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古化石大发现

远古化石大发现

时间:2023-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古化石大发现地处西北的甘肃,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黄土高原、戈壁荒漠,然而在千万年之前,这里又是怎样的一派景象呢?透过甘肃大地上远古动物化石的发现史,我们似乎能窥视到生命的起源及甘肃这片土地的神秘和曾经的繁荣。古象的骨骼化石占地12平方米左右。黄河古象化石发掘现场距离地面约30米深,要把这笨重而又珍贵的化石运上来非常困难。
远古化石大发现_甘肃地矿史话

远古化石大发现

地处西北的甘肃,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黄土高原、戈壁荒漠,然而在千万年之前,这里又是怎样的一派景象呢?

从20世纪开始,在甘肃大地上远古动物化石的发现,似乎为我们又呈现出另外一派景象。透过甘肃大地上远古动物化石的发现史,我们似乎能窥视到生命的起源及甘肃这片土地的神秘和曾经的繁荣。

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

——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的发现地在兰州海石湾。1947年,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勘探处在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的带领下,在兰州海石湾地区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五月中旬的一天,孙健初派工程师苗样庆到北山的几条沟里去采集岩石标本。大约在中午时分,苗祥庆兴冲冲地跑了回来,大老远就嚷嚷:“孙处长,马家户沟有化石!”

经过野外工作,孙健初和苗祥庆在马家户沟,从一处紫红砂岩中找到几块恐龙骨骼化石。在其后的时间里,他们将鳄鱼骨化石和几块恐龙化石分别装箱,运往南京中国地质调查所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所里的专家们经过精心修复、深入研究后认为,海石湾地区为丰富的爬行动物化石区,有着重要的发掘前景。

1956年,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来到海石湾,进行地质调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古生物和地质科学工作者先后4次有组织、有规模地来到海石湾,先后在马家户沟、上盐沟、韩家户沟的侏罗纪享堂群地层中,发现并挖掘出相当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体化石。与此同时,发现了一些剑龙的骨板化石和一件可能是兽形类的小脊椎动物化石。

1964年初秋,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泰斗杨钟健先生和赵喜进先生,对甘肃海石湾发掘的蜥脚类恐龙化石标本和四川合川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比较研究。在杨钟健先生主持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始了甘川两具恐龙化石装架、复原工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工作,两具恐龙化石的装架、复原工作才得以完成。其中,以四川合川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装架的恐龙化石正式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运回成都地质学院保存。甘肃省兰州海石湾地区出土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副型标本,一直珍藏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1年12月,半个世纪前在兰州海石湾出土的亚洲最大恐龙化石复制精品,历经坎坷,运回故里兰州,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

国内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

——黄河剑齿象

img125

马门溪龙复原图

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黄河古象的发现地在陇东合水县的马莲河畔。

1973年的元旦刚过,在马莲河畔挖砂的民工发现了一对粗壮的古象门齿化石。虽然弄不清这些“龙骨”是什么,但他们当即将这些庞然大物封存起来,并报告了县文化馆及上级主管部门。甘肃省文化局领导闻讯后,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调查,另一方面函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当年4月5日—5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庆阳地区文化馆、合水县文化馆分别派员组成发掘队进行了发掘。

发掘最重要的工作是发掘古象骨骼化石。古象的骨骼化石占地12平方米左右。在发掘过程中,令人们感到惊奇的是,中外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化石,骨架大都是躺卧式的,而眼前这具古象的骨架,其遗骨化石仍然侧站着,保持着一个不站不卧的姿态。

黄河古象化石发掘现场距离地面约30米深,要把这笨重而又珍贵的化石运上来非常困难。后经调集几百民工凿开岩层,又分段包干开出了一条简易公路,才用吊车、卡车等运输工具把化石从30米深处运了上来,并装箱运往北京进行修复。

装架复原的古象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3米多,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大一具古象化石。当时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剑齿象的一个新种。由于它发现于黄河流域(马莲河系黄河支流),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而研究人员就给它取名为“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古象”。

身生双翼翱翔蓝天的恐龙

——庆阳环河翼龙

庆阳环河翼龙是在庆阳石油大会战中,由几个采石料的农民发现的。

1978年5月,长庆油田石油大会战在甘肃庆阳县境内全面展开。三十里铺公社的农民为油田建设提供石料,他们在环河边炸石取料。青年农民麻小阳发现了“龙骨”,大约有20块。他和两个社员赶到县城,找到长庆油田指挥部勘探处,报告了采石料时发现化石的事儿。长庆油田指挥部勘探处对这个报告很认真,很快便派了杨希荣、钟小春两位研究人员赶到了三十里铺采石场。

杨希荣和钟小春两位仔细察看了已采集的化石和断壁上的化石层,断定这是一个大约一亿年前晚侏罗世时代的动物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于是,一面采取措施保护化石发掘现场;一面告知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庆阳发现重要的化石。

5月中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日夜兼程,从北京赶到庆阳。董枝明赶到采石场时,杨希荣和钟小春正在忙着绘制化石产地剖面图。已经保护起来的现场,是一堵由一层层暗紫灰色、灰白色、紫红色和蓝灰色砂岩组成的崖壁。化石就在那层紫红色砂岩中。

董枝明看了看红色砂岩上的翼龙翼掌骨化石,又到麻小阳家查看其他化石。麻小阳的家在街镇边一座地坑式的院子里,20多块化石都在窑旁边一堵低矮的墙头上摆着。董枝明和杨希荣、钟小春把化石一块一块细细检查、鉴定了一遍,又到河边把红砂岩上的化石小心翼翼地凿取下来,摆在院子里,一一鉴别研究,原样拼接。虽说有些残缺,但是,一只翼龙的基本形体已经呈现出来了。这让在场的人们感到非常兴奋。

董枝明将采集、发掘到的所有化石全部装箱,运回北京,鉴别、研究、整理,整整用了4年时间,于1982年4月完成了庆阳翼龙的发掘报告《鄂尔多斯翼龙》,第一次将庆阳翼龙公之于世。

庆阳翼龙的发现,成为中国古动物界特别是翼龙研究学界的一件大事。这是因为翼龙和恐龙虽然同属中生代称雄地球的空中霸主和陆地霸主,但地层中保存的恐龙化石十分丰富,而翼龙化石却格外贫乏和稀少,它就显得很珍贵了。

img126

和政羊化石复原图

属种众多的古动物化石

——和政古生物化石

和政县达浪乡杜家崖村坐落在广通河畔,那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很差。东乡族农民赵永昌和乡亲们一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当地农民犁地时挖出的动物身体一样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是珍贵的史前文物,而把它们当做一种药材卖掉。赵永昌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一点文物知识,但他对这些“龙骨”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把一些零碎的“龙骨”拿去当中药材卖之外,他暗暗把较为完整的龙骨清理好,仔细保管起来。

随着手中化石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如何使化石得到有效的保护,发挥它的研究价值和珍藏价值,成了困扰着赵永昌的一大难题。其间,尽管有许多人怀着不同的目的,愿出高价收购他手中的化石,而他也急等钱用,但他从未动心拿化石去卖钱。这位憨厚朴实的庄稼汉开始四处写信,希望这批化石有个好归宿。1978年9月,他发出的信终于有了回音,上海自然博物馆复信让他带化石去上海。这让他极其兴奋,带着100多件化石匆匆赶往上海。这批包括犀牛、龟、三趾马等种类珍贵化石,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被该馆全部收藏。以后,赵永昌背着化石又走访了北京、南京、甘肃等许多地方的博物馆,请求鉴别定位,部分化石被上述博物馆收藏。

赵永昌是和政远古时代生物“历史”的最重要发现者和保护者,和政县最初收藏的1000多件化石,全部是从这位农民手中征集的。在以后的时间里,赵永昌先后将4000件化石上交给和政县文化馆。就在2001年的1月份,赵永昌将家里的最后1000件化石交给县文化馆。

1977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邱占祥得到在甘肃境内发现化石的消息后,立即从北京赶到临夏进行考察。当时临夏州领导考虑到赵永昌挖掘与收藏的化石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介绍他们认识。邱占祥到赵永昌家中看了他十多年来的收藏,对一个农民痴迷于化石的收藏心里赞叹不已。邱占祥经过初步察看,认为赵永昌收藏的化石相当有价值。后来,他干脆就住在赵永昌家里,晚上对这些化石进行考证研究,白天由赵永昌带着他进行实地考察。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邱占祥走遍了广河、东乡、临夏等地的山坡沟谷,考察了50多个化石挖掘点,对当地的古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对化石进行初步的研究后,邱占祥更是惊叹不已。在这些化石中,有距今约2000多万年的陆龟类动物的化石,有距今1300万年的剑齿虎、鬣狗等食肉类动物以及同时期的大象、犀牛、三趾马、羚羊、两角长颈鹿和四角长颈鹿等食草类动物的化石。面对这样的发现,邱占祥无法不激动。现在他面对的这些化石标本,无论是在品种、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可以和以前发现的化石相媲美,绝对可以填补我国古哺乳动物化石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窦 贤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