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发烧
1997年7月天津出版的报纸《今晚报》报道: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据天津各大医院急诊部不完全统计,7月15日、16日两天内,已有50多位老年人因天气炎热中暑引发多种合并症而死亡。
几乎在上述同一时间内,《北京青年报》在1997年7月17日报道:今年的夏天北京地区天气异常炎热,7月上旬北京地区的平均气温达到29.2℃,比常年高出3℃,7月8日至15日,连续8天的最高气温均超过了35℃,这是自1943年以来半个多世纪中所没有出现过的酷热天气。
天津炎热,北京炎热,全国大部分地区也都是七月流火。那么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又如何呢?据观测统计,1997年的夏天,在世界许多地区也相继出现了天气异常的现象。热带太平洋的水温在不断升高,从而破坏了东太平洋沿岸的大气环流,使得当地气候反常。例如南美洲的智利,先是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干旱天气,农业面临绝收,当人们盼望天降甘霖时,雨真的来了,但这久盼的大雨来势凶猛,久下不停,结果又使智利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希腊,1997年7月份的气温竟破记录地达到407;日本列岛也被热浪袭击;波兰南部也变成了一片汪洋;酷热和大风毫不留情地猛袭美国中部地区,造成多人死亡……
那是一艘远洋货轮,正在按照人们熟悉的航线执行运输任务。晴朗的天空,蔚蓝的大海,浪花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发出“哗哗”的响声。正在甲板上散步的船员突然发现,在远处似乎有一座岛屿在慢慢地移动。这实在令人难以相信,从来也没有发现在这片海域里有岛屿,更不用说有会晃动的岛屿了。连经验丰富的船长对此也大惑不解,只好命令轮船加速前进,远远地避开这个会动的“岛屿”。
其实这个晃晃悠悠的“怪物”早就在科学家的视野之内了,它的一切情况都在人们的掌握之中,它不是什么会动的岛屿,而是冰块——一个奇大无比的冰块。经航测,这个大冰块的表面积竟高达3000平方千米,其厚度也有300多米。如此巨大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又准备到哪里去呢?原来它来自南极,正在大海中毫无目的地向北飘移。我们知道,南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在那里,冰雪终年不会融化,偌大的南极大陆宛如一个被坚冰包裹起来的孤岛。但是,在最近几年来,同样是因为全球变暖的缘故,南极冰山也不再是坚冰一块了,也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大分裂。我们提到的这块巨冰就是南极冰山的“分裂者”。它脱离了南极大陆,“步履艰难地游向了大海,开始了它那漫长的“北伐”之行。随着气温的升高,海水的温度也在不断地升高,由于气温的原因,这块巨冰在“北伐”途中又一分为六,其中最大的一块也有1000多平方千米。这些冰块露出水面的部分有30~50米不等,藏在水中的部分大约在300米左右。据科学测算,这些冰块在漫长的旅途中会不断地融化,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这些南极冰山的“分裂者”就会全部融化变成海水,而它们化成的水按现在人们水的消耗量计算,足够全世界的人用两个半月。
南极冰山的分裂和近年来小规模的北移,都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现象,这种情况今后仍会发生。科学家对南极冰山有过这样的描述:如果气温继续按现在的速度升高,到2100年,由于南极洲冰雪融化将造成海平面升高650毫米。到那时世界上的许多岛屿将从此变成不见天日的暗礁,一些国家的沿海城市也会变成真正的海底城市。谁也不会否认,这种前景是非常可怕的。
针对严峻异常的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商定对策,达成共识,提出必须控制住这种发展趋势,以尽早拯救人类自身。
有许多少年朋友看到这儿可能会问:地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暖和了呢?怎样才能治好地球的“病”,不再让它“发烧”了呢?
大家都知道在冬季,我们为了吃到新鲜的蔬菜,或者在早春育苗,为了对付寒潮的袭击农民便用玻璃或塑薄膜盖起温室或大棚,在密闭的温室和大棚中,小气候温暖如春,农民便在里面栽培蔬菜或育苗了。为什么温室外天寒地冻,而室(棚)内却温暖如春呢?这是因为玻璃和塑料薄膜能放进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见光、紫外线),对室内和大棚内的地面和空气起加热作用;同时又能阻挡地球散热过程中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因而地表热量难以散失。这样温室里的辐射热量便收大于支,温度就上升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地球的四周环绕着一圈大气,仿佛温室的大棚一样。所以形象地说,地球是个“大温室”。在地球这个“温室”中,70%是海洋,5%是冰川,只有25%的陆地。它的温室效应远比玻璃暖房中只有土地和植物的环境要复杂得多。那么,什么是“温室效应”呢?原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其辐射能量一部分被地球表面和云反射,一部分被大气尘粒和空气分子散射而返回宇宙空间,剩余的部分被地球表面吸收,使地球表面增温。然而大气中存在一些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这类气体不仅吸收太阳辐射能,同时也吸收地球辐射能,给自己增温,同时也使地球表面的空气温度增高。这种气体长期滞留于大气中,久而久之,地球低层大气的温度将逐渐增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不是一件好事,设在南极的各国科学考察站的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25年来,南极的气温已升高了1℃,在南极也慢慢地生长出了一些植物。如果南极那片冰封的世界也变成了我们周围的样子,人类将要付出1/3的地方变成汪洋大海的沉重代价。在过去数千年的时间里,地球表面的温度只上升了5℃,就这区区的5℃,就曾导致不少物种灭绝,而从现在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再上升5℃只需要60年的时间了。
过去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所排放出来能够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就不单单是二氧化碳了。比如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和燃烧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同样也具有制造温室效应的功能。另外,像煤矿、垃圾堆等处产生的甲烷更是制造温室效应的顶尖高手。在实验室里人们发现,甲烷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尽管目前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还是我们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但到21世纪,二氧化碳在产生温室效应方面就会退避三舍了,甲烷将一跃成为头号元凶。
甲烷的产生,主要来自一些像牛一样的反刍动物和像水稻一类的植物。科罗拉多大学的唐纳德·约翰逊估计,一头牛每天排泄200至400升甲烷。全世界有牛、羊和猪大约12亿头,每天会产生多少甲烷!而水稻这种植物产生的甲烷数量要远大于动物。据科学家估计,按目前甲烷的产生速度,终有一天,甲烷将替代二氧化碳而成为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气体。
1995年到1996年这段时期出现了一个应当列入创记录史册的气候。1996年2月,号称“万物之都”的纽约因遭受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大风雪,实际上已陷入瘫痪状态。日本下了空前未有的大雪,阿根廷遇到创记录的高温,苏格兰的气温之低创下了历史记录。怪戾的天气还给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南非和法国南部带来了洪水。它使澳大利亚的夏季寒冷湿润,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经历了一段温暖无雪的冬天。由于暴雨如注,至少有147人在南非的洪水中丧命。在墨西哥中部,30厘米厚的大雪把多达2000万只定期迁徙的大花蝶冻死在雪中。
那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些均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的气候变暖还是许多气候现象的起因:如:1995年使加勒比海房倒屋塌的飓风,英国百年不遇的旱灾,美国中西部使800多人丧生的热浪,西伯利亚的温暖天气和阿拉斯加的干旱少雪,危害巴西东北部的旱灾,以及巴西南部肆虐的大雨。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而间歇的过程,但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一种气候类型似乎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夏天变得比平常干燥和炎热了,冬天则更冷更潮湿。
温差相对较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苏格兰,正常情况下冬天气温不会长时间处于冰点以下,但1995年12月那里遭到严寒袭击。苏格兰高地克拉什克村的气温一度曾达到零下29.9℃。这是英国自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主要供水管道完全结冰。当气温甸升,冰开始融化时水管便裂开了。苏格兰50万户人家处于无水状态。一向青翠繁茂的阿根廷草原1995年也变干枯了,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草原成了一点就着的干柴,在1996年初曾有上万英亩草原起火,且火势无法控制。负责国家公园事务的高级官员费尔南多·阿杜拉说:“我们面对的是非常低的湿度、创记录的高温以及眼前降水概率为零的现实。”干旱使该地区的谷物减产大约30%,成千上万只牛因饥饿而死。
不过,反常的天气也给某些人带来了些许乐趣。1996年2月中旬的异常低温使汉堡的阿尔斯特湖成了大冰场,约有50万人蜂拥而至,在冰上滑行或拉雪橇。在墨西哥中部,许多人因几十年来下的第一场真雪而欢欣鼓舞!而在德国将举行的世界杯滑雪赛却因没雪而不得已取消。
全球变暖的另一后果,将是导致北极、南极的冰雪部分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自1920年以来,两极冰雪融化和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海平面比过去升高了30多厘米。这不得不引起气象、海洋、农林、环境等部门的关注。有科学家指出,如果目前二氧化碳浓度翻一番,海平面将上涨80厘米,沿海地区将损失大片良田。目前,世界上生活在距海岸线60公里以内的居民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如果海平面因气候变暖而上升的话,从曼谷到纽约的城市居民和维持世界贸易的港口设施都将受到影响,全世界沿海低洼地区将被海水淹没,数百万的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
在中国的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如温度上升2至4摄氏度时,土地蒸发将增加20%以上,耕地损失3亿亩。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海拔4米以下的地区已不宜再投资,海拔1到2米的地区还必须制定长期人口迁移计划。
地球不断变暖,会使局部地区出现高热干旱,引发森林火灾。1997年全球森林火灾严重,就与高热干旱有关。由于冬天该冷不冷,许多农作物的害虫冻不死,就会造成庄稼病虫害大发生,粮食产量下降。同样,该冷不冷,也会使人容易得病。
阿拉斯加位于北半球的北部,那里年平均气温很低,但近年由于全球性气温上升,使阿拉斯加的森林深受其害。1996年一种虫害大面积发生,约2500万株花旗松枯死。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间,年平均气温上升2℃,受害森林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受害林木9000万株。有一种森林害虫以前从产卵到成虫,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气温上升后,只需要一年时间,从而导致森林遭殃。
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南北极的冰雪融化,海水增多,海平面上升,使世界上不少桑田变成沧海。如果海平面上升2米,许多海岛将被淹没,世界上30%的大城市变为汪洋一片,其中包括我国的天津、上海,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图景啊!
南极冰层是地球的最大“天然淡水贮存库”冰层平均厚度约2000米,最厚的达4000米,总体积有有1100多万立方千米,约占全球总冰体的90%,全世界有72%的淡水都集中贮存在这里,含水量和大西洋的海水容量大体相当。假如南极冰层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0—70米。一直在南极观测考察的一批英国科学家告诫人们说:他们掌握的确切证据表明,1945~1996年以来,南极气温已升高2.5℃,南极半岛在缩小。在过去的40年间,融化的冰层已达41000立方千米。1992年9月至1993年2月,西班牙的78名科学家深入到南极进行了五个月的实地考察,也发现南极的气温在升高,冰层在变薄,冰川在回缩。这年夏天南极的温度比往年高5度,每年消融面积都在3.2万平方千米左右。过去被冰雪覆盖的一些大陆也显露出来了。
北极冰川自20世纪以来,也退缩了约10千米。一些美苏科学家预测10~20年后北冰洋将成为不冻洋。看来,南北两极冰层不会融化的看法已为事实所校正。
不仅南北极冰层在融化,而且秘鲁的安第斯山、非洲的肯尼亚山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经科学家实地考察测量证实也在融化退缩,特别是肯尼亚山顶的积雪有40%已化为乌有。阿尔卑斯山的冰量只有1850年的一半,总面缩减了30%~40%。在西藏和前苏联的一些地区的积雪同样也有加速融化的迹象。
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可怕的。因为,海平面上升1米,海岸线就会后退100米。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都居住在沿海线60公里的范围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方面。世界上的35个大城市就有20个处在沿海和江河人海口附近,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在其中。江河人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平原大都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是人类的“大粮仓”。这些地区如果被淹没,无异于给人类当头一棒。联合国气象组织一项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将上升30~50厘米,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美国海岸线的90%将被海水淹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1米,届时,地球上沿海的一些地区将淹没在海水中:尼罗河三角洲有1/5的可耕地将成为一片汪洋;一些沿海城市将不复存在,数以千万计的人将被迫逃离家园,沦为环境难民。世界上一些地质学家也预言:在今后的200年中,海平面将上升6米多。假若海平面上升2米以上,人类苦心经营几百年的沿海名城如伦敦、纽约、威尼斯、东京、曼谷、彼得堡、新加坡、雅加达、达卡、亚历山大里亚、里约热内卢、上海、天津、台北、香港等将从地球上消失,由2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马尔代夫将长眠海中,200多万居民将葬身大海。沿海富饶的鱼米之乡,当然也逃不脱被淹没的厄运。
有些沿海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不会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没,但海平面上升后,这些地区的海滩和海岸也将受到无情的冲刷。一些沿海地区即是没有被海直接淹没或冲刷,但由于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上升,海水倒灌,将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使土质下降,甚至不得不荒弃。中国所有沿海地带都会受到影响,除海水直接淹没或冲刷处,盐渍化土地范围将大面积扩大。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母,沿海富饶地区被淹没,地球陆地进一步缩小,众多的人类何处安附?如果海平面真象科学家预言的那样上升,届时直接受海水淹没之害的生态难民将愈3亿之众。
美国气象学家汤普森的预测则更可怕。他说:假如按目前情况恶化下去,到220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高出10℃,到2400年,南北两极大冰块将消失,海洋水平线将猛升76米。地球大片土地将被淹没,只留下少数高山地区,人口将消失90%以上,地球又回到原始时代。
本来正常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进入20世纪以来,气候的异常变化却有增无减地频频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越来越不利,而且还是疯狂“屠杀”人类的“刽子手”比两次世界大战中屠杀的人类要多,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被人们称之为“超级氢弹”的飓风,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1991年4月29日一夜之间就“屠杀”近13万孟加拉国人,肆虐之处80%的房屋被摧毁。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当时也才屠杀11.9万人。这场特大风灾、洪灾发生之前,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他的关于全球变暖的报告中就预言:飓风和特大洪水将使孟加拉国的1/3地区受灾,结果被应验了。同年台风和暴雨又“屠杀”了巴基斯坦人20多万。据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发表的报告称,全球每年发生的大自然灾害平均有444起,其中208起是飓风造成的。飓风“屠杀”人类的数量还在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着。
1988年,美国遭到百年不最大一次旱灾,使37个洲的1900个县受灾,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玉米和其它主要农作物大减产,数以万计的牲畜死亡。专家认为,这场旱灾是“温室效应”的一种初期表现。同时预言: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将造成美国盛产小麦的中部大平原有可能变成半干旱区或沙漠。美国粮食出口占世界粮食市场出口量的50%以上,如果他的粮食主产区变成半干旱区或沙漠,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1996年和1998夏季,我国南北河流均发生了比往常严重得多的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发生的特大火灾,为世界150年来最大的水灾,这两年,全国洪涝损失达数千亿元。
由于地球变暖不仅使世界60%人口的主食——水稻生产受到干旱的威胁,而且还会使农作物生活季节延长,许多害虫在一年中要多繁殖l~3代,最终成指数增加,加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后,农作物鲜叶中的营养含量降低,害虫要蚕食更多的叶片才能饱腹,因而危害性更大。这将给农业植保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使农作物产量损失更加惨重。据美、英等18个国家的农业科学家用三种不同电脑膜型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到2060年,世界粮食产量约下降1%一7%,而减产最多的将在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部门协调负责人彼得·厄谢尔1994年又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大规模饥荒,在半干旱的亚热带和地中海大片肥沃土地可能变成寸草不生的风沙侵蚀地区。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也将使木材产量下降。气候带的移动,会导致杉木衰亡;生长带退缩到海拔较高的地区,松木也难适应气候变暖的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还使北极的森林虫害泛滥。由于气温上升,使这一地区的云杉害虫齿小蠢大量繁殖,目前已有5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这种害虫的侵袭。仅1996年就毁坏树木约3000万株。
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成倍增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一份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的不仅仅是超级风暴、洪水和干旱,最大的灾难也许是疾病。21世纪人类有遭新老传染病围攻的危险。由于天气异常炎热,近年疟疾四处横行,与之类似的是气候混乱可能使诸如黄热病、脑膜炎和霍乱之类的古老瘟疫死灰复燃,同时又加快了埃博拉疾之类新出现的疾病的传播。1991年霍乱在拉美流行传染50万人,造成至少有5000人丧生1994年,鼠疫在印度爆发,造成损失达20亿美元。1995年登革热病又在美洲卷土重来,感染了14万人,其中4000人死亡。
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温度较高的时期,昆虫活动范围的放大速度远远大于植物的扩展速度。传播登革热病和黄热病伊蚊的生活规律的改变,便充分说明了与气候有关的某些疾病的传播特征。由于温度的限制,过去伊蚊的生活区一直在海拔1000米以下,但近年来专家们却在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海拔1350~2200米的高度也发现了这种蚊子。有关资料表明,在非洲中部,传播疟疾的昆虫生存的海拔高度也提高了。专家们认为,气候决定疾病的传播,而具体天气则决定疾病的暴发,因而将导致疟疾又可能在全球肆虐。
由于全球变暖、环境污染、饮水和卫生条件恶化等等原因,近20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达30多种,全世界在1995年内,就在1730多万人被种种传染病夺去了生命。
由于“温室效应”作用的增强,加速了地球的冷暖变化,打乱了生物原已适应了生存环境条件,将导致生物灭绝。过去1.8万年以来,地球气球变化平均还没有超过2℃,而现在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30年地球平均气温就将增加2℃,而“温室效应”加剧的温差变化在100年内竟如此明显,这结于某些生物来说是过于短暂和急速了,它们来不及适应变化的环境而无法生存,从而加速了物种的灭绝。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远不如动物和植物强,历史上曾出现过某些地区性气候变化,就曾使这些地区的人类文化完全灭绝。尽管人类可运用自己拥有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恶劣的生存环境条件,但毕竟是对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大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