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区勘探程度

工区勘探程度

时间:2023-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 工区勘探程度目前川东南—湘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程度还很低,只有少数井钻遇到了寒武系和志留系。通过前期勘探证实,川东南地区中生界、上古生界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油气勘探资源基础,油气勘探前景较好。除区域地质调查和有限的油气地质研究外,对该地区沉积学的研究程度较浅。
工区勘探程度_川东南湘鄂西地

2.1 工区勘探程度

目前川东南—湘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程度还很低,只有少数井钻遇到了寒武系和志留系。研究区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不同时期勘探技术、勘探目的等的差异,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50~70年代(地面构造调查及浅井钻探阶段);第二阶段:80~90年代(以MT、地震为主的重点区块普查勘探阶段);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重点区带地震概、详查,钻探目标优选)。仅仅在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发现有一定规模气田,其他地区的勘探基本还是空白。

2.1.1 川东南地区勘探工作量概况

川东南探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中低缓构造带和川东南坳陷赤水凹陷,包括涪陵区块、綦江区块、赤水外围等区块(图2-1),属四川盆地的一部分。其东界是南北向的长寿-遵义断裂,南面为横亘东西向的黔中隆起北缘斜坡断裂带,北界为华莹山断裂,3条边界断裂将此区限制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华莹山断裂和长寿-遵义断裂均为深入上地壳切割到前震旦纪基底的深大断裂,在历次构造运动中均有进一步的活动与发展,是控制各个时期沉积和构造演化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勘探一直以二叠系、三叠系为对象,在探区内的赤水地区和周边的中石油探区钻获一批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气田,并获得了一定规模的储量。

在川东南地区分布有含油气构造,在早期油气勘探中局部曾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在沙坪坝等构造钻探过程中见有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对油气生成、运移和保存的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对该地区的地层、沉积等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化。2000年以来,通过赤水及邻区中浅层碎屑岩天然气勘探,在须家河组等层系中获得了较高的天然气产能,初步实现了本区中浅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突破。

通过前期勘探证实,川东南地区中生界、上古生界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油气勘探资源基础,油气勘探前景较好。根据已有的油气研究资料,川东南地区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地表普遍出露侏罗系地层,局部构造高点部位出露三叠系,在三叠系及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中常见工业气流或油气显示,部分推测为煤成气成因(如中梁山构造)。除区域地质调查和有限的油气地质研究外,对该地区沉积学的研究程度较浅。

img4

图2-1 川东南地区重点构造位置图

(据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2.1.1.1 地质调查

项目研究工区为2001年中石化的新登记区,2002年前该区仅做过1∶20万区调工作,2002年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工区及周缘开展了石油地质概、详查,丈量了志留系—白垩系石油地质综合剖面,建立了工区完整的地层系统,四面山及其以东地区采用构造横剖面法完成了1∶5万地质填图,官渡—四面山地区采用路线穿越法完成了1∶10万地质填图。

2.1.1.2 地震勘探

2002年,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工区及周缘开展了3条300km地震大剖面施工,基本上查明了区内的区域构造格架。2003年,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在该区完成了14条区域侦察线的二维地震采集工作,测线长度为916km,发现了自西而东展布的塘河-官渡、石龙峡-四面山、铁厂沟、石油沟-东溪、姜家场-桃子荡、丰盛场-神童6排构造。

2003年,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在该区的天堂坝构造上施工二维目标地震测线8条,纵、横测线各4条,计127.55km;轿子山构造上施工二维目标地震测线6条,其中横测线4条,纵测线2条,计88.35km;四面山构造上施工二维目标地震纵测线1条,计37.56km。

2005年,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在该区的四面山构造上补充施工二维目标地震5条,其中横测线4条,纵测线1条,计110km。目标测网密度达2×2km。

2.1.1.3 钻井勘探

区块内的钻探工作始于1937年11月6日石油沟构造开钻的巴1井,现已钻探了黄泥堂(9口)、苟家场(3口)、黄草峡(18口)、双龙(22口)、新市(15口)、沙坪场(6口)、铜锣峡(10口)、环山(5口)、南温泉(3口)、石油沟(28口)、东溪(23口)、相国寺(35口)、沙坪坝(6口)、石龙峡(15口)、官渡塘(3口)、关圣场(4口)、塘河、(32口)、麦南(2口)。共20个局部构造,钻井236口,未钻局部构造19个。

通过钻探,共获得气田11个(塘河、石龙峡、石油沟、东溪、沙坪坝、相国寺、黄草峡、双龙、沙坪场、麦南、铜锣峡),含气构造4个(白鹿坪、环山、新市、新东北),气井113口。

区块内中石油开发的塘河(15.67×108m3)、石龙峡(6.16×108m3)、沙坪坝(2.23×108 m3)、相国寺(73.01×108m3)、石油沟(23.69×108m3)、东溪(41.67×108m3)、沙坪场(397.71×108m3)、黄草峡(23.50×108m3)、双龙(16.1×108m3)、麦南(0.72×108m3)、铜锣峡(统景—明月场:15.8×108m3)11个气田和新市(0.49×108m3)含气构造,为1956—1997年陆续投入开发,目前仍处于低压低产阶段,无水产出。区块内气田天然气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

近年来,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还完成了丁山1井、林1井等深井的钻探。

2.1.2 湘鄂西地区勘探工作量概况

湘鄂西地区东起湖北宜昌—湖南临澧一线,西至湖北建始茶山—重庆彭水一线,北抵鄂境兴山、巴东一线,南达湘境张家界—重庆酉阳一线,东径108°—111°50′、北纬28°50′—31°20′,涉及湖北省西部、湖南省西北部及重庆市东南部20余个县市,总面积约58 825km2。工区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四季分明,春夏为多雨及山洪多发期。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贯穿全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清江及其相关支流,著名的318国道自东向西横过湖北境内。本区野外施工条件差,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南部山区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m,最高海拔在2 300m,河谷海拔在200m左右,相对高差800~1 000m,最大达1 600m,悬崖绝壁广布,地势险峻,植被发育,人烟稀少,为我国中西部较贫困的地区之一。

湘鄂西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上处于扬子地块中部湘鄂西褶断带(图2-2),东以天阳坪断裂为界与江汉平原区分隔,西以彭水-建始断裂为界与利川复向斜相望,北以青峰断裂为界与神农架隆起带相接,南以保靖-慈利断裂为界与江南隆起隔开。

img5

图2-2 湘鄂西地区构造区划图

(据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2.1.2.1 1992年以前勘探工作

1966—1969年,在四川威远震旦系气田发现的启示下,在本区全面开展地面地质普查、详查,并针对宜都、刘家场、香龙山、白果坝、红岩溪、咸丰、旧司7个地面高、老、大背斜进行了浅井钻探,共钻井22口,除宜3井见微气显示外,都因保存条件差,大部分井在上震旦统—奥陶系产淡水。1970—1980年,在茶山、白果坝、河涝子、李子溪及洗马坪5个构造带上继续钻探,共钻井6口,除河2井见少量可燃气外,其他因构造不清,大多未钻至主要目的层——上震旦统。本阶段共钻探井28口,总进尺37 997.85m。

2.1.2.2 1993—1998年勘探简况

1993—1998年期间,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新区勘探事业部成立了渝鄂湘天然气勘探项目经理部,对湘鄂西地区重新进行了天然气勘探立项,投入的工作量主要集中于以区域地质结构普查和桑植-石门复向斜少数局部构造物探普查、概查。委托江汉研究院、江汉物探处、浙江石油勘探处、贵州省地质科研所等单位先后进行了地质大剖面概查10条,总长度2 308.1km,在永顺、秭归、保靖及永顺-张家界等构造上进行地面地质面积详查8 268km2,完成川鄂湘热水及油气苗调查及湘西北下古生界(Z—S)地层剖面丈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进行了川鄂湘边区及永顺-张家界卫星烃类检测,覆盖面积100 000km2。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本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勘探高潮。渝鄂湘天然气勘探项目经理部委托江汉物探处在四望山及官坪—阳和地区施工地震测线8条,共计165.275km。由中国地质大学、江汉物探处在全区完成区域重磁力9条,物理点2 227个,总长度1 720km。由江汉物探处、物探局五处在官坪—阳和地区重力面积详查物理点9 673个,总面积4 797km2。由同济大学完成了全区老资料1∶50万重、磁力重新处理解释,总面积可达212 000km2。此外,本区还投入了一定量的电法MT勘探工作,完成MT区域大剖面总长度1 568.6km,795个物理点,在秭归、永顺—张家界、保靖及桑植—石门中西部进行了MT面积概详查,总长度2 127km,共计2 319个物理点。

2.1.2.3 1999年以来的勘探工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勘探开发管理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南方经理部)成立以来,加快了湘鄂西油气勘探步伐,主要以宜都-鹤峰复背斜上五峰—花果坪地区为勘探对象,投入了地面地质、地震、重力及MT多种勘探工作。委托江汉研究院于1999年6—10月进行了地面石油地质概查、详查,完成构造横(纵)剖面19条,总长度580.925km,观测点达1 714个,控制面积916.20km2,为本区前期地球物理勘探奠定了基础。由江汉物探处重力队于1999年5—9月对上述地质勘查进行了地面重力详查,完成重力物理点3 770个,详查范围达900km2。此外南方经理部还委托江汉物探处、华东有色金属公司814队、华北有色物探公司、浙江石油勘探处及江汉石油学院5家单位于1999年5—8月间对五峰庙岭地区进行了MT概查,测网密度为点乘以线距=2×10km,共计22条测线,总长度2 144km,1 058个物理点。在庙岭构造群上完成山地二维数字地震测线2条,计100.8km,为进一步探查五峰—花果坪地区的地质结构特征积累了资料,从而揭开了新一轮湘鄂西地区油气勘探工作的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