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形状
天上鱼鳞云,地下晒死人。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起鱼鳞斑,吃过饭上山。
今晚花花云,明日晒死人。
瓦块云,晒死人。
谚语中说的“鱼鳞云”、“鱼鳞斑”、“花花云”、“瓦块云”,都是指好像鲤鱼鳞或瓦片状的灰白色云块。这种云块,中心稍厚,边缘较薄而明亮,在云块中间的空隙,可以看见蓝天。它大约离地面二千五百米到四千米高,气象学叫这种云作“高积云”。
高积云常出现在受高气压控制、空气比较稳定的时候。这时候空气没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但在二千米左右的高空,由于气流的迂回曲折,可以产生较小的上升运动,使那里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薄薄的云块,有时象鲤鱼鳞,有时象瓦片。因为这种云是产生在空气稳定的时候,所以天气晴朗,是好天气的征兆。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这条谚语,表面看起来和上面的谚语有矛盾,其实不是这样。这里所说的鱼鳞天,是指云块较小,大小比较均匀,排列比较整齐,形状象鱼鳞的云。它的高度大约在六千米以上,气象学上叫“卷积云”。这种云的出现,多半表示高空有低气压移近,气流逐渐趋于不稳定,天气常常会很快转坏。特别是夏天,如果早晨见到这种云,那么,到了午后天空就会出现雷雨云,以至出现打雷下雨和刮风的天气。
天上起棉花,地下踩粥渣。
这条谚语的意思是说,在春天或夏天的时候,如果天空出现了棉花状的云,不久就要下雨,那么地面上的泥巴,就会被忙于春耕夏种的农民踩成稀饭一样。
棉花状的云,在气象学上叫做“浓积云”。这种云的形成,是因为地面上的空气受太阳照射变热上升,或者由于空气本身的运动而上升,上升空气温度逐渐降低,它里面所含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就成了浓积云。空气的上升运动愈强,浓积云的云层也就愈厚。
浓积云的出现,说明空气的上升运动相当猛烈,当浓积云里的小水滴,由于空气上升运动持续不断,起伏变化而互相碰撞时,就会合并成大水滴而下降成雨。所以说浓积云的出现,是有雨的预兆。
天上虾须云,三日雨淋淋。
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打人。
虾须云和钩钩云,都是指羽毛状的白云,它的一端有点弯曲,距离地面大约有七千至一万多米,气象学上叫它做“钩卷云”。
钩卷云通常都出现在坏天气之前,所以它出现时,就预示着天气很快就要下雨了。
天串。
箭云。
倒叉云。
鲎尾云。
古龙晒日。
这里提到的天串、箭云、倒叉云、古龙、鲎(一种形如团扇的海中动物)尾云等等,都是指天空出现的种种云彩。这种云彩呈辐射状。它的颜色有橙红、铜黄、暗紫和淡白等,随着太阳在地平线附近的位置不同而变化。这种云彩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台风中心的空气猛烈上升到高空之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针。它们积聚在一起,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云。由于台风中心的高空,气流是向外散开的,所以这种云也向外伸展,而以台风中心的前方伸展最远。所以在距离台风中心数百里以外的地方就可以发现。它由东向西伸展,长的占半个天空,条数有时多,有时少,大多呈V字形,形状和一把张开的折扇一样。这种云彩是台风的先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