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OP分离的类型
由于引致OP分离的因素复杂众多,影响OP分离“常态”进行的因素也同样复杂众多,因而也从根本上使OP分离的过程形式本身相当复杂。
为了便于展开对OP分离的讨论,我们取地球的质心O为参考零点建立坐标系,那么按照P点一定时域内的运动径迹,则首先可以把该时域内的OP模量归入这三个基本分量形式里。
无论哪种形式的OP分离,从较长一个时间上来考虑,总体上都是以O点为平均态的,因此,对OP分离的地史过程也就可以借“振荡”一词来描叙。虽然这个振荡并不等同于常规的物理振荡,但它却有着一种类似于物理振荡的波动特性或说涨落形式。接着,为了定量地描述某一时域内核振荡的量级,这里,笔者提出“振荡度”和“振荡量”两个概念,具体的定义可表示如下:
振荡度N:
振荡量Z:
这里r=|OP|。Z1、Z2、Z3分别为离O量、归O量和环O量。Z的单位为km,而N是一个百分数。
有了振荡度N和振荡量Z这两个概念后,就可以对OP分离复合过程——核振荡,从级度上进行分类。具体的划法如下所述:
A.一级振荡。把N≤5的核振荡称为一级振荡,可以认为它是地球内的基本振荡。这时OP的距离可远至113.5km,振荡度为[0,4.99]。从原先拟划的振荡度上看,虽等级很小,但从其分离量113.5km来看,已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更何况它也许就如同人体心脏的正常脉动范围一样,是一个“常态”进行的过程,所以对该区间内的核振荡应该给予深刻细致的研究。
B.二级振荡。内核质心的振荡幅度始终在自身球腔内的空间里,或说在距O为r1,即1215km的球体中振荡运动。这时其振荡度可算得为[0,53.46]。
C.三级振荡。指地球内核质心P的振荡幅度在空间距离上已能达到全部脱离内核的地方(此时的位移量为地核中组成物质在这一周期中质心的视位移),划分为N∈[0,90]。显然这已是属于的极大涨落了。可以认为,它甚至根本就不能形成,因为这时倾向一边的那些内核可能早已因闯入外核使压力减小,而已融化为外核的组分了。但也可以认为,它在极端的条件下,从视位移上来说还是有一丝发生的可能。
在这三种幅级的核振荡中,对于某一时域的振荡状态来说,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一切变化都是过程的集合。小幅级的振荡可以叠合到大幅级的核振荡中去,而它们的持续发生又可能就是高一级振荡发生的“弹药库”或“导火索”。三级振荡发生的条件更加苛刻,显然决定了它们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同样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它们会形成之前,我们又何必来绝对排除它们会发生的可能性呢?
这么说来,到此可以把OP分离现象的级幅特征总结如表2.1。
表2.1 振荡分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