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台风的路径
台风移动的方向,往往取决于作用在台风上的动力。我们把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分为内力和外力两种。在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就是作用于台风的内力。一般说来,台风的范围越大,风速越强,内力也就越大。外力则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也就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在台风形成时内力起主导作用,而在台风移动时,外力则是主导作用力,正是这个原因,台风的移动基本上是自东向西的。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台风移动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就拿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它的移动路径大致有三条:
台风将在美国登陆
台风向我国东南沿海移动
①西进型:这条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开始一直向西移动,途经南海最终在中国海南岛、广西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
②登陆型:这种台风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大。台风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先在我国台湾岛登陆,再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第二次登陆,并在登陆过程中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
台风云图
③抛物线型:这一路线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这一类型的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时候,并不登陆而改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达到日本附近,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类台风最终大多会变性为温带气旋。
一般来说,台风形成后会移出源地,经历一个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成熟的台风,高度为15千米~20千米,气旋半径通常为500千米~1000千米,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构成。外围区的风速由外而内逐渐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大风速区的降水最强烈,平均宽度为8千米~19千米,它与台风眼之间有一个环形的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直径约10千米~70千米不等,平均为45千米左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台风眼区的风速和气压最低,该区域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风眼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台风的加强而逐渐缩小、变圆。有些台风没有风眼,如弱台风、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