅是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更是去为成功社会化过度的。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学生间有着个体的差异性。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主观能动的情况下更好地发展自己,为成功地进入社会作准备,而自由的空间给民主提供了可能,良好的环境与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可能。

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自由的空间中,学校及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更加重视,使导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及个性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中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更为必要,更加有帮助。

第二节 独立学院招生管理工作

教育部2003年8号文件明确要求独立学院要达到八项独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独立招生。这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成长道路上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生源是基础,招收到充足和理想的生源,独立学院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成长与发展来说,招生工作是基础。

一、独立学院招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1.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与政策性支持乏力

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的成立、运转主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2008年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这些文件虽然对独立学院的设立、发展作了规范性的规定,但这些政策主要是原则性规定,还缺乏相应的细节规定,特别是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从法律上予以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一直存在着产权不清,法人地位不够明确,投资方、主办方、合作者以及教职员工、学生之间权责利关系混乱等问题。尤其在招生政策上,教育部严格规定,独立学院的招生计划应纳入国家本科招生计划统筹之内,由各省招生办向社会公布。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各个省均把独立学院录取纳入到国家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程序,按照统一的录取方式、统一的录取批次、统一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录取,因此,独立学院没有任何的招生自主权,没有单独的录取方式,更没有选拔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等灵活的招生政策。独立学院目前是缺乏选拔优秀考生的机制和政策的,它限制了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和数量。

2.社会认同不高与报考动力不足

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发展至今,对它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社会对独立学院的看法不一,也没有得到很高的认可度。现实的情况是,考生一般都是在不能考上普通高校的情况下,被迫选择独立学院的。就整个社会对独立学院的看法来说,一般都对独立学院的性质存在着严重的模糊认识,认不清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究竟是什么关系。更为关键的是,考生、家庭、社会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办学设施、办学能力存在着严重的怀疑,部分家长对独立学院颁发的文凭也存在疑虑,是否真能如独立学院所承诺的那样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是否可能发生变化,这样就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创伤。再就是独立学院高昂的学费限制了某些考生的报考,很多考生对独立学院高昂的学费望而却步,所以填报志愿时放弃了报考独立学院,而转向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的专科专业。因此,来自考生、家庭、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不高一直是独立学院招生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招生区域空间饱和与生源质量下降

独立学院招生走过了主要从面向本省到面向全国的历程,招生范围日益扩大。招生范围日益扩大,但这里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们应从中分析出潜在的问题。一是独立学院在本省市招生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需要向外省以及全国扩展。二是独立学院的招生在全国扩展的范围内已达到了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已不可能再有多余的省份去进行扩招了。同时,独立学院也存在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现实中,质量好的生源一般都会选择国立高等学校,即使质量一般的生源,也大都选择公办的普通高校。由于我国普通高校的扩招,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的下降,留给独立学院招生的生源空间日益缩小了。加之独立学院在办学质量、办学条件以及学费过高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下,使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难以与普通高校竞争,只能进一步降低录取分数,在更低的分数群体中招收生源。

4.招生数量扩大与增长速度下降

独立学院是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而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高校的扩招并没有及时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适龄上大学的生源数量十分巨大,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独立学院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招生困难。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持续增加,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分数线的下降,许多高中生进入了普通高等学校,致使独立学院所面对的生源量相对缩小,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可招收生源的数量基础减少了,这是独立学院招生问题面临的深层矛盾,要在日益减少的生源数量中招生,其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独立学院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各省市涌现出了众多的独立学院,每一独立学院都需要招收大量的学生,也致使每所独立学院的生源数量减少。[8]

二、独立学院招生问题的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的招生问题是整个独立学院良性运转的前提,是决定独立学院能否长期发展的根本,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招生问题构成了独立学院的动力支点。而独立学院的招生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涉及各个方面,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问题。

1.确立科学、正确的招生理念

(1)具备教育事业公益化理念。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不能只考虑经济回报。不少独立学院不顾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虚假宣传、违规录取等,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这种理念绝不可取。多数独立学院都要经过“规模—规范—品牌”的发展阶段,因此要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发展最终还要看办学水平和诚信,招生工作作为高校的“窗口”和学生培养的“入口”,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具备服务理念。有些人认为高校招生工作是高校的管理工作,而且是有权的管理工作,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招生工作的实质是服务。第一,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利于人才培养服务的理念;第二,树立全心全意为考生服务的理念。高等教育本身就是服务,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高校招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入口,更是高等教育服务的重要窗口。

(3)具备树立品牌的营销理念。近年来,以抢夺优秀生源为目的的招生竞争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的名望、声誉以及诚信在招生工作中得到考验。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也要参与到此类竞争中来,而且还要具备营销的理念,为学院的品牌而营销。

(4)具备勇于创新的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工作也进行了跨时代的发展,其与互联网、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因此招生工作必须勇于创新,不断走上科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轨道。

2.提高办学质量,为招生工作奠定基础

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是否能顺利展开,根本上取决于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办学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独立学院。对于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也即独立学院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仪器设备、办公设施等,这需要独立学院投入大量的资金,没有这些硬件设施作为基础,独立学院很难持续发展。二是软件设施,这里主要指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独立学院只拥有硬件的基础教学设施,还不足以带来可靠的生源,还需要建立在硬件设施基础上的教师配备、管理方式等“软实力”,这也是独立学院保证生源的重要因素。因此,独立学院需要配备高水平的教师,聘请知名学者、教授等到独立学院任教,同时还要加强对独立学院运转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声誉,在优化的管理中保证独立学院的科学发展。

3.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服务

提高办学质量是独立学院招生的基础,而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服务则是独立学院招生的直接砝码。独立学院不能像国家普通高校那样在专业设置上追求大而全,在就业问题上与市场相脱离,而是要设置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保证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容易找到工作。同时做好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各对口企业、单位取得广泛联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桥梁。总之,找好专业设置和高就业率这两个砝码,以实际的办学质量为后盾,是独立学院招生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

4.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独立学院是我国进行招生改革后才出现的新事物,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为此,独立学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一些宣传方式,让考生、家庭以及社会增加对自身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第一,强化质量,突出特色与品牌,在办学实践中,特色就是一种比较优势: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新是特色,人新我强也是特色;第二,宣传工作要有整体策划方案,招生宣传要得到学院领导的充分重视,加大经费投入,要站在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精心策划宣传方案;第三,宣传内容真实详尽,招生宣传内容是考生报考志愿的重要依据,宣传内容真实与否,不但直接影响考生的切身利益和新生报到率,而且还会影响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和学校声誉;第四,宣传渠道灵活多样,招生宣传应根据自身的内容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5.完善独立学院招生政策,探索独立学院招生新途径

独立学院的招生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持与帮助,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规范与引导。因此,国家的方针政策对独立学院的招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招生活动需要国家政策的统一规范,避免个别独立学院恶意招生,带来整个独立学院领域招生混乱。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招生工作需要国家出台政策予以支持和帮助,比如,在招生批次中根据招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录取标准,等等。同时,独立学院作为招生的实际执行者,也要积极探索招生的新途径,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自身的招生自主性。比如,独立学院在国家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程序体制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开设保送生的录取制度,以保证独立学院获得稳定的生源。对于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较好的独立学院,可纳入和普通高校一致的录取程序,放在同一批次中进行录取,这样就提升了独立学院的录取档次。

第三节 独立学院学生毕业管理

在谈到毕业生管理的时候,我们往往只会涉及就业问题,因为就业率对于独立学院以后的招生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找到一份好工作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回报。但是学生管理者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做好对毕业生的毕业服务也是关键。对毕业生的毕业服务包括离校相关事宜的服务、毕业生相关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毕业典礼的筹备和召开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等,这些毕业服务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学生的母校情节,树立校友理念,高校校友资源是现代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校友资源开发是高校在面临资源匮乏与竞争加剧环境下获得教育资源、争取发展机会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和校友资源,在就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好地就业。对于毕业工作,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市场化的来临,我们更应该把毕业工作看成是对学生的一种服务,把学生服务好才能更有助于学校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独立学院的毕业服务工作是独立学院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国家积极鼓励、支持多种形式办学和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利用新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这些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已经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问题,并衍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社会声誉及其生存和发展。同时,独立学院学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生群体,在浩大的大学生求职队伍中其位置显得有些尴尬。由于介于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按民办高校的标准进行收费,学生入学门槛略低,但又依托于一些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相对于完全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又处于一定的劣势。因此,独立学院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还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复杂性。[9]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择业技巧,积极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与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同时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例如,新兴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农业和乡镇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西部开发和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企业和社会对各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等。总体而言,我国人才总量与国家需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但由于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和各自客观问题的存在,目前高校毕业生仍显得供过于求。

2.独立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影响对毕业生的评价

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一般都较短,其培养目标和体系如何、教育质量如何、毕业生的质量如何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被社会认可和接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用人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高校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学校中挑选毕业生,而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自身的“品牌”还未形成,毕业生的质量还未得到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因而不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要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这与紧迫的就业形势之间形成了矛盾,无疑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独立学院学生和家长就业期望值过高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是高投入的,其学费相当于一般本科生的2~3倍,高投入希望能有高回报,学生家长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想法。同时,学生本身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确,追求薪酬待遇和地域条件,理想与现实脱节。二是被动就业观念强,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三是静态就业动机强,动态就业观念弱,仍抱着“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就业观。

4.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多有重复,没有形成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本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般都是参考母体,培养方向定位并不明确;专业设置大都是市场热门专业,但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师资以从母体聘请为主,引进为辅,但新引进的教师大都是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学生是第三批招生,生源质量与一本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般,专业特色尚不明显。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为母体高校的热门专业,绝大部分独立学院还没有自己的专业。同时,由于专业设置重复造成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

5.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稳定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起步晚。就业专职人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还不完善。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原始和低效的方式获得信息,信息渠道比较窄。目前,独立学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但是大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平时事务繁杂,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流动性大,所以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是点到即止,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要想引导好学生的就业意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生涯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必须要有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材,必须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10]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

1.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优越

首先,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根据国家的政策,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优越。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许多学生毕业后暂不就业,继续求学以待发展。其次,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担任领导职位和企业负责人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就业的社会基础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就业压力小。第三,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素养高,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因而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这些都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设置优势

专业是形成分割的市场和非竞争性群体的重要因素。学生所学的专业一直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热门的专业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市场,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市场专业冷热差距巨大、跨行业转专业就业比较普遍的情况下,热门专业毕业生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基本为各高校近几年就业情况较好、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有专业优势。[11]

3.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由于独立学院得到了母体高校的高度重视和优惠政策,加上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母体高校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佳组合;此外,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这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4.办学母体品牌与区位优势

独立学院的办学母体一般是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毕业生质量已得到社会认可的知名学校。借助母体高校的品牌,尤其是其雄厚的师资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了保证,这种优势在重点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中体现尤为突出。同时,一般独立学院选择在经济发展较好,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这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环境。

三、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1.学生自身应加倍努力,迎头追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学生毕竟是就业竞争的主体,事物发展终究是内因起作用。独立学院学生应该审时度势,摒弃陈旧观念,苦练内功,打开视野,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扬长避短,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走出“靠天吃饭,看人脸色”的求职逆境,以提炼自己的个人价值达到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利用各种条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重视理论知识积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强有力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磨炼拼搏奋斗的毅力。培养自己健康开朗的阳光型人格,把目光投向远方。培养独立自主的坚强品质,摆脱具有依赖性的脆弱型人格。最后,注重劳动技能培养,增加职业能力筹码。在有条件情况下接触多类型学科知识,打造自身成为“双学位”人才,同时鼓励学生考取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让职业培训为就业增加竞争的砝码。

2.独立学院应调整办学思路和定位,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突出办学思路的市场化、国际化,加强特色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趋势,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独立学院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与社会人才需求密切联系的民办高等教育更不能滞后于社会发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民办普通高校的过渡型模式,独立学院只有抓住机遇,挑战自我,争创一流,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同时,努力追求办特殊,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1)办学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每一所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和潜能,而科学定位则是将这种特色和潜能激发出来的首要前提,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定位出现偏差,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将无从谈起。独立学院对自身的科学定位,绝对不能贪大求全,而要因地制宜,唯有如此,才能为全校师生树立一种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形成合力的奋斗目标,为学校确立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提供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2)科学制订培养计划,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人才培养的特色最能通过专业设置来体现。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订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这是独立学院必须遵循的规律;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专业,更是其贴近市场办学的制胜法宝。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备的专业设置论证与毕业生质量调查反馈制度。

(3)建立科学长远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广义上的就业指导,是为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从根本上说,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4)重视家庭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就业长效机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已经不仅仅是毕业生一个人的事情,还涉及毕业生所处的家庭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介入。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境况较好,其家庭长期积累的社会人脉资源比较丰富,信息渠道广泛,这无疑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有良性促进作用。独立学院应在对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过程中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固定的联系,这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与家长就学生的个体化特征进行沟通交流,以方便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避免指导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第二,还可以向家长宣讲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就业政策,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第三,可从家长的渠道了解更多方面的就业信息,甚至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以增加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将家长纳入到独立学院就业长效机制是促进毕业生就业、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5)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民办高校是我国的新生事物,在高校和社会之间若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势必会影响高校办学的社会支撑,而社会也可能对其产生认识偏差。目前,社会对民办高校及其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12]:①怀疑论。在现有条件下,民办高校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不可能在现阶段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②营利论。民办高校创办者打着教育的幌子以营利为目的,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在教学、人才培育的质量上难以保证。③冲击论。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冲击了公办高等教育,没必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是多余的。④过渡论。民办高校的发展只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⑤补充论。国家财政能力有限,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任其自生自灭。

独立学院是民办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同样社会需要了解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质量和运行状况,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正确的舆论能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媒体的监督下,学校可以通过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的评价,为市场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这样,在独立学院与社会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利于消除误解,促进独立学院面向社会健康发展。[13]

第四节 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困境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

1.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可以称之为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中,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相对独立的具有主动性的个体,他们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常采用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教师在其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传统的管理理念通常表现为学生管理的非法制化、学生管理中的“强制性”以及学生个体发展被忽视等方面。

就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非法制化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实体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侵犯。大学生实体权利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权、财产权以及人身权。大学生程序性权利的侵犯包括校规校纪制订以及实施的程序瑕疵,大学生权利救济中的程序瑕疵。它主要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权的立法缺陷、学院内规章制度合法性欠缺以及学生管理者以及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4]

学生管理的落后理念,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对学院提出的需求,忽视了学生是作为有独立思考的积极主动的个体,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管理手段和方法不科学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校申请,与其他合作者共同创办的民办本科层次二级学院。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依托于其母体学校,在管理理念、办学模式以及管理手段及方法方面都依托于母体学校,在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本就缺乏创新。由于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的办学体制、学生生源、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管理手段及方法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变,进而制订出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生管理手段和方法。再者,其母体学院的管理手段及方法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进,否则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很容易处于劣势,进而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善于应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创造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管理手段和方法势在必行。

3.管理模式滞后

从目前我国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来看,大都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普通院校所常见的学生管理模式。即学院设立专门的院级学生工作处(部),各系在系书记的领导下设立学生干事和辅导员(班主任),实行统一入学、统一管理、统一毕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15]这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曾经普遍运用于我国高校中,成为我国学生管理的主要模式,也确实在过去长时间内规范、整合了大量的管理资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过渡,这种标准化、统一化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在普通高校的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中更是不能适应,越来越显现出了它的弊端与不足。

首先,标准化与统一化的管理模式是把所有学生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实行统一入学、统一管理、统一毕业的“生产化”管理模式,学生作为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个性差异。其次,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再次,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能力、知识等不够专业,他们多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一些日常性或具体性事务的管理上,而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压力、学习方法以及就业、择业观念等的引导。因此,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仅能勉强维持学校学生管理的情况下,探索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管理对象不可控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对象的不可控包括对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难以把握。[16]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对象是指独立学院中的全体学生,这些学生是“第三批次”的学生,不同于“第一、二批次”的学生,也有别于专科生,具有其独特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其生源具有特殊性,这类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也许不高,但具有其他方面的长处,且家庭条件较好,多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见识比较广泛,对于人生观、人生道路、人生追求具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故而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特殊性,管理者难以把握他们的心理以及行为。其次,由于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地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具有其特殊性,这在就业、社会声誉等方面给独立学院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不同,管理者难以把握。然而,学生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中的三要素之一,学生的素质,学生管理的效果等都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发展乃至生存问题,所以,对于管理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较准确把握很有必要。

5.管理人员队伍的不足

管理人员即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队伍。目前,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很多独立学院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学生管理中的学生辅导员问题就越来越明显。独立学院由于其民办体制决定了其师资队伍的有限,其辅导员多是聘用刚毕业的本科生,以及较少部分的研究生。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管理者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辅导员的数量不足,工作经验不足,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素质不足以及辅导员工作不稳定等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他们自然缺乏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体制,办学资源以及教育财政投入等不及公立学校,所以辅导员的工资不高,且工作量大并繁琐,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不久后选择跳槽,工作不稳定;最后,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独立学院的辅导员越来越不能满足这种增长需求,表现出数量不足的缺陷。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1.高校扩招带来的压力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政府出台了关于高校扩招的一系列政策。这种情况下,诞生了独立学院这种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由于政府的高校扩招政策、独立学院自身发展需要使得独立学院不得不为生存和发展进行扩招,增加学生人数,扩大学校规模。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管理的负荷加大,突发事件增多,突发情况增多,学生管理工作复杂性、隐蔽性增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更难把握。日渐尖锐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在落后的管理理念、滞后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下显得更为棘手。

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人数、能力、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如资金、教学资源等有限,辅导员人数增长有限,并多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的工作经验、各方面素质也不足,这种条件下,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工作效率就有可能受到影响,辅导员跳槽率可能会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经验难以积累,工作水平难以提高。因此,高校扩招给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带来的压力,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及其总体文化素质不高

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源具有其独特性,他们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但是却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特长;同时,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认识,对于社会、人生观、人生理想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个体差异较大;他们中大多数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其家长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见识,家庭条件较好。因此,这部分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潜力,并且他们多有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往往又因为家庭条件好,从小被父母长辈溺爱,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同时,高考的成绩不高,使得他们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和影响,缺乏学习的自信以及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校中的学习氛围较差。

3.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不足及不稳定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管理者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辅导员的数量不足,工作经验不足,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素质不足以及辅导员工作不稳定等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且复杂,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管理者不足状况表现为:学生工作队伍编制不足,岗位多由缺乏系统培训和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担任,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数量不足且缺乏经验,跳槽率较高,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17]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他们自然缺乏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体制,办学资源以及教育财政投入等不及公立学校,所以辅导员的工资不高,且工作量大并繁琐,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不久后选择跳槽,工作不稳定;最后,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独立学院的辅导员越来越不能满足这种增长需求,表现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不足和不稳定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又一个原因。

4.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及资源的欠缺

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以及资源的欠缺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欠缺,总的来说,从理论上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指那些可感可触的物质性事务,如学院基础设施、学院各类实习基地、学院的资金投入、学院的师资力量等。所谓软件指精神性因素,如学校的校园组织、学院的校规校纪、学院的风气及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等。[18]而良好的学生管理需要独立学院软件、硬件两方面办学条件及资源的协调配合。

我国许多独立学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较少,包括学习建设、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这使得学院的办学条件较差,更谈不上较好的发展。而且,有些独立学院的投资方面在面临办学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备的问题时,还通过压缩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环节、裁减师资人数等降低学院的办学成本,甚至一些独立学院为节约经费,减少设立用于激励学生的奖学金,克扣助学金,减少奖学金名目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良好运行。

目前,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及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表面化建设而不注重学院精神内核的建设,忽视学院潜质,缺乏学院的个性,过分注重趋同于母体学校,会使得独立学院的空泛化和盲目趋同化,不利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

第五节 提高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管理机构的建设

1.完善管理机构的建设

完善学生管理机构的建设,是指建立为学生非学术性事务服务的各类机构,如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排除成长障碍,预防或减轻大学生心理疾病,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机构。随着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独立学院自身生存及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独立学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社会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大学扩招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就愈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及独立学院自身的利益,同时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所需素质及能力、知识的培训,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有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等,明确职业取向,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正确择业。

随着独立学院学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也不断增加,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已经成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在学生管理机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此外,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其他机构的建立也非常的必要,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同时也影响着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

2.明确各管理机构的职能

各类学生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有较明确的规定,如建立的条件、职能、机构内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各学生管理机构运作的规程等。明确各类管理机构的职能,使得机构内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工作者的负担及工作量,同时,使管理者的行为合理合法,更能够使学生信服。

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当前社会,在学校中,“以人为本”即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独立的具有思维能力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的主体。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引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以学生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原则,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民主地对待学生。在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中,“以人为本”就是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创造性、个性化、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以适应社会的需求。[19]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柔性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20]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的,主要采取沟通、激励、暗示、引导等工作方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环境与人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使用柔性管理理念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并且容易贯彻执行,对于独立学院和与其具有特殊关系的学生来说,其学生管理要在适量使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柔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制度易于执行,且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创建自由良好的校园环境

1.创建先进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优秀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成才追求、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21]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创设自由良好的成长环境

高校是公共教育机构,学生在学校不仅是去学科学文化知识的,更是去为成功社会化过渡的。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学生间有着个体的差异性。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主观能动的情况下更好地发展自己,为成功地进入社会作准备,而自由的空间给民主提供了可能,良好的环境与自由的空间都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良好的发展提供可能。

在自由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学校及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更加重视,使导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及个性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这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中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更为必要,更加有帮助。

四、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1.任职资格的认定

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通过其任职资格的认定来判定,如美国将学生管理者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那么,我国独立学院在进行学生管理者聘用时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文凭、所取得的各类证书(教育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的等级以及工作经验等来进行筛选,进而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级别,而在对其进行聘用时就可以依据其等级进行筛选,且对其进行工作的分配,相应的,他们的相关待遇与他们的职务等级挂钩,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管理队伍素质进行把关,同时也可以预防他们跳槽,进而间接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对他们进行资格认定时,可以将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修养、文凭、工作经验等都作为考察的对象。

2.专业知识技能

学生管理队伍在进行学生管理时所需要使用到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现代学科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工作能力、信息处理技能等专业工作技能,学生管理者运用专业知识找到与学生共同的话题,找到学生潜藏的问题以及已经出现的问题,帮助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然后,运用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促使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五、实行民主规范的管理方法

1.民主的管理方法

这里所说的民主管理方法不仅仅是对学校而言,同样是针对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学生管理机构而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强制的“服从式”以及由管理者单项决策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高校以及人们提出的需求了,这种情况下,民主的管理方法就应运而生。学校管理者对学生管理机构进行民主的管理,学生管理机构有其自己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学校领导者以及学生管理机构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民主管理,他们有自己的管理学生的方法和理念、工作侧重点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民主管理时,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管理,能够向其表达自己的心声,能够与学校及工作者进行沟通,等等。

2.规范的管理方法

所谓规范的管理方法,指的是关于学生管理队伍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关于学生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首先,学生管理队伍的管理以及职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他们工作的依据,使其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能和程序,并使其合理合法。其次,关于学生的规范管理,既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是在保障学生享受服务权益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规范。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现今独立学院与学生间更加强调的是服务,但是规范同样不可少,规范管理方法可以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障独立学院的发展。

六、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

1.引导学生自主化管理

引导学生自主化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学生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直接的管理,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极其重要。优秀的班干部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正确引导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支持班干部工作可以更好地为全体学生直接服务,使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学生自觉性、自控力的培养,使其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可以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特长发展自己,他们往往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因此,让其进行自我管理,可以使他们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途径发展自己。

2.学生适当地参与管理

学生管理机构是为学生服务的,吸引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让学校管理者直接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和心声,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方式。学生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民主管理,开放渠道,倾听学生的意见,对提高办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联合会和学生会是学生代表组织,要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则需要加强和完善学生联合会和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学校应有意识地授予学生代表组织参与管理的权力,扩大其职能,学校及教师除了对学生代表组织进行指导和帮助外,在经费上也要给以保障。此外,结合实际设置学生权益维护中心、学生事务仲裁委员会、学生后勤服务监督中心等组织,使学生合理参与学校管理。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成长以及独立学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扩招,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关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研究,普遍比较重视研究学生管理与“人”的关系或学生管理与学院发展的关系,并没有明确提出并系统地论述学生管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模式以及环境等内部机构的建构,并且缺少对国外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良经验的研究。为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则需要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体制、机制、队伍、环境、理念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创新,同时,也需要对国外高等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并借鉴吸收其中的优良部分。

【注释】

[1]王建科.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初探[D].天津大学,2008:5.

[2]王建科.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初探[D].天津大学,2008:5.

[3]陶然.对独立学院发生与发展的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28.

[4]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 (7):572-573.

[5]关静.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服务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8):44-46.

[6]宋辉,康婷.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09(6):91-94.转引自黄开胜.德国大学生后勤服务社会化浅析[J].高教探索,2002(1).

[7]宋辉,康婷.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09(6):91-94.转引自朱允卫.日、法高校“大四”学生管理的经验及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03(4).

[8]徐践.我国独立学院招生问题的社会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0:15-18.

[9]彭霞.大学生就业政策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中的执行偏差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5-6.

[10]王荣生.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3):51-52.

[11]楼锡锦,陈立明,陈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2):324.

[12]魏捷,付春新.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索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4):46-49.

[13]周夏.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26-33.

[14]赵林,杨海亮,李默冉.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非法制化浅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21):13-14.

[15]张晓娟.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的策略[J].经济师,2012(12):96-98.

[16]焦红艳,崔乘幸.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5):115-117.

[17]张鹏.高校独立学院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18.

[18]张鹏.高校独立学院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20.

[19]杜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1:20.

[20]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 (7):572-573.转引自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21]王伟廉,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229-2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