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声语言的特点和内部结构关系

无声语言的特点和内部结构关系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声语言是演讲者必须具备的一种非口头语言。无声语言中的某种信号之所以能让听众理解与明白,是因为它与某些约定俗成的信息是相对应的,而这种对应关系是大众公认的,因此这种有形的无声语言的运用,才使得演讲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无声语言能否成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一方面依存于演讲者自身的表达,另外一方面更依存于大的社会环境。

第2节 无声语言的特点和内部结构关系

演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演讲不仅需要言词声音,同时还需要辅助以动作表情。这种通过仪表、体态、动作、表情、手势等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便称之为态势语言,亦称体态语或无声语言。

演讲就是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于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这些物质手段,来组合一个和谐、统一的传达系统,从而达到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启迪和感染听众的目的。演讲的态势语言不仅能强调或解释演讲辞中的含义,而且还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演讲辞中所没有的东西,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情绪和态度方面,态势语言有时甚至比口头语言更明确、更具体、更有感染力。良好的态势语言能使演讲者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形象。它不仅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演讲者文化素养和美学观念、风度、形象的直接反应。态势语言还可以把有声语言不便说、说不出的意思表达出来,或者帮助表达未尽之意,它具有取代和补充功能。

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运用,并把它当作辅助工具,来增强演讲效果。

一、无声语言是一种非言语性“语言”

无声语言是演讲者必须具备的一种非口头语言。它是演讲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姿态、仪表风度、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打扮等来表达情意、传达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性因素。对演讲者来说,无声语言可以起到振奋、镇定、提示和辅助传情达意等作用;对听众来说,无声语言可以启发、演示、感染、说明、吸引等作用;对演讲活动本身,则可以起到调节气氛、活跃会场的作用。

演讲中使用的无声语言和其他场合使用的无声语言一样,必须受到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传统等的制约,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运用。无声语言中的某种信号之所以能让听众理解与明白,是因为它与某些约定俗成的信息是相对应的,而这种对应关系是大众公认的,因此这种有形的无声语言的运用,才使得演讲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

演讲与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文艺表演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朗诵和戏剧这些文艺表演形式的动作、姿态乃至表情都是高度艺术概括并且相当夸张的,往往与生活有较大的距离。然而,演讲不是表演,演讲者要求听众的绝不是“欣赏”而是“信服”。因此,演讲的重点是讲。演讲的无声语言是在生活基础上进行加工的一种发挥、铺叙,是为了与听众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所以,演讲的无声语言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而少一些表演式的夸张。

无声语言能否成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一方面依存于演讲者自身的表达,另外一方面更依存于大的社会环境。比如:时代特征、民族心理、地域方位、文化氛围等。

二、 无声语言的内部构成

服饰

1.服饰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求演讲者有美的声音、美的激情、美的结构,也要求有美的仪表。演讲人演说的时候,人们不仅要听他的声音,看他的姿态,也不可避免地要注意他的服饰。

2.演讲者服装的要求

(1)服装与体态的协调

要求演讲者在考虑服装仪表时,必须有整体美感,不可为个别部位的美而破坏了整体形象美。一是身材与打扮要互相协调,比如,偏胖的人就不宜穿过紧的衣服,否则包得紧紧的,会叫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而瘦长的人穿横条的服装就可显得丰满些,矮胖的人穿竖条的服装可显得苗条些;二是服装要和体形、肤色相适应。比如体形肥胖的人,适合穿深色服装,这样看上去目标集中,会显得匀称些。体形瘦削的,适合穿浅色服装,这样看上去目标松散,会显得丰满些。皮肤白皙的人,穿深色、浅色的服装都可以;皮肤较黑的人,最好穿稍浅色的服装,但不宜穿黑色的服装。

(2)服装与内容的协调

演讲者在不同的演讲会上,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而决定服装的款式。演讲不是文艺演出,不是戏剧表演,演讲是一项高雅的、高层次的社会活动。因此,演讲的服装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三子”原则;所谓“三子”就是:一要有领子,二要有袖子,三要有扣子。在此前提下力求使自己的服装与演讲主题和内容相协调。此外,服装的颜色要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和演讲内容的特点协调一致。因为颜色给人的感觉是很敏感的,不同颜色所表达的不同寓意和象征作用,已经在人们思维中形成了较为牢固的观念。比如:深色给人深沉、庄重之感;浅色让人觉得轻爽舒服;白色使人感到纯洁,蓝色使人感到恬静,红色、黄色则使人感到喜庆、愉快。如果演讲的内容是严肃、郑重的,或愤怒、哀痛的,穿深色衣服或黑色衣服比较合适。如果演讲的内容是欢快喜悦的,穿浅色的、鲜艳的衣服会更好些。

(3)服装与听众的协调

演讲者的服饰款式与色彩一定要注意与演讲的现场气氛相和谐,与季节相符合,与广大听众的装束相协调。不可过于华丽时髦,那样会分散听众注意力,引起非议,破坏演讲气氛。比如:你穿的衣服太奢侈华美了,听众脑海里就要产生一层阔少或贵夫人的误会,讲好了还没有关系,若是讲得不好,有的听众也许会这样讥笑你:“这家伙讲话不行,可穿得不错,很漂亮,可惜我们是来听演讲的,而不是来看时装表演的。”虽然不至于到这种程度,但起码会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精神。但如果演讲时服装过于随便也是不行的,一是对听众不尊重、不礼貌;二是听众肯定会对演讲者产生一种不好的感觉。

(4)服装与身份的协调

服装对人体有扬美与遮丑的功能,它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风貌、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演讲者的衣着应该典雅美观、整洁合身、庄重大方、色彩和谐、轻便协调。具体而言,要求做到外表整齐、干净、美观,风格高雅、稳健、感觉良好、行动方便,与自己性别、年龄、职业等协调,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与神韵。比如:在校学生就不宜在演讲时身着高档的、名牌的服装;青少年演讲不要打扮得珠光宝气、艳丽夺目;上了年纪的人演讲服装就应该庄重典雅,而不能给人花枝招展、花里胡哨的感觉;男性演讲时服装不能过于随便和随意,女性演讲时不宜穿戴过于奇异精细、光彩夺目、坦胸露背的服饰,否则会引人瞠目和议论,影响演讲效果。

3.演讲者服装款式的选择

演讲者演讲必须全方位地展示自己。要善于通过服装掩盖自身外型上的缺陷,展示自己的内在美。演讲者的打扮不在于华贵,不在于时髦,而在于大方得体、协调。

下面我们从体型角度按不同类型谈谈演讲者服装款式的选择。

矮胖型。总的原则是低领、宽松、深色、轻软。注意上下身衣服颜色连同鞋袜要同色。避免穿下摆印花的裙子,上衣或外套短一些。穿斯文的高跟鞋与略带深色的丝袜可以使两腿修长。要避免上身与下身的颜色反差太大。在冬天可根据演讲内容选带小型围巾且颜色应鲜艳点。裙子不宜太长,质地要柔软轻盈。以V型领为佳,袖口宜小。男士适合穿西裤,给人以优雅、富态之感。

矮小瘦削型。不能穿太宽大和大格子的上衣,可选穿浅灰色、浅黄、褐色等有膨胀感颜色的衣服,穿直筒型裤子遮盖略高的鞋跟。高长瘦削型的宜穿带有衬肩的大披领宽松上衣,这种类型的男士穿夹克很合适。要选择有膨胀感的色调。可穿带有细格条纹和大方格的上衣,裤子不宜过于肥大。女士不要穿窄腰或领口很深的连衣裙,面料图案不宜选直线条的。胸部瘦小者,不要穿紧身服装。

特型。主要指体型一般的与有较大差异的体型。比如驼背者应避免加大的渲染,最好不要在服装背后开口,可用大领子起遮掩作用;臀部外翘者男士要少束腰带在裤外,女士不要穿紧身裤,应穿喇叭裤;臀部过于肥大者宜穿浅色上衣,深色裤子或裙子,以达到上下和谐的目的;臀部过小者选用宽松的裤子和裙子,不要穿紧身衣裤。

男士演讲常着西装,女士西装也很普遍。男士也可选穿单件西装上衣。西装一定要优质,粗劣的西装会损害演讲者的风度。深色西装要配白衬衣,黑皮鞋与黑袜子;带条纹的西装不要配方格衬衣;带方格的西装也不要配条纹衬衣;配庄重的西装要配真丝或人造丝领带;带碎花的西装配各种领带都合适。

4.仪表色彩的搭配和展示

良好的仪表和风度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牢牢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讲者不仅应该是真理的宣传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美的体现者。在演讲现场,演讲者事实上是听众的审美对象,听众不仅通过演讲者生动活泼、含义深刻的演讲获得美感享受,而且也是通过对演讲者的仪表、风度的欣赏,受到美的熏陶。

在演讲中“因小失大”的事经常发生:身着西装脚蹬旅游鞋上场使听众摇头者有之,下场时的逃跑状引起听众哄笑者有之;紧张时吐舌翻眼使听众鼓倒掌者有之……这些小毛病都破坏着演讲者的形象,并影响演讲效果。

演讲既然是一门综合艺术,就不仅要求演讲者有美的声音、美的激情、美的结构,也要有美的仪表。

仪表

仪表就是演讲者的容貌、姿态,包括长相、体型、身材以及服饰等,主要是指演讲者的外部特征。仪表整洁会增添演讲者的魅力,因为整洁的衣着代表着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听众通常从演讲者的衣著来衡量其文明与修养的程度。

首先,要使自己容貌清新整洁,演讲者在大庭广众面前应是整洁、大方的美的体现者。男士要将头发梳理整齐,胡须要修理干净;女士要注意发型大方,化妆得体,切不可浓妆艳抹,“点缀”过多。

其次,演讲者的着装打扮要得体。怎样才能使服装得体呢?

一是要和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及演讲的内容的基调协调一致。表示喜悦、欢庆内容的演讲最好穿色调明快的衣服,如在欢迎、庆祝等场合发表演讲穿浅色服装会让人愉快;而在发表严肃、庄重、哀痛等内容时应穿深色或黑色的衣服,这样能更好表达演讲者的情感,烘托气氛;以青春、理想为主体的演讲则可穿较简洁、时尚些的服装,以传递青春气息和奔放的热情。

二是要和肤色、体型、年龄相适应。一般说来,服装不能和自己的肤色反差太大。稍胖的人宜穿深色和竖条纹的服装,较瘦者宜穿暖色和明度较高的服装。青年人宜穿款式活泼和色彩鲜艳些的,中年人可穿淡雅些的等。

三是要和自己的气质、性格、及职业相吻合。好动的人可借助蓝色、增加静的感觉;沉稳的人可借助浅色增加活力;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时可以穿职业装(如民警、税务人员、军人、护士等),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要注意演讲环境。在建筑工地或抗洪第一线进行即兴演讲,大可不必换装,带着泥水的工作服要比笔挺的西装更有感染力。

最后,要穿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来。

所谓和谐统一,一是注意服装和鞋子要配套;二是上装和下装从款式到颜色要和谐;三是装饰物要和服饰及人物身份统一等。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衣饰色彩的选择一般是由人的自身的性格、生活经历、经济基础、性格气质、爱好兴趣决定的。没必要做刻意的要求与规定。但演讲中,演讲者就要考虑到演讲的内容、演讲的环境、演讲的时空诸因素来进行衣着、饰物方面的颜色搭配。

不同颜色表达出不同的含义:白色是纯真、洁净的象征,也能给人以恐怖、神圣的感觉;黑色是严肃、悲哀的象征,也能给人以文雅、庄重的感觉;紫色是高贵、威严的象征,也能给人以神秘、轻佻的感觉;绿色是青春、生命的象征,也能给人以恬静、新鲜的感觉;红色是热情、喜庆的象征,也能给人以焦躁、危险的感觉;蓝色是智慧、宁静的象征,也能给人以寒冷、冷淡的感觉。

演讲时不宜以单色调打扮,而是在某一基色调基础上求得变化。配色一般不超过三个颜色,并按不同比例搭配。服装配色的方法有二:一是亲近色调和法。即将颜色相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常用的、比较安全的配色方法。比如深蓝与浅蓝相配等;二是对双色调和法。即以一色衬托另一色,互相陪衬,相映成趣。如黄色配紫色等。常用的理想配色是绿色配黄色,中灰配褐色;红色配淡褐,深红配浅蓝;深蓝配灰色,土红配天蓝;棕色配橄榄色,宝蓝配鲜绿;炭灰配浅灰,粉红配亮绿;金黄配朱红,玫瑰配深红;栗色配绿色,橙色配淡紫色;黄色配棕色,浅蓝配浅紫;草绿配猩红,紫色配黄、橙;海蓝配朱砂,宝蓝配鲜绿;中棕配中蓝,酒红配黄红;原色组合(红、黄、蓝);黑白相间(“黑”、“白”两色被称为“救命色”,几乎可与任何颜色相配)。

演讲者衣物配色要考虑到演讲场地的灯光颜色。在灯光下,所有的颜色都会带上若干黄色色调,使原配色加深。所以,如果演讲是在晚间进行,选择衣物时最好是在灯光下配色。

表情

有人曾问古希腊最伟大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对于一个演讲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德摩斯梯尼回答:“表情。”又问:“其次呢?”“表情。”“再其次呢?”“还是表情。”由此可见表情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显示,是人的思想感情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一般地说,喜则眉飞色舞,怒则切齿瞪眼,哀则蹙额锁眉,乐则笑逐颜开。

1.演讲者面部表情的含义

面部表情包括眼神、眉目、脸部、口唇等。它主要是指演讲者通过自己的脸、嘴和眉目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生动、丰富和复杂的。根据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研究,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感情在脸上的表露,都是由面部二十四双肌筋的交错收缩与放松而造成的。比如:面部肌肉绷紧,多出于严肃、庄重、愤怒、疑问、不高兴的时候;相反,面部舒松则表现一种平易、和蔼可亲、取信于人、理解、友善、感激等感情。

2.面部表情在演讲中的重要性

在态势语言中,面部表情和手势一样是最能传情达意的,它是人的内在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显示。正如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所以,富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势,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吸引听众,影响听众,感染听众。

达尔文在《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动作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因而人类的原始表情具有全人类性。”在当今的社交活动中,这种全人类的表情成为了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最灵敏的特点和共性,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如高兴、悲哀、痛苦、畏惧、愤怒、失望、忧虑、烦恼、疑惑、不满、得意等等思想感情都可以由面部表情充分地反映出来。“喜怒哀乐形于色”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色”就是由面部表情和眼神来决定的。

大文豪雨果说过:“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经常看演讲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坐在大厅里观看演讲者演讲时,在他上场的那一瞬间,首先看到的是他的整体形象;潇洒的风度,高雅的气质,大方的步态,得体的打扮等。我们对比一一审视之后,在心中定格出演讲者形象,但进行下去时间一长,大家的眼睛会会聚到演讲者的一个部位——脸部。这并非演讲者有一张漂亮迷人的脸蛋,而是因为脸部是感情的“晴雨表”,听众可以从上面读懂演讲者的情感世界。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说到罗斯福总统演讲时,说他全身好像一架表现感情的机器,他满脸都是动人的感情。这样使他的演讲更有力,更勇敢,更活跃。当代著名演讲家、演讲理论家邵守义演讲时脸部表情丰富多彩,丰富的表情后面表现着复杂的思想情韵。

有些演讲者不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不管内容如何转折变化,不管感情如何波澜起伏,始终都是一种表情,仿佛面部表情同思想感情的变化毫无关系。这不仅会给听众一种呆滞、麻木的感觉,而且有损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3.面部表情必须遵循的原则

(1)准确。面部表情作为一种演讲表达的形式,首先应与实际内容和现场气氛相统一。

(2)面部表情的变化要与演讲者的意图相吻合。自然。要自然真诚,发自内心,尽量保持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性。

(3)既要有灵敏感和鲜明感,又要有真实感和艺术感,但不要刻意追求演员式的表情。

眼神

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睛的神态,即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东晋顾恺之说:“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之中。”印度著名作家、诗人泰戈尔说得更好:“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而美国作家爱默生对眼睛的评价是:“当眼睛说得这样,舌头说得那样时,有经验的人更相信前者。”所以,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一定要了解和运用千姿百态的目光语和眼神技巧。

1.眼神在演讲中所起的作用

(1)表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白他一眼表示反感,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

(2)增强表达效果,加深观众印象

配合着眉毛的变化,眉目传情意义更广泛。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愁眉不展;愤怒时横眉怒目,虎视眈眈;顺从时低眉顺眼,目不转睛;戏谑时挤眉弄眼,暗送秋波;畅快时扬眉吐气,炯炯有神等等。

(3)统观全场,帮助演讲者审时度势地控制演讲的进程

巧妙地使用眉目语言,这是一种艺术。在演讲中,演讲者应该两眼向下平视,目光自然、亲切、专注,和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听众的情绪、反应。演讲中,演讲者随意自然,有时盯着某处看,似乎专门说给一个人听;有时一会儿冲左边微笑,一会儿冲右边点头,一会儿朝后边示意,一会儿朝前面挥手,目光流盼,使全场每一个听众都感觉到演讲者是在看着自己说话,造成了一种极为亲切的交流气氛围。

2.运用眼神的方法

(1)环视法

即演讲者有意识地环顾全场的每个听众,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听众的各种神态中了解和掌握现场的情况与情绪。这种方法既使用在演讲的开头,也不断地作用在演讲的过程中。开头的环视,即演讲者一走上讲台,站定之后,就立即环视全场,戏剧中叫“亮相”。这种环视的作用有三:其一,向听众打招呼,是尊重听众的一种表现;其二,体验听众情绪和现场情况,便于把握好演讲的方式与重点;其三,帮助静场。

(2)点视法

即把目光集中投向某一角落、某一部分,或者个别听众,并配合某种手势或表情。这是一种最有实效,最有内涵的一种眉目语言。譬如有的听众,面带微笑,频频点头,甚至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演讲者投去一丝亲切的目光,这是表示赞许、感谢;有的听众轻轻摇头,甚至还在嘀咕着什么,演讲者在作了某种调整以后,再盯着看一眼,这是表示征询、探讨;有时会场的某一角,某一部分听众发出议论声,甚至有骚动,演讲者立即把目光投过去,这是表示调整和制止。

(3)虚视法

即虚眼。演讲者的目光在全场不断扫视,好像是看着每个听众的面孔,实际上谁也没看,只是为了造成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一种交流感,弥补因为环视和点视而可能使部分听众感觉受冷落的缺陷。

在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总是把实眼与虚眼交替使用。环视法与点视法是使用的实眼,即看得很实在,看得很清楚;虚眼,即虚视法是似看非看,甚至什么也没看,只是一种神态。

3.运用眼睛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二是要表现出信心,显示出活力;三是要和有声语言、动作、表情相结合。

微笑

微笑是演讲中面部表情的核心。微笑是一种良性的脸部表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象征,涵养的外化,情感的体现。在演讲中微笑可以象征性格开朗与温和,可以建立融洽的气氛,消除听众抵触情绪,可激发感情,缓解矛盾。曾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美国哈佛大学担任校长三十年之久的叶洛特博士说:“微笑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催化剂。”法国作家诺阿诺·葛拉索说:“笑是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有人说,微笑是走遍全球最优美的世界语。真诚的微笑,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内涵,都是无须翻译的世界语,它能自由地从一个心灵流入另一个心灵。友善的人最佳外在形式就是饱含善意的笑容。笑容能将快乐、友情和幸福互相奉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笑是人际交往中最好的黏和剂!

演讲者在演讲中一定要应面带微笑,而这种微笑必须是真挚的、美好感情的自然流露。因为,真诚的微笑,不仅表明自己有教养、有信心,同时也表明对听众的友善与信赖。在态势语言中,笑是一种特别值得提倡的语言。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交流与交际工具。不管演讲者的心情如何、态度怎样、情绪好坏、有何倾向,只要他笑,不管他是怎样笑、是何种笑,听众便立即可以读懂这种语言,并且受到感染;笑是愉快的,是获得友谊、取得信任、融洽关系、化解矛盾重要手段。

在演讲中下列场合应该运用微笑技法:

(1)上台与下台时应微笑。这样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把良好的形象留在听众心中。

(2)表达赞美、歌颂等感情色彩时应微笑。此时要博得别人笑,自己首先要笑。

(3)面对听众提问时送上一缕微笑是无声的赞美与鼓励。

(4)肯定或否定听众的一些言行时,可以配合着点头或摇头,脸挂微笑。

(5)面对喧闹的听众,演讲者可略停顿,同时脸挂微笑是一种含蓄的批评与指责。

手势

在演讲的态势语言中,手势的使用频率最高,视觉感受最强。有人就这么说过,手势是演讲者的第二张脸,它能够传递奇妙的无声语言。演讲中,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表明心迹。手势所表达的意义,是由手势活动的范围、方向、幅度、形状几方面来决定的。

1.手势活动的范围

手势活动的范围,大体分为三个区间,肩部以上为上区手势,表示积极向上或激昂,如,讲到激动时,演讲者常常双手向上举甚至挥动拳头;肩部到腹部间为中区手势,表示客观冷静,如,叙述一件事,分析一个理,演讲者的手势常常在胸前出现;腹部以下为下区手势,表示鄙夷、厌恶、决裂,如,当讲到“我们需与一切没落的、腐朽的思想决裂!”演讲者会做出一个往下劈的手势。

2.手势活动的方向

一般说来,向内、向上的手势,意味着肯定、赞同、号召、鼓励、希望、充满信心,是积极的手势;向外向下的手势,意味着否定、拒绝、制止、终止、摒弃、冷漠、是消极的手势。如,同样是搓手,朝上搓。可能是摩拳擦掌、急不可待;往下搓,则可能是局促不安、不好意思。同样是举起两个手掌,掌心向内,往内缩,表示现我靠拢、注意我;掌心向下、往外推,则是意味着拒绝、回避。

3.手势活动的幅度

幅度的大小与演讲者的感情、语势有很大关系。幅度大,表示强烈,幅度小,表示平和。手动臂不动,是小幅度;手臂挥动、甚至还带动全身,双手挥舞,这是大幅度。一般说来,演讲者大幅度的手势不宜过多,只能偶尔使用;太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像个疯子,会破坏协调美,甚至还会引人发笑。

4.手势的活动形式

手势活动的形式是由手指和手掌构成的各种不同手形,即手势活动的形状。演讲中常见的手形有以下几类:

(1)指法

食指法:伸直食指。向上或向下,起强调作用,即强调话题所涉及的人和物;向前指,指听众的某个人,挑明话题,表明说话的针对性,常有一定的威胁性。

拇指法:翘起拇指,表示和好、赞许;向鼻前翘,表示称道自我;向前或向后翘,表示夸奖别人。

啄指:互相啄紧,构成两种手势,一是五指接触,啄成一团,向内,表示反复强调重点;二是指尖不接触,尖锐地对着听众,表明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某种针对性。

叉指:手指伸直叉开,可叉两指,也可叉三指或四指,一般都是表示数字,有时也可以表示摒斥。

抓指:五指僵硬地弯曲,呈爪状,表示力图控制全场,吸引观众。

(2)掌法

伸掌:五指合拢,手掌平伸。掌心向上,表示征求意见;掌心向下,表示要抑制和安定听众的情绪,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掌心向前,表示回避;掌心向内,并向胸前缩拢或向外推,这是一种表示抚慰性的手势;掌心向上侧向外,即摊开双手,表示希望听众理解。

劈掌:手掌挺直展开,像一把斧子嗖嗖劈下,这是一种很果断的手势,表明要果断地下决心解决急于解决的问题。

合掌:双手慢慢合拢,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上,表明有必胜的把握。

(3)拳法

拳头向上摆动,这说明说话者的心情不允许听众持有怀疑的态度,以此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拳头向上举,这是一种挑衅性的动作,能给持不同观点的人以打击性的印象。

手势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也无需作专门的训练。手势不在乎多,而在于简练、在于有表现力。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既要注意培养和加强这种非语词表现力,又要适当控制这种表现力。手势还需要自然协调。符合演讲内容的需要,符合听众的文化心理需要,符合演讲者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恰如其分,和谐得体就是自然。与演讲者的表情配合、与有声语言同步,与其它动作一致,不生硬、不粗俗不琐屑,这就是协调。自然协调是一种美。

在演讲中运用手势的注意事项:

第一,精当。所谓“精”,就是精确,演讲者做出的手势要能够精确地表达出它特定的意义和内涵。所谓“当”,就是适当。在演讲中,手势既不要过多,也不能太少,要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使用手势,让最富有哲理性和情意感的有声语言与必要的手势有机地配合在一起。力求用最精当的手势,获得最强烈的现场效应。

第二,自然。演讲的手势贵在自然。因为自然才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和体现,才能给听众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而任何矫揉造作的手势都只会引起听众的强烈反感。所以,演讲者的手势要做得舒展大方,又自然流畅,既不可过于张狂,也不能过于拘谨。总之,每一个手势都要随着演讲者的情感活动自然形成和外现。即使是预先设计的手势,也要让听众感觉是情感所致,非做不可。只有这样自然的手势,才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第三,简练。演讲的手势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追求的是简单明了、精炼生动的表达效果。因为复杂模糊的手势会让听众迷惑难解,而烦琐拖沓的手势又会使听众烦扰生厌,所以,演讲者的手势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得简捷明快,干净利落,切不可哗众取宠,拖泥带水。

第四,和谐。演讲的手势是不可能单独运用的。它的一举一动,总是和演讲者的声音、姿态和表情配合在一起的。这种配合必须是适当的,协调的。比如手势的起落应当和话音同时,手势动作需要同姿态结合,手势效应必须与表情一致。和谐产生美,只有和谐的手势,才能给听众以独特的美感。

一位演讲家曾这样精确地描述过演讲的手势效应:“手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以众多的不同态势的造型艺术,描摹着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着人们的潜在心声,披露着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它是激发听众积极思维的信号,它是撩拨听众感情之弦的信息。”

体态

体态是指表演者的身体姿态和身体动作。它也是一种塑造表演者形象、辅助口语传情达意的无声语言。表演者的体态,主要由表演者的头、身躯和脚三部分组成。

1.头部语

头为仪容的主体,它的位置应当平正闲适,而不要偏侧倾斜。头部动作不易过多,应该和身躯手势相应。

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左右微摇表示怀疑或不忍,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直立表示庄严或坚强。

2.身姿语

就是通过身体的姿态的变化来进行表达的一种无声语言。它包括站姿语、坐姿语、步姿语等。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又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些都是对人的坐姿、站姿和步姿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对演讲者的要求。

(1)站姿语

演讲必须站着,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古今中外成功的演说家几乎都是站着演讲的,就是在联合国的讲台上,不管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要员,都一律站着讲,而且还限制时间。其原因就在于:第一,表示对听众的尊重;第二,避免长篇大论,或埋头念稿子的毛病;第三,显示演讲者的精神风貌;第四,增强和听众的交流,调节会场的气氛;第五,演讲者站立,可以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只有站立,才能使手势、身势自由地摆动。

演讲站姿的要求:

演讲者站在台上,要像青松一样挺立,不能掉肩斜背;可一脚略前,一脚稍后,或呈稍息式,但绝不可扭曲身子,或过分侧向一方,以斜背对场中另一方,这是对场中听众不一视同仁的表示;两脚不可靠得太拢,也不宜跨得太开;演讲中应有所变换。总的要求是:站姿应自然、大方、不拘谨、不呆板,身子要正,无论动与不动,都应当像一尊优美的雕像,体现出一种体态美。高尔基赞扬列宁的演说时说:“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像一件古典艺术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

鲁迅先生说过:“演讲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演讲者一般都是站着讲,因为只有站着讲,态势动作才能自如,才能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才能给人美的感觉。曲啸老师在没有病倒之前,有时一天讲四场,但他从不坐着讲,他说:“听众就是演讲者的镜子,而且是多棱镜,从各个角度来反映演讲者的形象。演讲者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给听众以协调平衡乃至美的感受。要想从语言、气质、体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演讲站立的姿势要领:

第一,站要直。站在台上时要保持两肩相平,上身和两脚与地面要基本垂直。

第二,立要稳。演讲者的重心,应放在自己脚上,而不应该依靠讲台之类的支撑物。要保持稳固的站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脚并行,分开20厘米左右,这种姿势一般用在短篇演讲和比赛演讲中;一种是一脚稍前,一脚稍后,重心主要压在后脚上,也就是介于立正和稍息之间的姿势。相比之下,后一种方法好处要多些,它可以两脚调剂,减轻疲劳,长篇演讲者一般都采用这种站姿。

(2)坐姿语

坐姿语是我们演讲中常见的一种体态语。坐姿有严肃性坐姿和随意性坐姿。不同的环境,我们用不同的坐姿。在一些严肃的场合采用严肃性坐姿,在一些非严肃的、随和的场合可采用随意性坐姿。

不管是严肃性坐姿,还是随意性坐姿,都有“坐姿的一般要求”。

(a)入座时,应当轻而稳,不要给人毛手毛脚不稳重的印象。

(b)坐的姿态要端庄、大方、自然。

(c)无论什么坐具,都不要坐得太满。

(d)上身要挺直,不要左右摇晃,腿的姿势配合要得当,一般不能翘起二郎腿。

(e)演讲时,上身要些许前倾,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自己的专心。

(f)上身需要后仰时,幅度不能太大,否则会给人困扰、无聊、想休息的印象。

(3)步姿语

步姿语是通过步态的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步频较快、步履轻松、表示“春风得意”,走路时拖着步子、步伐小或时快时慢,则表示自卑、紧张。

步姿语的一般要求:自然、轻盈、敏捷、矫健。自然而不别扭、轻盈而不鲁莽、敏捷而不笨拙、矫健而不自卑。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登上主席台做演讲时,要用“庄重礼仪”型,即行走时,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子幅度速度要适中。如果演讲大受欢迎,我们的步伐也可采用“稳重自得”型,即行走时步履稳健,昂首阔步,步伐较缓,幅度较大。总之,不管是“庄重礼仪”型步伐,还是“稳重自得”型步伐,我们都要注意手的摆动,即手臂要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用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脚跟要先着地,依靠后腿将身体重心送到前脚掌,使身体前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