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原农耕生产习俗

平原农耕生产习俗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农耕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犁、锄、耙、镰刀。河南农耕生产中有很多农谚,这些农谚对农耕生产帮助巨大。河南农耕生产中还有祭祀崇拜的农耕习俗。
平原农耕生产习俗_农耕习俗

第一节 平原农耕生产习俗

img34

img35

img36

我国地理地貌不同,各地农耕习俗表现及影响也不同,平原作为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其农耕生产习俗也表现出不同于山地、盆地等地貌的特征。河南地处我国中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所以本节将以河南为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平原农耕生产习俗的表现

河南地处中部,淮河穿过其中,淮河以南是水田,主要是种植水稻,以北是旱地,但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所以农耕生产的粮食作物也主要是旱作农作物。河南农作物分两种:一种是粮食作物,一种是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红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芝麻、烟叶、油菜、棉花、桃树、李树等。

河南农耕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犁、锄、耙、镰刀。犁由犁铧、犁梢、犁辕、犁面、犁把组成,它一般由牛来牵引,犁地的方法一般为“搅着犁”和“伏着犁”两种;锄是作松土用的,一般有浅锄、深锄、间锄、横锄等;耙一般为木制的长梯形的工具,其上装有梭锥形耙齿,耙地时,要在耙上面放几块大石头,并要用耕牛来牵引;镰刀一般在收割稻子或麦子时用。

河南农耕生产中有很多农谚,这些农谚对农耕生产帮助巨大。关于立春的农谚有“春打六九头,遍地是耕牛”,“春打六九头,黄头撑死牛”等;关于春分的农谚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关于立夏的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立夏不辗场,麦在土里扬”;关于小满的农谚有“立夏麦穗齐,小满硬了仁”,“小满种谷,打满仓屋”;关于芒种的农谚有“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四月芒种地不响,五月芒种地上躺”;关于大暑的农谚有“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关于处暑的农谚有“处暑萝卜白露菜”,“处暑提镰割早稻”;关于白露的农谚有“白露打核桃,不打仁变燥”,“白露天气晴,谷米贵如银”;关于寒露的农谚有“豆子寒露及时收”,“寒露至霜降,种麦莫商量”。还有“枣芽发,种棉花”,“麦怕胎里旱”,“棉麻不论遍,越锄越好看”等生产农谚。

河南农耕生产中还有祭祀崇拜的农耕习俗。河南的祭祀崇拜有两种:一是土地崇拜。麦收时节,河南农民在开镰之前会非常虔诚地祭拜土地神,答谢其保佑麦子丰收之功;在秋收之后,农民为答谢土地神的保佑,会召集村里的劳力载歌载舞,表演“打铁舞”。二是龙崇拜。久旱无雨之时,人们用尘土堆成一丈多长的龙形,用树枝作为龙骨,用树叶作龙头,还要找寻找一个属虎的小孩,让小孩穿着绣有五毒像的兜肚,戴着镯子和项圈,还要手拿鞭子,骑着龙背,抓着龙角,边鞭打土龙边喊:“土龙,土龙,孽种畜生,几日下?明日下不下?三日下不下?五日下不下?十日,十日,十日下不下?十日不下,将你斩杀!”最后大家把土龙拆散,据说,仪式之后,龙王就会因惧怕而降雨。

二、平原农耕生产习俗的影响

河南农耕生产习俗对民间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生产习俗影响服饰文化。河南民间的孩子会穿虎头鞋,即在鞋面上绣上虎头、虎眼、虎须、虎鼻、虎耳等,而且每个孩子要有3双虎头鞋,俗话说:“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紫落成。”所谓“头双蓝”是指第一双穿蓝色虎头鞋,用“蓝”与“拦”谐音,指拦下孩子使之长大成人;“二双红”是指第二双穿红色虎头鞋,红色有消灾解难的功效,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三双紫落成”是指第三双穿紫色虎头鞋,“紫落成”与“子落成”谐音,指小孩能在家里长大成人、落地生根。

二是农耕生产习俗影响婚恋礼俗。婚恋礼俗不但古老,而且与农耕生产习俗一样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之一,农耕习俗的元素已渗透其中。说媒时,媒人一定要顾忌男女双方的属相,一般“羊鼠相逢一旦休,自有白马怕青牛;虎见蛇来入刀断,猪见猿猴不到头;龙兔两位不见面,鸡犬一定似箭穿”等,总之,属相相合才能说媒,如不和一般则放弃。

三是农耕生产习俗影响民间艺术。先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过程中,慢慢体悟到对称、节奏等一些艺术的因子,把这些因子与农耕劳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渐渐形成了艺术。在河南地区,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来,是典型的民间剧种,它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豫剧唱腔流畅、咬字清晰、音乐感强,其传统曲牌有[春来到]、[小桃红]、[娃娃]、[石榴花]、[鸡爬坡]、[梆子穗]等,可以看出它们是源自民间的。除豫剧外,河南民众所擅长的工艺也受农耕生产习俗影响,如淮阳的泥泥狗、南乐的草编和面塑等无不来自于民间。另外,河南还有杂技艺术,比较著名的有“魔术村”宝丰和周营,这里家家都会玩魔术,这些杂技都是人们在农耕生产中总结所得,深深烙上了农耕生产习俗的印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