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温都尔沙漠
游侠引言
巴彦温都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高地。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狼山北部。由面积不大的雅玛雷克、本巴台、海里斯及白音查干等沙漠组成。
狼山北部沙漠又称为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的西部和北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边缘,由丰巴台、海里、白音查干三片沙漠组成,地势由南向北降低,至中国、蒙古两国边境则成为连绵的丘陵地带。沙漠以带状、片状分布于狼山北部的山间盆地或低平地之中,总面积约57.6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47%,属于温带干旱地区,其纬度偏高,气候干燥寒冷,年均温度4-5℃,光照充足,四季多风,每年大风天数50—70天,是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狼山北部沙漠中的丰巴台沙漠,位于乌拉特后旗的西南部,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型,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40%,以新月型链状沙丘为主,因其处于荒漠东部边缘,自然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较多,在其西北部面积约750公顷的博克蒂湖盆的周围,还长有面积达1.2万公顷的梭梭林,十分珍稀。
海里沙漠位于乌拉特后旗的西北部,面积约12.6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4%,以新月型链状沙丘为主,水分条件较好,处于荒漠向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好。
白音查干沙漠位于乌拉特后旗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型,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固定、半固定沙丘约占78%,虽然与海里沙漠同处于荒漠向草原的过渡地带,却有着沙漠上罕见的绿洲景观。
巴音温都尔沙漠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由本巴图、海里、巴音查干三片沙漠组成,地势由南向北降低,至边境则成为连绵的丘陵地带。以带状、片状分布于我旗北部的山间盆地或低平地之中,总面积约1500万亩,流动沙丘约占47%,形态多属新月形沙丘链,一般高度5—18米,最高可达50米。在流沙边缘和丘间低地,特别是在湖盆周围,都有比较密集的梭梭林,其中本巴图沙漠,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型,以新月型链状沙丘为主;海里沙漠位于我旗的西北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垄和白刺灌丛沙堆占优势,以新月型链状沙丘为主。巴音查干沙漠位于我旗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型,固定、半固定沙丘约占50%。巴音温都尔沙漠地属内蒙古高原西部巴音戈壁高原地段,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阴山山脉横贯旗的南部,将乌拉特后旗分为南北两部分。阴山山脉南部是狭长的冲积平原,属河套平原的一部分,以北属荒漠草原区、山地丘陵区。
巴音温都尔沙漠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表现出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短,夏季炎热,干燥少雨,风大沙多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3.8—6.5℃,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00—140毫米之间,降水时间分布平均,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风速5米/秒,最大风速达27米/秒,大风常引起沙尘暴,沙尘暴日数26天。
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后旗西南部的阴山北麓,巴彦淖尔市的西北部,是河套地区西北部最后一道生态防线。由于巴音温都尔沙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沙丘每年移动10—50米,风沙危害日趋严重,沙区内的牧民,生活水平下降,人均收入减少,个别地区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因此,该林场建成后,不但可以使大面积沙地得到治理,阻止巴音温都尔沙漠继续向东侵蚀,建立起生态屏障,维护河套平原生态安全,而且对于改善乌拉特后旗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问题在线
治理巴音温都尔沙漠非常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治理呢?
专家释疑
根据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发展和危害特点,从2000年开始,我旗提出了“乔灌草结合,造封飞并举”的综合治沙新思路,坚持“压、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几年来,先后开展了飞播造林和围栏封育工程,使沙丘被植被固定,变成了固定沙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效益,巴音温都尔沙漠东侵的势头初步得到了遏止,同时积累了很好的防沙治沙经验。但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防沙治沙进程缓慢。
从2000年以来,我旗一直没有防沙治沙工程,由于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沙漠治理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仅依靠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工程资金搞了一部分治理工作和移民工程。资金缺口大,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我旗巴音温都尔沙漠的治理进程。再加之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土地风蚀沙化严重,农、林、水、牧矛盾突出,沙区超载放牧的现象极为严重,使原本非常稀疏的植被遭到破坏,加大治理难度。
治理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必要性第一,生态环境状况亟待改善。巴音温都尔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我旗境内面积1200万亩。沙区境内,干旱、风蚀、沙化和盐渍化是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过去这一带是水草丰富的自然宝地,由于人为的破坏,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曾一度出现了农田被毁、房屋沙埋、牧民迁徙的被动局面。生态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经济水平长期处于落后境地,形成恶性循环,土地沙漠化急需治理,恢复当地生态功能刻不容缓。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经济贫困严重制约着项目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使绿化速度远低于沙化速度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生态环境建设出现滞后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首要的任务是植树造林,封沙育林,恢复原有林草植被,形成梯级防护屏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乌拉特后旗牧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探索指南
沙漠气候主要特征
(一)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
我国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由东向西、由边缘同向内部逐渐减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其东南部若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7.4毫米,沙漠腹地常多年无雨。内蒙古中、东部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在其西北部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如巴丹吉林沙漠的额济纳旗年平均降水只有37.9毫米(表1)。由于降水少,水汽压低,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且多大风。因而蒸发量大。沙漠地区年蒸发量一般为2000-3000毫米,最大达4000-4300毫米。
(二)冷热变化剧烈,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冷热变化剧烈。我国夏季最热地区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沙漠戈壁地区,6-8月各月平均气温为30.4-32.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8.2-39.9℃,极端最高气温为48.9℃,极端最高地温达76.6℃。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极端最高气温为43.6℃,极端最高地温72.3℃。内蒙占巴丹吉林沙漠,极端最高气温为43.1℃,极端最高地温达69.1℃。我国沙漠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3-17℃,最大达30℃。
冬季我国沙漠地区气温低,有时出现暴风霉天气严寒。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极端最低气温达-41.7℃。内蒙占巴丹吉林沙漠极端最低气温为-37.6℃,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沙地极端最低气温达-48.5℃。气温年较差为32-47℃极端气温差达70-85℃。
(三)大风多,沙尘暴频繁
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在沙漠地区当风力达4-5级时,即可形成风沙天气。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可形成很强的沙尘暴卷起的沙粒有时高达几百米至上千米。沙漠中沙尘暴常突然出现来势凶猛,具有极大破坏力。新疆塔克拉玛千沙漠北部和东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30-40天,最多61天;年平均沙尘暴日数20-40天,最多60天;年平均扬沙日数60-70天,最多108天。内蒙古沙漠、沙地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差异较大,在西部沙漠地区大风、沙尘暴较多,东部较少。巴丹吉林沙漠年平均大风日数40-60天最多94天;年平均沙尘暴日数20-,30天,最多41天;年平均扬沙日数40-50天,最多85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