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宇宙生命统一论

宇宙生命统一论

时间:2023-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 “天”与“人”合一:宇宙生命统一论在中国哲学中,多数思想家所谓的“天”,主要指自然界或自然的总体,宇宙的最高实体;所谓的“人”,则是指人和人类。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与道家以“万物一体”思想表达宇宙生命统一论异曲同工,儒家则是借助“性天同一”思想论证“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统一论。
宇宙生命统一论_环境哲学环境伦

3.1 “天”与“人”合一:宇宙生命统一论

在中国哲学中,多数思想家所谓的“天”,主要指自然界或自然的总体,宇宙的最高实体;所谓的“人”,则是指人和人类。“天人合一”思想的首要含义是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来自大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中国哲人大多以“天人合一”为诚明境界,人的最高觉悟与智慧。以“天人合一”思想所观照的宇宙万物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不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宇宙不是一个互相对立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统贯生命的大生机。诚如方东美先生所言:“我们的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我们的环境是浑浩周编的价值园地。”[6]人与自然交融,普遍生命迁化不已,宇宙与人生同是价值增进的历程。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各种思想流派的殊途同归。《周易》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晶,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的生命直观方式,认识到自然法则之不可抗拒,“若用之以顺,则两仪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乱”。因此,“王者,动必则天地之道不使一物失其性,行必协阴阳之宜不使一物受其害”。(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周易·乾卦》:“乾,元亨利贞。”是说,天以体性生养万物,得生存而为元始;天能以嘉美之事会合万物,亨通万物;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各得坚固贞正。《周易》孕含的人为天地所生,人的生命和利益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协调等思想,为我国春秋时期以来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易传》指出:“天地养万物。”“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彖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序卦传》)关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易传》的作者把“天”、“地”、“人”合称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合一,成为自然界不可分离的“三极”(《系辞上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行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体,和生共荣。

道家创始人老子明确提出了“天”与“人”合一的“万物一体”思想。老子把“道”看作是宇宙的物质本原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均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德经》第25章)他认为,物质是世界上纷繁多样的现象中存在的统一的普遍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由“其中有精”的“道”演化而来。“道”生成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含于天地万物之中。老子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以人为“域中四大”之一,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及其重要意义;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地揭示了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因循自然的道理。

在老子看来,“道”是由阴阳两极构成的动态整体,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37章)。人、社会、自然界只有互相协调,因循“道”的法则,才能达到生态平衡。老子对世界统一性的天才描述,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生态智慧,对中国以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万物一体”的思想,倡导返朴归真,“与天为一”的人生境界。他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达生》)“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子·达生》)他还说:“与天地合,其合缗缗。”(《庄子·天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道家哲学中“万物一体”思想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当代著名生态哲学家卡普拉指出:“在伟大的宗教传统中,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和最美妙的生态智慧的表达之一。它强调本源的唯一性和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能动本性。”[7]肯定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性,是生态伦理的认识基础。

与道家以“万物一体”思想表达宇宙生命统一论异曲同工,儒家则是借助“性天同一”思想论证“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统一论。孟子较早把人的心性与天联系起来。他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中庸》则进一步把“至诚”看作是人、物、天地互相沟通,达到统一内在的必由之路。《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肯定人负有“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的神圣职责,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积极合理因素之一。

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宇宙是统一的,天、地、人合而为一。“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人在自然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礼记·礼运》)然而,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人的行动也必须遵循这种规律。孟子说:“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朱熹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认为心者也。”(《中庸·仁说》)正因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遵循共同的自然规律才能和谐共处,共同生存发展,所以儒家以“天人合一”为最高觉悟。程颢强调“人与天地一物也”。如果不承认“人与天地一物”,就是“自小”,就是麻木不仁。唯有承认天地万物“莫非己也”,才是真正自己认识自己[8]。朱熹也指出:“中和在我,天人无间,而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其不外是矣。”(《中庸·首章说》)显然,这是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看作是自然界的有序发展,生命万物生育贲华的根本所在。陆九渊说:“天地之所以为天地,顺此理而无私焉耳。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与朱济道书》)王阳明也明确提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阳明集要·大学问》)

对于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思想,张载在《西铭》中有极其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和表述。他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就是说,人是天地氤氲变化而产生的,天地犹如人的父母。充塞于天地之际的气,是宇宙万物的统一体,它构成了天地的实体,也构成了我的身体;统帅天地变化的是天地的自然本性,它也是我的本性。民众百姓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宇宙万物都是我的亲密朋友,人与天地万物有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中国“天人合一”思想明确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其一部分,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人与天地万物和谐交融,“并育而不相害”,是保证宇宙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国“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天”与“人”合一,宇宙生命统一论,根本不是原始社会中人还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把人与外在世界分别开来的“原始思维方式”,而是在中国古代文明早已发展的时期提出来的,是在肯定天人区别,“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刘梦得集·天论上》)的基础上再肯定天人的统一,是一种更高一级的思维方式,一种深邃独特的生命直观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是人类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论前提。现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在为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撰写的重要文献《只有一个地球》中写道:“近四五十年来,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入了解,科学地证实和增强了古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哲学家曾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超越于我们局部欲望和要求;一切生物都像交错的蛛网一样互相依赖着;侵略和暴力会盲目地破坏生存的脆弱关系,从而引起毁灭和死亡。这些论点,也可以说是从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得出的直觉知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知识都是宇宙实际情况的如实写照。”[9]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正是这样的道德观念和直觉知识。

“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的宇宙生命统一论,已被现代科学技术发现所证实。人类在20世纪中对宇宙的统一性、连续性和互相依赖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物质结构与能量的实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统一的图像。整个宇宙是一个单一的统一体系,人与自然界万物都是宇宙中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是有机的自然整体。“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物圈中,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自然物质进行着生物化学循环,从而形成生物圈的物质运动和动态平衡。人的生命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生物界的动态平衡是通过很脆弱的相互牵制和平衡来保持的。“地球的环境,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使生命得以发生、持续和进化。”[10]只有使地球的生态系统保持完整,才能使人与万物的生命具有强大的活力,并维持亿万年。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指出:“在人类的任何一个历程中,我们都属于一个单一的体系,这个体系靠单一的能量提供生命的活动。这个体系在各种变化的形式中表现出根本的统一性,人类的生存有赖于整个体系的平衡和健全。”[11]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智慧,以宇宙生命统一论作为我们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道德伦理价值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