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更新世地层
1.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未见早更新世地层出露。
2.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中上游高山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中上游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早更新世地层仅发育香孜组冲湖积(N2Qp1 xz)(上新世连续沉积)一种沉积类型。
香孜组(N2Qp1 xz)主要分布于札达盆地盆缘、门士、玛旁雍错周围一带。岩性为褐黄—褐灰色中层—巨厚层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或透镜体。为冲积扇—滨湖相沉积。砾岩中砾石成分有两类,一类以就地取材随地而异快速堆积为特征,成分简单、大小混杂,呈棱角—次棱角状,属原地洪积扇沉积;另一类成分复杂、大小差别小,以次圆状为主、颗粒支撑、泥钙质胶结,主要分布于盆地较中部地段,未见顶。与下伏托林组整合接触。局部地段呈指状交互关系,产介形虫化石,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为(2.58±0.22)Ma、2.4Ma、2.3Ma,属早更新世。朱大岗等(2006)对札达盆地香孜组地层进行的古地磁测年指出,香孜组底界年龄约为(2.68±0.10)Ma。
3.羌塘高原内陆湖盆地地层分区
羌塘高原内陆湖盆地地层分区早更新世地层主要发育猪头山组湖冲积(Qp1z)、湖积(Qp1l)和赛利普组玄武岩(Qp1 2β)3种沉积类型。
1)猪头山组洪冲积(Qp1z)
早更新世猪头山组湖冲积层零星分布于安多县一带,下部岩性为灰红色钙质含砂砾岩,具板状交错层理,砾石磨圆度较差,成分复杂。胶结物为钙质、砂泥质等,弱胶结;上部岩性为浅棕黄色粘土。厚度一般为10~65m。ESR年龄为1 180ka。
2)湖积(Qp1l)
零星分布于改则县附近以及昂达尔错一带,大致分布于海拔4 660m以上。岩性主要以土黄色薄层细砂岩、粗粉砂岩,紫色薄—极薄层粉砂岩、细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呈土黄色与紫色互层状。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在多玛区崩则错达贡测得TL(热释光)年龄为(1 021±95)ka,其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故上述湖相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
3)赛利普组玄武岩(Qp1 2β)
赛利普组主要分布于昂拉仁错西南部赛利普一带,岩性为一套深灰色、灰色、紫灰色及紫红色碱性黑云橄榄辉石玄武岩,气孔状碱性黑云橄榄石玄武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含白榴石气孔状黑云碱性橄榄辉石玄武岩。底部发育少量碱性黑云橄辉玄武质沉凝灰角砾岩及沉凝灰岩。熔岩为流面构造、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间粒结构—半晶质结构。为陆相火山喷发,底部火山碎屑岩为陆相湖相环境,其上的火山熔岩为陆相水上环境。其底部覆盖于第四系湖积阶地之上,紫红色的烘烤面特征明显。湖积阶地砂的ESR年龄值为(26.8±2.6)万年,因此将赛利普组置于中更新统。但值得注意的是,赛利普组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40 Ar-39 Ar法(全岩)(15.47±0.30)Ma、(16.35±0.33)Ma,K-Ar法(全岩)(15.24±0.3)Ma,明显偏老,为中新世年龄范围,下伏湖积砂土及赛利普组玄武岩中所夹湖积砂土的孢粉分析结果,乔木植物花粉占61.0%、灌木及草本植物花粉为25.9%、蕨类植物孢子为13.1%,鉴定时代为上新世—早更新世;从湖积物的颜色为灰—灰白色来分析,与上新世的气候条件不符,而与早中更新世的气候条件相吻合,与地质事实一致。因此,本说明书将赛利普组地层的形成时代暂归为早中更新世。
4.川西滇西藏东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
川西滇西藏东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无早更新世地层分布。
5.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早更新世地层主要发育羌塘组湖积(Qp1qt)、东山组湖积(Qp1 d)、阿拉克湖组冲积(Qp1 a)、查哈西里组湖冲积(Qp1ch)、井沟头组洪冲积(Qp1j)5个组4种沉积类型。
1)羌塘组湖积(Qp1qt)
早更新世羌塘组湖积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垭口盆地(图3-2)、阿拉克湖盆地一带,地貌上呈小山包或平缓山坡,常发育指状冲沟。主要由黄灰色砂层、灰黄色粉砂与浅灰灰黄色薄层至极薄层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组成韵律层,下部粉砂质粘土较多,缟状层理发育。厚度为84~155m。
图3-2 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山垭口羌塘组实测剖面
(据1:25万不冻泉幅,2005)
湖滨三角洲相和湖沼相在羌塘中部交替出现,湖滨三角洲相表现为:岩性为褐色或灰色砾石层、砂砾层、砂层、粉砂层。具有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层序。底部粉砂,向上变为砂层、砂砾层、砾石层。夹有植物碎片和滑塌变形构造,前积层具有大型的斜层理。湖沼相则表现为: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粘土层为主,局部夹薄层粉砂。水平层理发育。有时呈致密块状。常见植物碎屑化石和植物碎屑层,肉眼可见水螺和贝壳化石、介形虫化石,并出现钙质泥岩层。
对昆仑山垭口羌塘组形成的年代,钱方等(1982)进行了古地磁测定,古地磁测定在惊仙谷组地层顶部发现了松山反极性世与高斯正极性世的界限。ESR年龄为2.5Ma、1.67Ma;在阿拉克湖测得ESR年龄为1 840.6ka、1 560.0ka、1 525.5ka。数据显示均为早更新世。
2)东山组湖积(Qp1 d)
早更新世东山组湖积主要分布于临夏盆地、共和盆地和贵德盆地,沿龙羊峡水库南岸至沙沟地区和沙珠玉河沿岸都有广泛分布,其中对临夏盆地东山顶剖面的研究程度最为深入。岩性可分为3段:下段为褐黄色湖相粉砂岩,含层状钙质结核,产Equus等化石,厚35m;中段为褐黑色湖沼相粉砂岩,含腐树,厚30m;上段为块状含大量钙质结核的褐黄色湖相粉砂岩,厚12m。古地磁年代为2.58~1.76Ma,贝壳类化石氨基酸测年年龄为1.83Ma,树木化石氨基酸测年平均年龄为1.765Ma。
3)阿拉克湖组冲积(Qp1 a)
早更新世阿拉克湖组冲积主要分布于东昆仑阿拉克湖至乌兰乌苏郭勒以北布尔汗布达山南坡上。下部以土黄色具平行层理的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以砾石层为主,局部夹卵石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以次棱—次圆为主。厚度大于100m。与下伏地层早更新世湖积-湖三角洲沉积呈侵蚀接触。因其直接覆于早更新世羌塘组湖积之上,其年龄应小于1 525.5kaBP,为早更新世。
4)查哈西里组湖冲积(Qp1ch)
早更新世查哈西里组湖冲积地层主要发育于两个地区,一是出露于东昆仑乌兰乌苏郭勒、查哈西里(图3-3)和扎陵湖一带,呈带状分布。呈低山或长梁状地形,发育羽毛状冲沟。主要由黄灰色块层状弱胶结砾岩-卵石岩、砂砾石层,局部夹中砾透镜体或具平行层理的粉砂层组成。砾石成分为灰白色灰岩占50%以上,其他砾石成分为紫红色及灰绿色砂岩、花岗岩类等,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为次圆至浑圆状,平行层理发育。下部砾石扁平面叠瓦状排列不明显,上部砾石扁平面叠瓦状排列明显。厚度大于67.2m。该地层底部获得ESR年龄为1 113.9kaBP、836.3kaBP,为早更新世。
图3-3 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查哈西里早更新世查哈西里组湖冲积实测剖面图
(据1:25万阿拉克湖幅,2002)
另一分布区位于共和-兴海盆地内兴海贵南同德一带,出露于黄河、大河坝河、巴曲、茫拉河等深切河谷中,地貌上为河谷两岸的陡壁。主要为一套粗碎屑沉积物,岩性主要为黄灰色、土黄色、褐黄色、灰绿色、灰色砾卵石夹中粗中细粒砂、粉砂以及亚砂土、亚粘土(图3-4),具河流冲积特征,在下部土黄色、灰绿色中细粒砂中夹有钙质结核层和铁质条带及少量黄土和暗红色泥岩。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良好。均未成岩,局部具明显的交错层及水平层理。ESR年龄为1 323.9ka、1 164.2ka、1 055.9ka、884.0ka、755.5ka,为早更新世。
图3-4 青海少兴海县河卡乡羊曲村查哈西里组湖冲积实测剖面图
(据1:25万兴海县幅,2001)
5)井沟头组洪冲积物(Qp1j)
早更新世井沟头组洪冲积零星分布于临夏盆地中,在康乐、广河、积石山等地皆有出露,常构成河流T5、T6阶地的下部。以砾石层为主,局部夹粉砂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较松散。李吉均等将其命名为井沟头组,为河流沉积的砾石层,其上的黄土底部的年龄约为1.2~1.6Ma。
6.柴达木盆地地层分区
柴达木盆地地层分区早更新世地层仅发育七个泉组(Qp1q)一种沉积类型。
七个泉组(Qp1q)在柴达木盆地内广泛分布于盆地北侧的芒崖、西台吉乃尔湖、甘森泉至德令哈市湖库尔雷克湖一带,呈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一套粗碎屑沉积物,半胶结,碎屑成分复杂,主要岩性为:上部发育灰色含砾粗砂岩、灰色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砾石磨圆度较好,砾径大小不一且悬殊较大,一般为次圆状,最大者砾径可达60cm,一般为3~20cm,偶尔可见2m以上的漂砾,具定向排列,砾石扁平面(60%)平行层面,砂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接触式,砾石层中发育粉砂质、细砂质透镜体。下部为土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上部地层呈上粗下细的反粒序层理;下部地层发育水平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小型对称波痕。整体呈现出反粒序的特点。ESR年龄为1 004.9ka、1 155.6ka,属早更新世的产物。
7.祁连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祁连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早更新世地层主要发育玉门组冲湖积(N2Qp1 y)(与上新世连续沉积)一种沉积类型。
玉门组冲湖积(N2Qp1 y)主要分布于酒泉盆地边缘,昌马河流域东岸,尤其在酒泉盆地南缘祁连山北麓的玉门市文殊山一带最为发育。岩性为暗灰色、灰黄色中粗砾岩、细砂砾层夹灰白色、黄色砂岩层,最大厚度约507m。砾岩底部粒径较大,一般大于5cm,最大可达50cm,向上粒径变小,一般为0.5~3cm,大者达15cm,砾石磨圆度一般,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一般,宏观上向上砾石的分选性、磨圆度逐渐增高,下部砾石略具定向性并显层理。赵志军等(2001)通过古地磁测年确定玉门砾石层顶界的年龄约为0.84Ma。方小敏等(2004)通过ESR测年和古地磁方法得出玉门组的底界约为3.66~0.99Ma,陈杰等(2006)认为玉门组的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形成年代分别为4Ma和3.55Ma,故可判断玉门组形成于上新世早更新世。
8.西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西昆仑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早更新世地层主要发育西域组湖冲积(N2Qp1 x)(与上新世连续沉积)、玄武岩(Qp1β)和安山粗面岩(Qp1τα)3种沉积类型。
1)西域组湖冲积(N2Qp1 x)
零星分布于托库孜达坂山南麓金水河流域,出露面积较小,主要为山麓相磨拉石堆积,岩性为灰色砾岩、砂砾岩夹砂岩透镜体。砾岩胶结物为砂泥质、钙质等,半固结状,砾石成分主要以灰岩为主,砂岩、硅质岩、石英岩及脉石英其次,由钙质或泥砂质胶结半成岩。砾岩层为厚层或巨厚层,分选和磨圆均较差,无定向性排列。偶见正韵律和反韵律。部分地区发育有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块状层理。西域组砾岩底界年龄从4.8Ma到1.0Ma不等,磁性年代学测定年龄在3.5~1.8Ma之间,属上新世—早更新世。
2)玄武岩(Qp1β)
出露于于田县西南,西昆仑北坡的普鲁村以东或以北的克里雅代牙侧旁。主要组成岩石有橄榄安粗岩、钾玄岩、杏仁状辉石安山岩、辉石玄武安山岩。对下游火山岩前人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邓万明,1989),该处火山岩夹于克里雅河Ⅳ级阶地的河床砾石层之间,上层熔岩厚10~15m,下层熔岩厚5~7m,中间夹有2~4m厚的砾石层,与熔岩接触的砾岩被烘烤成砖红色,岩层顶部气孔发育,下部呈致密块状。普鲁火山岩较一致的K-Ar年龄为1.43~1.21Ma(刘嘉麟等,1990),1.1~1.4Ma(刘从强,1989)。
3)安山粗面岩(Qp1τα)
零星出露于银石山西北部金顶山一带。出露面积约81km2。其中金顶山火山岩规模最大,约70km2。金顶山火山岩地貌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缓的盾形,高差约300m,火山口位于火山岩中部,直径近1km,至少存在3次火山喷发,为陆相中心式喷发,由溢流相和喷发相组成。溢流相主要由安粗岩组成,由下往上出现较明显的结构构造颜色分带,即熔岩层的下部及上部主要为紫红色、黑色气孔状安粗岩,中部为浅灰—灰色块状安粗岩,熔岩顶部为渣状熔岩或浮岩,局部见保存较好的表壳流动构造。爆发岩相由火山角砾岩组成,火山角砾岩呈紫红色、灰紫色、斑杂色,分布于火山口附近。金顶山第一、二次喷发的火山岩及火山口中心块状安粗岩,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1.93Ma、1.08Ma、0.45Ma,于摘星山第二次火山岩中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97Ma,由此得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