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景观设计赏析

城市景观设计赏析

时间:2023-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语境中得以张扬的城市魅力典型地体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之中。以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为例。丽江老城区在市区中部有着连片的古建筑和街道,纵横的溪流与小河穿流其间,集中显示了丽江古城的原风貌,是丽江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
历史文化名城_环境美学

第二节 魅力人居:历史文化名城

人是有历史感的。怀旧,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寻访祖先走过的道路,从前人留下的遗存中,想象古人创业的艰难,领略古人灿烂的智慧,反思历史给我们的教训,这对于我们开创新生活,具有极大的意义。

城市景观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依据自身的规模、持续时间、影响以及与市民生活的亲密程度将人类文明实体化、符号化,从而将人类历史典型地予以呈现。正是在城市景观所营造的历史语境之下,一座座城市魅力得以充分彰显。一座城市,如能荟萃众多的城市历史景观,那么该座城市具有无穷之魅力。在历史语境中得以张扬的城市魅力典型地体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之中。也许在现代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雅典、罗马、威尼斯、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无法与纽约、芝加哥、东京等大都会相比,但这些城市在历史语境中所生发的城市魅力却远非纽约、芝加哥与东京可与之相比。以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为例。丽江老城区在市区中部有着连片的古建筑和街道,纵横的溪流与小河穿流其间,集中显示了丽江古城的原风貌,是丽江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城中明清时期的纳西族民居,可见河渠流水潺潺,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座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纳西民族所建造和居住的城市,经历千百年的悠长岁月,宛若陈酿的美酒,在当代散发出撼人心魄的独特魅力。历史不再只是停留在空洞的城市景观的外在形式上,而是溯源“丽江人”的景观建筑史,从古代的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直到现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居住方式,随着纳西族的生活一起继续传承下去,宛若仍在丽江一带流传着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一般。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这份人类文化遗产对于现代以及后现代语境下愈来愈丧失文明之历史根基的人类而言弥足珍贵,人们渴求在这些历史古迹中、在整座历史文化名城中重新找寻人类自身曾经奋斗过的痕迹,藉此对当代人们所面临的迷茫与误区重寻某种启迪。人类文明古迹如此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64年颁布的《威尼斯宪章》就明确指出:我们的保护对象“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的城市和乡村环境”。

不仅如此,在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的同时,城市景观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符号传承人类自身的历史,人不是生活在城市景观的实体之中,而是生活在承载历史文化的符号王国之中。在城市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时代精神被城市景观实体化进而符号化,并依托市民自身的时空维度在回忆(现在之于过去)、体验(此时此刻)、期待(现在之于未来)中持续存在。[3]在这种语境之下,作为符号化的城市景观便具有构建出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一种关系网,并营造一种人类文明发展之动势,如同汤因比所言:“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一种状态,是航行而不是停泊。”[4]也正是通过城市景观对人类文明积淀的实体化和符号化,通过其所构建出来的关系网络,我们市民在回忆过去与期待未来之中,对我们现今所生活的城市具有更为深度的认识——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它的现在也是没有任何深度的。对于此,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雅斯贝斯这样论述道:

历史意识永远解不开已结束的现在之谜,而是将使它加深。现在之深度只有与过去和未来,与记忆和我正在实践的那种思想相联合,才能变得明显起来。在这种联合中,我通过历史形式和穿戴历史外衣的信仰而对永久的现存确信不疑。[5]

就此点而论,城市景观具有联结人类历史过去、现在与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胶合剂之效力,正因如此,凯文·林奇对城市景观所呈现的魅力如此赞誉道:“(人类的)审美情感和符号体系通常在城市环境中的公共广场、历史标志物以及城市纪念碑上予以表现出来,这些审美情感和符号体系使得我们将城市的过去与城市的现在用胶合剂联结起来。”[6]城市景观在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联结的同时,也将人类自身的历史传承下去。由此可见,城市景观中所蕴含着历史原真性如此可贵,它不仅寓示着人类自身真实的历史,也寓示着人类历史进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三个时间维度之间真实的关系。伪造或诋毁我们城市景观的历史不仅意味着虚假与可笑,更意味着对人类自身发展历史的背叛,而我们人类在这种背叛中,最终迷失我们前行的坐标。

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的语境下,在这样一种人类文明的厚重积淀中,城市景观与历史达成了完美的契合,城市被历史蒙上一层沉甸甸的沧桑感,而历史则被城市景观的实体鲜活起来——城市景观不仅在历史语境下凸显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构筑起人类自身发展诸阶段的和谐,而整座城市也将因城市景观所承载的历史与所构建的关系而涵义深邃、魅力隽永——这便是城市景观审美中的历史感。

由于自然灾祸及战乱,人类创造的许多古老的文明消失了,像玛雅、巴比伦、特洛亚、中国西部的楼兰古国等。这是人类最为遗憾的事。不过,还有一些古老的历史文明在地球上存在着,这些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所谓历史文化名城,顾名思义,就是历史积淀较深、历史遗存较多的城市。这里大致可分成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国家的首都,如中国的北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韩国的首尔、尼泊尔的加德满都、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这些城市不仅现在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以前也是。有些城市曾经是国家的首都,但现在已不是首都了,如日本的京都。中国这样的城市很多,有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安阳、南京等。

二是有些城市虽不曾成为国家的首都,但在这里发生过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如中国的武汉。武汉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南北夹峙长江,历来是中国各家政治势力必争之地,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最为重要的是具有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1911年),通称武昌首义。这次革命的成功,不仅导致清王朝的崩溃,而且导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体的终结。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可以说,是武汉最先迎来新世纪民主的曙光,是武汉最先实现了与近代文明的接轨。因此,武汉被称为首义城、英雄城。现在,这个城市还留有很多的革命遗迹,最著名的有首义门和当时指挥革命的红楼。葡萄牙的里斯本也是一座英雄城。1580年,当西班牙入侵葡萄牙时,民族英雄唐·安东尼奥率领里斯本人民,以一座城堡为据点,同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最后全城陷落,惟独城堡无法攻克。现城堡尚存,它成了葡萄牙人民的骄傲,成了葡萄牙精神的象征。

三是有些城市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英国的利物浦,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英国大工业中心、第二大商港。又如德国的汉堡,它是德国的第二大城市,拥有德国最大的港口,因而享有“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的美称。马来西亚的槟城类似于汉堡,它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马来西亚惟一的自由港。我去过槟城,我对于槟城那座跨海的长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是有些城市因为在宗教上享有特殊的地位,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尼泊尔的帕坦就是这样的城市。我没有去过尼泊尔,但据图书资料介绍,那是坐落在世界屋脊上的国家,一个神秘的国家,极其美丽的国家。尼泊尔信仰印度教和佛教,释迦牟尼就诞生在尼泊尔。帕坦是座宗教城市,到处是金碧辉煌的印度教寺庙和佛教寺院,令人神往。

五是有些城市因拥有世界最有名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所在地。武汉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始建于1893年,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早。武汉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它的樱花最为有名,不少到武汉的游客都要一游武汉大学。

六是有些城市以其特有的历史贡献而成为文化名城。例如,日本的金泽,就是这类具有特殊文化风情的城市,它拥有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兼六园。我没有去过金泽,但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国留学生写的关于金泽的文章。我知道金泽不仅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而且是座极宁静、极优雅、极文明的美丽的城市。

以上六种类型并未包括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些历史文化名城不只是具备以上所说的一种情况,而可能兼有以上所说的多种情况。我还发现,不管是哪种历史文化名城,它们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武汉就是这样的城市。武汉地处中国的中部,长江与汉江从市中心穿过。长江两岸有两座山相对,一为龟山,一为蛇山。蛇山上有著名的黄鹤楼。龟山上有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留下的遗迹。武汉是座湖城,全城有湖泊二十余处。最大的为东湖,面积33平方公里。湖畔有青翠的磨山。磨山上有仿楚国章华台建造的楼阁——楚天台,还有中华始祖之一祝融的塑像。东湖景区有中国最大的梅花林。进入景区,有远隔尘嚣、超越人世之感。人们评价东湖景区,说是美在自然,美在野趣。

汉堡也是一座湖城,城内有阿尔斯特湖,风光极为秀丽。里斯本全城分布在七个郁郁葱葱的山峦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帕坦大概也是座山城吧,从图片上我看到金色的庙宇隐藏在苍翠的森林之中,格外壮丽。金泽的园林既然是日本的名园,肯定是美不胜收。槟城大海环抱,景象壮观。青州是座生态环境极好的城市,满眼绿色,让人赏心悦目。

凭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种特殊的撼人心魄的美。这种美的基本品格为典雅、崇高、凝重、深厚,它与现代文明相衔接,巧妙结合,和谐统一,焕发出特殊的魅力。

从审美品格言之,历史文化名城主要体现为典雅与崇高。

就城市景观审美的历史感中审美品格这一层面而言,城市景观的历史感便是典与雅。典主要侧重于城市景观中的时间意味,而雅则侧重与城市景观中的文化底蕴。

“典”有两层意味,一是意味着历史悠久,人类文明延续至今而没中断;二是意味着人类可藉此而回忆过去,并审视人类现今所面临的境遇。

首先,“典”意味着历史悠久,人类文明延续至今,大凡历史悠久的城市景观都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人在这种历史悠久的城市景观之前,初始感觉就是人自身生命的短暂与自身力量的渺小,然则随后又会激荡起无限的自豪感,因为这些城市景观是我们人类自己在历史的岁月中所兴建的,它承载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奋斗史,承载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成就,相比于漫长的历史长河而言,我们作为单个的个体的确非常渺小,但是作为一个文化群体、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我们的力量又是如此强大。漫长的岁月变迁和空间更迭无法掩埋我们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所踏过的足迹,无法泯灭我们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辉煌与梦想。其次,“典”意味着我们可以凭藉城市景观一直延续至今的悠久历史,而回忆过去,并审视人类现今的境遇,“为了理解我们自己,我们希望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对我们来说,历史是记忆。我们不仅懂得记忆,而且还根据它生活。”[7]凭藉我们的城市景观,我们对城市的过去如果回忆得愈远,那么我们对城市现在的境遇也了解得愈深,历史的厚重也增强着现在的厚重,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们之所以保存这些城市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景观,为的就是给将来的人们提供一种回忆过去的方式,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的历史景观在将来会是什么模样,但我们所应做到的就是用手段将这些世界文化的遗产“定格”而已,我们只是希望,对城市的这种回忆能够与将来的现实相吻合。

以希腊雅典卫城中的神庙建筑为例。马克思将其赞誉为:“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8]这一人类艺术的经典范本即便在1687年被威尼斯人的炸弹所毁坏,但其残剩的部分,依然成为雅典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因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景观不再只是停留在外在形式或功能之外,而是作为一个符号象征着人类在历史中的光辉岁月与耻辱印记,凭藉此,人们对城市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文化由内心激荡起发自肺腑的敬佩之情。而中国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见图8.2.1),作为中国国内现存惟一最古、最完整的木塔,建于1056年(辽清宁二年),底径30米,高度竟达67.31米,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这样一座承载精湛的人类文明的建筑物,在历经地震与炮火后还依然能够屹立在大地之上。我们在惊叹该建筑历史悠久的同时,也不禁佩服我们的先辈在建筑营造技术上的精湛与自信,为自己能够作为巍巍华夏民族的一分子而激动不已。

img26

图8.2.1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而“雅”则意味着文化悠远、品格高雅。在历史景观中所凝结着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精粹所在,而这正是处于当代的我们最能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城市景观的文雅特性主要体现在我们城市中所保护和保存的古代遗迹上,因为它们见证着城市的历史,并启迪我们人类对古代文化由衷地产生敬仰和自豪之情。

“雅”是文化的精华。凡历史文化名城都是高雅文化集中的地方。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也都如此。法国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它是法国文化的精粹所在,它不仅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也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古罗马式建筑,这里珍藏的文物与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我曾参观过槟城的一座佛教寺庙,它是东南亚最大、最美的庙宇,庙宇拥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七层佛塔,其风格是中国、泰国、缅甸建筑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尼泊尔的帕坦不仅是座宗教城,还是座艺术城,它生产许多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博物馆。以上举例,都是高雅文化的代表。

“崇高”是历史文化名城另一种重要的审美品格。美学上说的崇高,一般来说,它外形高大、雄伟;内涵深刻、神秘,具有重大的意义。欧洲的教堂都具有崇高的风格。汉堡的圣米歇尔教堂建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非常壮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的,高达300米,已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崇高风格的东西一般外观不那么精细、不那么秀丽,甚至还有些残缺、粗糙,如中国北京的圆明园遗址、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但它们具有甚至比优美巨大得多的审美魅力,撼人心魄。具有崇高风格的历史遗存让人想起悠远的历史,想起人类走过的艰辛道路。它们是肃穆的、庄严的、伟大的。城市应该保留这些东西,它为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据说柏林火车站附近,就有意保留一座被“二战”焚毁的教堂。我认为这非常之好。

在历史语境中,之所以在城市景观中具有这种文化纯正与品格高雅的特质,其关键就在于其没有掺杂任何伪造、仿造与冒充的成分,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凭藉自身纯净的形式与内涵将人类文明中最为精致与美妙的层面呈现出来——宛若一瓶陈酿的美酒在开启之后所散发出来的阵阵醇香。古罗马的大角斗场可以说是代表城市景观“雅”的典型案例,就功能、规模、技术和技术风格而言,大角斗场无疑是古罗马的典范之作,古罗马文明的相当一部分都凝结在这座辉煌的建筑之中,大角斗场立面高48.5米,分为4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4层是实墙,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之间的对比,以及长圆形制所产生的光影变幻,使得整座建筑极其宏伟。这样一座汇集了古罗马艺术、技术与文化最高成就的建筑无疑是文化纯正、品格高雅的代表,将其作为这座罗马城市的文明象征毫不过誉。古罗马人曾经这样赞誉大角斗场的永恒寓意:“只要角斗场在,罗马就在。”而中国最能代表文化纯正与品格高雅的便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大屋顶、铺陈华丽的斗拱。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制无疑代表着中华民族自身独特的文明传承:我们暂且不论木结构建筑所具有的优点与劣势,其作为中国千百年来古代建筑所选择的结构体系,有着无数工匠在其上发挥和表现他们的才华与睿智,也创造了建筑历史上许多辉煌的奇迹,从而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景观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木结构建筑也被赞誉为中华文明中文化纯正和品格高雅的典范之作——城市景观的“雅”所孕育出来的美远非当代某些速成、拼凑、造作的城市景观可以媲及。

就时间韵味这一层面而言,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景观,让人思接千载,在今与古之间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具有极强的心灵震撼力。

城市作为一个巨型容器,它在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景观聚拢在一个有限的地域之内时,也将历史景观的“古”与当代景观的“今”聚集在此城市之中。容器不仅为城市设立自身合理发展的界限,也为在此之中所发生的事件设立着展示的舞台,不同时代的景观能够在城市这容器内得以并置,并为“古”与“今”两者的对话架设起舞台。在这种对话中,我们能够感知到历史景观所诠释的历史印记与当代景观所呈现的现时生活之间营造的张力。有必要指出的是,历史景观的“古”与当代景观的“今”之间这种并置所产生的张力,不同于两者或多者因为矛盾与冲突而彼此间相互消灭或同一,抑或是正反合。张力(Tension)是双方在保持自身鲜明个性的前提下,在共存共栖的氛围中,双方自身力量无碍的涌现而产生出的独有的力度感,正是这种力度感营造出城市景观独特的美学情境。在历史景观和当代景观中,这种源于张力的力度感的始作俑者便是两者时间的差异(距离):

然而时间经验就不同了……因为在是时间经过中,还包含着我们只能比喻地称为体积的东西……它也被自己特有的形式所充满……充满着时间的现象是张力——肉体的、情感的,或者理智的张力。时间对于我们的存在,正是由于我们产生了张力或消除了张力。[9]

而在历史景观和当代景观中,这种“只能比喻地称为体积的东西”酣畅淋漓地转化为景观的实际体积而实存,“虚渺”的时间经验被顺畅地转化为“现时”的空间张力,凭藉于此,置于此时此刻的市民无疑可以感受到这种因“古”与“今”所营造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情境之美。在历史景观与当代景观并置的城市环境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那些将传统民居、街坊里弄与具有时代气息、商业气息的建筑群并置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前者指向时间的过去,蕴含着沉重的人类文明积淀,而后者则面对时间的现时,紧贴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尽管乍看上去两者指向时间的两个时刻,但是它们在此时此刻凭藉张力所营造的力度感和谐地对话着,并通过市民现今的观照而将这两个时刻所寓意的“古”与“今”串联起来,宛若那过去的时间还无碍地流淌在我们当代生活的血液之中,而这现在的时间也仿佛具备一种穿透的效力直接撞击着人类过去曾经奋斗着的时光。进而,人类自身的历史在“古”与“今”所营造的张力中,生发出一种生命的动势,如同苏珊·朗格所说的:“生命始终是各种张力同时发生的密集结构。”[10]这便是一种社会群体、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奋斗,且将继续奋斗的辉煌史,这便是我们为何既欣羡历史留给我们城市中那宝贵的传统建筑与民居的意境,并且赞叹现时赋予我们城市中那代表高科技成就的摩天大楼的时代感的缘由——历史永远是延续着的,行进着的,没有历史景观的城市只能被看做一座毫无底蕴的新建之城,人们只为现在的生活而奔波;而没有现代景观的城市也只能当做一座“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历史片断而已,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与臆想之中;没有古今的并置、没有这种类似于生命力的张力,两者永远停留在时间的两极而不能聚拢在一起,最终远离市民的生活而孤寂残存。

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具历史意味的景观,因其与现实的巨大差异则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力,这种刺激力不仅激发着人的想象,而且启动人的思考。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审美中“观”与“思”之间的张力所产生的美。

“观”主要是观照城市景观的外在形式,种种形式美——对立与统一、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强烈地冲击着人的感官,让人产生初级的美感。

由于城市景观包括它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经历了历史的千锤百炼和无情的反复淘洗,使得它独具魅力。如古希腊建筑,就是经过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在形制和形式大致相同的建筑物上,反复推敲与琢磨才最终达到精细入微的艺术境界。让我们看看最能体现艺术成熟风格的古希腊柱式吧!长时期里,希腊建筑艺术的演进都集中在柱子、额枋与檐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等细部处理之上。公元前6世纪,这些处理已经相当成熟,并有相对稳定的营造方式,即古罗马所称的柱式(Ordo)。最为成熟、形式美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便是两种柱式,即古典时期的爱奥尼式(Ionic)以及多立克式(Doric)。两种柱式各有自身鲜明的特色:爱奥尼式主要表现清秀柔丽的性格,典型地呈现出女体的比例,柱子比例修长,开间较为宽阔,柱头采用精巧柔和的涡卷台基,外廊下垂,檐部以及台基采用柔和的线条和浅浮雕形式;而多立克式则主要表现刚劲雄健的性格,典型地呈现出男体的比例,柱子比例粗壮,开间较为狭窄,柱头采用简单却刚挺的倒圆锥台,外廊上举,檐部以及台基采用刚劲的线条以及高浮雕甚至是圆雕的形式。这样一种兼具独特性、一贯性以及稳定性的成熟艺术风格的标志远非当代景观所能媲及,这便是我们在对这些景观形式进行观照的时候总能够获得最为深沉的艺术审美感受的原因。[11]

另外,对于形式美中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多样统一”,在历史景观中表现得就更为地道。古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群与狮身人面像、明清北京的紫禁城建筑群、古罗马的券柱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与四角的邦克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帕拉第奥母题、法国古典主义典型构图的卢浮宫东立面与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都妥善地应用多样统一这样一个形式美的基本原则,然而这种形式美原则的运用不是单凭模仿或是简单的拼凑就能成就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历经岁月的考验后才最终成为艺术形式美的范本。

而“思”则一方面对城市景观形式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和所发生的事迹进行想象,即力图重现城市景观的过去;而另一方面对我们所生活着的城市景观之未来进行想象,即尝试憧憬城市景观的将来。但无论是城市景观的过去,还是城市景观的未来,都是以城市景观的历史为根基的。对于城市景观的过去场景的重现,C.亚历山大在其经典著作《建筑的永恒之道》里这样论述:“建筑与城市要紧的不只是其外表形状,物理几何形状,而是发生在那里的事件。”[12]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景观背后都凝结着一些历史事件与时代的精神:

当我们观赏绘画时,当我们倾听音乐或阅读书籍时,我们总是每次想知道作者是谁。同样的,当我们参观古老的城市时——古典的、中世纪的或其他的——我们会说“这是属于这一世纪或那一世纪的城市”。换句话说:在前者,我们觉察到作品背后的某种思想;在后者,我们感觉到时代的精神。[13]

而对于城市的未来面貌的憧憬,也是基于城市景观的过去与现在的:

然而,未来并不是容易研究的。只有对于实体,或换言之对已经发生的事物,才能进行研究。当时未来隐藏于过去和现在之中,我们能从其真实的可能性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它。事实上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是由关于未来的意识支撑的。[14]

而历史景观为我们想象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与该时代所孕育的精神,以及城市未来面貌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城市景观是一部石头写成的史书。时空维度通过历史景观的具象形体而凝固,同时又通过景观自身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的积淀而在时间维度上扩展。当凝结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时空维度在赏析者当下的想象时,历史事件以及时代精神便开始在有形的景观上重现、复活与生长,并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意象,而不再是空洞的历史教条和呆板固化的建筑形式:建造这些历史景观建筑的基础是什么?为了修建这些公共建筑、宗教建筑,我们市民曾经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又受到多大的挫折?市民是如何满腔热情地为了赋予城市光辉的形象,如何用这些城市景观去装饰城市?如果我们没有或者不能对这些历史景观背后发生的事件和该时代所孕育的时代精神进行想象的话,这些城市景观本身就不会具有震撼市民的历史价值了。希腊雅典卫城中那环城祭祀庆典时市民的欢乐与喜悦似乎还萦绕在我们心际,古罗马大角斗场中进行的残酷厮杀与观众的叫嚣至今仍历历在目,哥特式教堂那预兆彼岸天堂的飞券、尖顶、玫瑰窗向我们无言地诉说那个时代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和教会之间的斗争,而巴黎庄严雄伟的凯旋门则既记录着拿破仑胜利归师后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自豪神态,也见证着帝国垮台后所遭受到的耻辱。这些城市景观背后的历史事件与时代精神,都是凭借我们的想象与重构而生动鲜活,遥远的岁月仿佛离我们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发生在我们周遭,融汇到我们的血液之中,进而与我们当代生活亲密无间。

在所有的城市中,历史文化名城是最具魅力的,因此,精心地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景观最为重要,这些景观首先是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具有不可再生性。虽然它的文物级别有高有低,但其价值都是不可换算成金钱的,也就是说,它们均是无价之宝。保护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合理地利用,包括用它作为旅游资源,这种利用只能是有限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只能是限度旅游,也就是说,它必须控制人数,必须考虑到各种有可能造成文物损坏的因素,必须将各种有害文物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