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地图的起源
地图的历史悠久,传说在人类发明象形文字以前就有了地图。人类要在一个地方居住、生存,就要有相应的活动,就需要记录下这个地方的山川、水泽、土地状况。要去远方,就要辨别方向,熟识路途中的山丘、沟壑、河流、湖泽、树木、道路,要出得去,回得来。没有文字,就用符号、线段、极简易的图形描绘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作为外出狩猎和出门劳作的指南。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实物是从巴比伦北面320km的加苏古城(今伊拉克境内)发掘出来的,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图1.8),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图1.9)。
图1.8 古巴比伦地图
图1.9 按古巴比伦原图绘制的线划图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保存在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图的中心是用苏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该渠将尼普尔城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而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图1.10)。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期间,在芦苇上绘制的埃及东部沙漠地区的金矿山图。
图1.10 尼普尔城邑图
在我国,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汉书·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像九州”的记载。《左传》中有:“昔夏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说,在夏朝极盛时期,远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兽画成图,而九州的长官把图和一些金属当做礼品献给夏禹,夏禹用九州进贡的金属铸造了九个鼎,每个鼎上铭刻着所代表州内之山川、草木、禽兽等,称九鼎图,以便百姓从这些图画中辨别各种事物。文中的“百物而为之备”,很明显说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图。九鼎图堪称我国最早的一种原始地图,可惜原物流传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因战乱被毁而失传。在山海经图的五藏三经图上,画着山、水、动物、植物、矿物等,而且注记着道里的方位,是较规范的地图形式(图1.11)。由此可知,我国在夏朝已经有了原始的地图。
图1.11 山海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