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形地貌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平均海拔4000~4500m,许多山峰超过5000m,具有高山、积雪、冰川、山谷、盆地等较复杂的地形地貌(图2-2)。按地形可将祁连山分为东、中、西段,山势中西段较高,东段相对较低。一般称扁都口以东为东祁连山;扁都口~疏勒河上游谷地之间为中祁连山;疏勒河上游谷地以西至当金山口,称西祁连山。
山系自北而南包括8个岭谷带:①走廊南山—冷龙岭与黑河上游谷地—大通河谷地;②托来山与托来河上游谷地;③野马山—托来南山与野马河谷地—疏勒河上游谷地;④野马南山—疏勒南山(疏勒山)—大通山—达坂山与党河上游谷地—哈拉湖—青海湖—湟水谷地;⑤党河南山(乌兰达坂)—哈尔科山与大哈尔腾河谷地—阿让郭勒河谷地;⑥察汗鄂博图岭(黑特尔山)与小哈尔腾河谷地;⑦土尔根达坂山~喀克吐蒙克山与鱼卡河上游谷地;⑧柴达木山—宗务隆山—青海南山(库库诺尔岭)—拉脊山与茶卡、共和盆地—黄河谷地。
山系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海拔3500~5000m,最高峰为疏勒南山的团结峰(5827m)。山系南北两翼极不对称,分别以明显的断裂降至平原,北麓相对高度达3000m,南麓相对高度仅500~1000m。狭义的祁连山仅指山系北侧,它是黄河和内陆水系的分水岭。山系低山区干燥剥蚀作用盛行,中山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高山区为寒冻风化作用所控制。
图2-2 祁连山区地形地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