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庐古洞留给徐霞客的遗憾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初十,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来到阿庐古洞中的泸源洞,作了考察之后,在其《滇游日记》之二中有这样的记载:“泸源洞在城西北四里。新寺(万寿寺)后山西尽,环坞而北。其中乱峰杂沓,缀以小石岫,皆削瓣骈枝,标青点翠。北环西转,而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辟于层崖。有三洞焉:上洞在东南向,前有亭;下洞南向,在上洞西五十步,皆在前山之南崖;后洞在后山之北冈,其上如眢井(即落水洞)。从井北坠穴而下二十步,底界而成脊,一穴东北下而小,一穴东南下而廓。此三洞之分向也。其中所入甚深,秉炬穿隘,屡起屡伏,乳柱纷错,不可穷诘焉。”显然阿庐古洞的幽深给了徐霞客很大的诱惑,但是由于无法深探,只能暂时放弃,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驴友”,一次的尝试肯定是不够的。徐霞客在泸源寺吃了午饭后再次来到古洞,他写道:“余因由寺西观水洞,还寺中索炬,始知洞有三,洞皆须火深入。下午,强索得炬,而火为顾仆(徐霞客的仆从顾行)所灭,遍觅不可得;遥望一村在隔水之南,涨莫能达。遂不得为深入计。聊一趋后洞之内。披其处扃,还入下洞之底。探其中门而已。仍从旧路归,北入新寺,抵暮而返。”也许冥冥之中,古洞不想过早被掀开神秘的面纱,这一次探阿庐古洞也没有成功。由于他的仆人顾行心生恐惧而跌倒,将火把熄灭了,在漆黑的地下洞穴,失去照明是很可怕的,情况未明不能前行。又因为秋水泛涨,无法去河对岸村中寻觅火把,徐霞客只能忍痛放弃了这次探险。从这一段日记中,可以了解到徐霞客游阿庐古洞,只是在溶洞的入口不深处查看了一下,并没有深入探幽。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在探寻阿庐古洞之后,留下了“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群于悬岩”的千古佳句。尽管各种条件限制了徐霞客的探险活动,这位伟大的“驴友”还是将自己的失败之旅记录下来,同时也给阿庐古洞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以一种神秘的形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试问谁会对连徐霞客都心心念念的溶洞无动于衷呢?全国的溶洞万千,让徐霞客心生遗憾的又有几个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