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盖层岩系组成及时代
祁连地块结晶基底以上的浅变质岩系包括西段的党河群、中段的湟中群和东段的兴隆山群,都被置于长城系。托莱南山群、花石山群和高家湾组等被归到蓟县系。Gehrels等(2003)对中祁连地块归于中元古代地层进行了碎屑IDTIMS锆石U-Pb测年工作(样品4取自大雪山北侧,样品5取自托莱南山西北翼),样品4共测定20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年龄分布在918—2556Ma。样品5共测定22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年龄分布介于1102—1766Ma之间。如果以其最小年龄作为地层形成的上限,则上述地层应形成在918—1102Ma之后,应归入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蓟县系或青白口系。
3.1.3.1 湟中群
湟中群指角度不整合于湟源岩群之上,平行不整合于含早寒武世化石的花石山群之下的一套浅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中祁连山地区的西宁盆地周边。下部以变质粗碎屑岩为主,夹绢云片岩,在变碎屑岩中保留好的交错层理等原生沉积构造;上部由变粉砂岩、板岩和不纯结晶灰岩组成。岩性组合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千枚岩、结晶灰岩组成,岩石色调以浅色为主,交错层理,浪痕、干裂构造发育,碎屑岩分选好、硅质含量高,并显示是一个由粗至细的沉积序列,为水域较深的滨海海湾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该地层层序与南部的全吉群接近。该套地层原归到长城系,现被归于新元古代南华纪(陆松年等,2006)。
3.1.3.2 党河群
党河群主要分布在野马山、大雪山、托莱南山及阿尔金山北坡的安南坝等地。自肃北县往东,党河群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出露,构成托莱南山复向斜两翼。党河群下部为陆源碎屑建造、中部为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碎屑岩建造,构成比较完整的沉积旋回。在野马山地区见其不整合于野马南山岩群之上,含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党河群作为新元古代震旦系的最下部分,并在深沟以东党河群之内采集得Conophytongarganicum叠层石,含叠层石层位相当于蓟县剖面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因而将其归到长城系(《甘肃区域地质志》,1989)。新的年龄数据说明至少部分地层形成于918Ma之后,应属于青白口纪及更新的地层。
3.1.3.3 兴隆山群
兴隆山群分布西起冷龙岭东端,东至陇山以西的秦安地区,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出露于兰州市东南的兴隆山地区,由下部中酸性火山岩及碎屑岩,中部碎屑岩和上部基性、中性和中酸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组成。该群最早被归到“震旦系下统”,后又因在上火山岩组蚀变安山玄武岩获得KAr年龄1071Ma,而将该年龄解释为变质年龄,推断其地层形成年龄应早于该年龄,故将其归于长城系(《甘肃省区域地质志》,1989)。Smith(2006)通过对兴隆山组地层变火山岩的研究,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为(513±17)Ma。因此该地层形成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
3.1.3.4 托莱南山群
托莱南山群广泛分布在中祁连地区,组成大雪山托莱南山复向斜两翼以及野马南山复向斜、疏勒河脑复向斜核部。下部南白水河组以紫红色碎屑岩为主,上部花儿地组以碳酸盐岩为主。与下伏的党河群之间以整合接触为主,局部可见平行不整合现象。
3.1.3.5 花石山群
花石山群在青海境内不整合于湟中群之上,主要由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成,含叠层石。由于在花石山群内发现了早寒武世化石,因此已将其归为寒武纪(陆松年等,2006)。在甘肃境内零星分布于大通河下游和兰州以南一带(被称之为高家湾碳酸盐建造),与下伏的兴隆山群为断层接触。
3.1.3.6 地层时代
从上述讨论和有限的碎屑锆石年龄、层位关系可以得到以下认识:中祁连中部层位的浅变质盖层岩系应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或更晚的时期,而顶部层位则形成于震旦纪早寒武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