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的死亡线

马的死亡线

时间:2023-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的死亡线古代航海家使用的帆船,全靠风力吹送。哥伦布是第一个全面了解并充分利用大西洋中有规律风系的探险家。当时海员们恐惧地把这一无风地区叫做“马的死亡线”,又称为“马纬度”。上述情况实际上是大气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具体表现。空气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蒸发殆尽,天气多晴热干旱、弱风甚至无风,此区即为副热带高压区。与此同时,从极地高压带地面向南流的气流,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
马的死亡线_天下奇趣系列气

马的死亡线

古代航海家使用的帆船,全靠风力吹送。人们很早就发现,地球上有些地带刮风的风向几乎是全年固定不变的,称为“定向风”。哥伦布从小就迷恋于船舶和航海,他自称在14岁起就开始航海事业。

哥伦布是第一个全面了解并充分利用大西洋中有规律风系的探险家。在发现新大陆前,他已有几次航海经验。他知道低纬度地区老是吹东风,较高纬度则经常吹西风,所以哥伦布寻找新大陆的第一次航行,是沿着加那利群岛的纬度(约北纬28°),巧妙地借助东风向西驶去的。但是,在返回西班牙时,他精明地先向北驶到亚速尔群岛的纬度(约北纬39°),然后才张满风帆,乘着浩荡的西风返回欧洲。

哥伦布利用的这种低纬度东风,南北半球都有。北半球以东北风为主,南半球以东南风为主,年年如此,挺讲信用,因此,被人们称为“信风”。古代商人多靠信风吹送,往来于海洋上进行贸易经商活动,所以信风又被称之为“贸易风”。自从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商人争先恐后组织大批船队,把马运往美洲,因为那儿原来没有马,大片土地上的运输和农耕都很不方便。奇怪的是,当船队穿过信风带沿着北纬30°附近大西洋航行时,常常海面上死一般地寂静,连一丝风影也没有,闷热异常。靠风力推动的帆船,只好无可奈何地在原地打转转,有时一等就是十天半月。时间长了,马匹因缺少淡水和饲料大量饿死,水手们一时吃不掉那么多的马肉,最后不得不把死马成批成批地抛进大海。这种不幸的情况在南纬30°附近海面也屡有发生。当时海员们恐惧地把这一无风地区叫做“马的死亡线”,又称为“马纬度”。可是,当跨过了马纬度,进入中纬度海域,在南北纬40~50°附近,马上又会遇到与低纬度风向相反的西风,风力猛烈而且稳定,达到11级(即暴风级)以上的大风是家常便饭,在海上掀起狂涛巨澜,人们极其形象地称为“咆哮西风带”。到极地区,风向又转为常年东风带。

上述情况实际上是大气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具体表现。大气环流是一部奇特的超巨型热机。这部热机的发热器在赤道地区,即赤道上空的高温大气;冷凝器在极北地区,即极地上空的寒冷大气。

以北半球为例,在赤道地区的高空,大气是由南向北运动,而科里奥利力(亦称“地球偏向力”)就像“魔鬼”一样伴随着,迫使气流右偏,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在这股气流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已经偏转到与纬线平行,再也不能继续向北流动,于是空气就在北纬30°左右高空停顿堆积起来,产生下沉气流。空气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蒸发殆尽,天气多晴热干旱、弱风甚至无风,此区即为副热带高压区。16世纪令商人大惊失色的马纬度,即在副热带附近。下沉聚积在副热带地面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回赤道,由北风偏转成东北信风,构成低纬环流圈;另一部分向北流,偏转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与此同时,从极地高压带地面向南流的气流,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向北吹的盛行西风和向南吹的极地东风,在北纬印60°交锋,互不退让,只得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并构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南半球反之,这样地球上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大气环流。

(梁文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