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5.5.1 地下水运动的特点
地下水在岩土的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而岩土被水流过的现象称为渗透。地下水在空隙中的运动极其复杂具有如下特点。
岩土的空隙纵横交错,这些空隙的形状、大小和连通程度等变化较大,地下水质点在这些空隙中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也是极不相同的。因此,地下水的运动通道是十分曲折复杂的。
地下水由于在曲折的通道中运动,水流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水流流速很缓慢。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流速为几米/日,甚至小于1米/日。
5.5.2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流动时主要呈现两种流态,即层流与紊流。其中,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互不干扰的运动称为层流。水质点相互干扰而无秩序地运动称为紊流。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运动速度很小,故流动状态大多为层流;而只有在空间较大的裂隙中或溶穴中运动时,地下水流速较大,才可能出现紊流。
1)线性渗透定律
(1)渗透试验与达西定律
1856年法国水利工程师达西(H·Darcy)采用(见图5-11)的试验装置对砂土进行大量的渗流试验,得到层流条件下线性渗透定律即达西定律。
达西通过试验发现渗透水量Q与圆筒断面面积A和水力坡降成正比且与岩土的透水性有关,即
图5-11 渗透试验
地下水的渗流符合达西定律。由(5-4)式可知:地下水的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也称为线性渗透定律。
上式表明: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的大小(即水头损失值的大小)与水流的渗流速度和渗流途径的长度成正比,而与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成反比。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越大,渗流速度越小,渗流途径越短,水头损失值就越小。达西定律实质上就是渗流的能量守恒定律或者能量转换定律。
(2)关于达西定律表达式的说明
①渗流速度(v):在公式(5-4)中,过水断面的面积包括岩土颗粒所占据的面积与空隙所占据的面积,而水流实际通过的过水断面面积(A1)为空隙所占据的面积,即
A1=A·n (5-5)
式中 n——孔隙度。
可见,渗透速度并非地下水的实际流速,而是假设水流通过整个过水断面(包括颗粒和空隙所占据的全部面积)时所具有的平均流速。
②水力坡降(i):水力坡降为沿渗流途径的水头差与相应渗透路径的比值。地下水在空隙中运动时,受到空隙壁以及水质点自身的摩擦阻力,克服这些阻力保持一定流速,就要消耗能量,从而出现水头损失。所以,水力坡降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某一长度渗流途径时,为克服阻力,保持一定流速所消耗的以水头形式表现的能量。
③渗透系数(k):表示岩土含水层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在数量上相当于水力坡降i=1时的渗透速度。一般水力坡降为定值时,渗透系数k愈大,渗流速度v亦愈大;渗透系数可通过实验室测定或现场抽水试验求得,一些松散岩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表5-9所示。
表5-9 松散岩土渗透系数的参考值
(3)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并非包括全部的层流。当雷诺数(Re)增大,水流的惯性作用增强到不可忽略时,尽管水流仍保持层流状态,但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之间却不再是线性关系,此时达西定律不适用。
一般地,当Re<10时,黏滞力起主要控制作用,惯性力可忽略不计,水流保持层流状态运动,服从直线渗透定律。当Re>10时,惯性力增大到接近黏滞力,水流虽仍然保持层流状态运动,但是水力坡降与渗流速度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水流为非线性的层流状态,直线渗透定律已不适用。当Re>100~200时,惯性力起主要作用,水流运动由层流转变为紊流。因此,达西定律只适用于雷诺数Re<10的层流运动。
实践证明,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都很小,基本符合直线渗透定律。因此,在水文地质计算中,常以达西定律作为建立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
2)非线性渗透定律
地下水在较大空隙中的运动常呈紊流状态。1912年哲才(A·cherzy)提出了地下水呈紊流状态时的运动规律即哲才公式。表达式为
上式表明:当地下水呈紊流状态时,其渗流速度与水力坡降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常,地下水运动中出现紊流状态很少,主要发生在大裂隙、溶穴和抽水井附近。由于事先确定地下水流动的流态在生产实践中是很困难的,因此,上式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