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

时间:2023-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周本纪》: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硅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夹,○襄王后母惠后生叔带,因翟人立为王,襄王出奔郑。郏,洛邑,王城之地。王劳去声之以地,王赏之以阳樊、温、原、茅之田。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

《国语》

【题解】

《史记·周本纪》: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郑,郑居王于氾。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硅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夹,○襄王后母惠后生叔带,因翟人立为王,襄王出奔郑。晋文公纳王,诛叔带。郏,洛邑,王城之地。王劳去声之以地,王赏之以阳樊、温、原、茅之田。辞,不受。请隧焉。掘地通路曰隧。天子葬礼。

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开口便正大。规方千里以为甸服,规,画也。甸服,畿内之地。以皆田赋之事,故谓之甸服。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百姓,百官有世功者。不庭,不来朝之国也。不虞,意外之变也。○著“以供”、“以备”、“以待”等字,见先王有此许多费用。其馀甸服之外。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宁,安也。宇,居也。亦使有供祭、备用、待患之资,所以能顺天地,而无灾害也。○著“均分”二字,见先王之土地亦有限。先王岂有赖焉。赖,利也。○一句结上起下。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九御,即九嫔。九品,即九卿。嫔与卿主祭祀。厌,安也。纵,肆也。度,法也。○著“不过”、“足以”、“而已”、“岂敢”等字,见先王并无一点奢用。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掌。百姓而轻重布之,隧为死之服物,“生”字带说。采章,采色文章也。轻重布,言贵贱有等。○“亦唯是”妙。始入正题也。上文许多说话,只要逼出“亦唯是”三字。王何异之有?葬礼外,王鲜有异。○只数语,说得“隧”字十分郑重。下乃反复写其不许之意。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谓叔带之乱。余一人仅亦守府,仅守故府遗文,不能有为。又不佞以勤叔父,不佞,不才也。勤,劳也。天子称同姓诸侯曰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班,分也。大物,隧也。私德,指纳王而言。其叔父实应平声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应,受也。憎,恶也。爱,吝也。言汝虽受私赏,心中未尝不憎恶之,以非余行赏之不当,余岂敢吝而弗与也?○反如此说转来,婉妙。下则纯是刀砍斧截之语。先民有言曰:先民,前人也。‘改玉改行。’玉,佩玉。所以饰行步。君臣尊卑,各有其节,故曰改。○直贯至“大物未可改”句。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平声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闢于裔异土,何辞之有与?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创,造也。庸,用也。谓为天子创造制度,自显用于天下。缩,收也。备物,谓死生之服物采章。流,放也。辟,戮也。裔,远也。○逆振一段,紧陗。若犹是姬姓也,未更姓。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未改物。大物其未可改也。不曰“不可改”,而曰“未可改”,冷隽。○直说出晋文请隧之非。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物,隧也。○又逆振一笔,紧陗。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私劳,即私德。在襄王为德,在晋文为劳。大章,即服物采章。忝,辱也。先王唯是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余变易之,其如先王百姓何哉?既无以对先王百姓,何政令之为也?○直说出不许行隧之意。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若晋文自制为隧,余安能禁止?不待请也。○仍用逆笔作收,章法愈紧。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晋文公已经帮助周襄王在郏复位,襄王拿土地去酬谢他,文公推辞不接受,而是请求给予在他死后用灵柩通过墓道入葬的天子葬礼。

襄王不答应,说:“从前我们先王得到天下,划出方圆一千里的土地,用它作为甸服,用这土地里出产的东西供奉天神和地神的祭祀,用这田地里出产的东西准备给百官和亿万人民享用,用这土地里出产的东西防备有不来进贡和意外的患难。其余的土地就拿来平分给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让各人有安宁居住的地方,以此来顺应天地,不要遭到灾害。先王哪儿有什么私利呢?内宫只有九嫔,宫外只有九品,足够用来供奉天地祭祀祖宗罢了,哪里敢尽情满足、肆意放纵那耳目心腹的嗜欲,而破坏各种法度?也只是这死后和生时穿用的东西的彩色花纹有所不同,用来统治百官,区别尊卑贵贱。除了这些,天子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上天给周王室降下灾难,我个人也只是守着先王故府的遗命而已,加以自己无能,以致麻烦叔父。要是分赐先王的重大葬礼给您,用来报答您对我的恩德,恐怕叔父您接受了我的赏赐以后,也会憎恶,甚至责备我本人的。我怎么敢存吝惜之心呢?古人有句话说:‘改换佩带的玉,就要改变步伐。’叔父您倘若能够发扬伟大的品德,更改姓氏,改换正朔和服色,创建并掌管天下,显示出自己的功劳,那么采取天子的大礼,去统治安抚人民,那时我也许被惩罚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又有什么话说呢?倘若您还是这姬姓,仍旧列于公侯的地位,应尽做臣子的职责,去恢复先王的职分,这个天子用的大礼是不可以更改的。叔父您自己去努力发扬光明的德行吧。那天子大礼自然会来到的。我怎么敢因为您对我的私恩而去更改以前规定的重大制度,因此玷辱天下的人,这样我怎样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呢?又怎样施行政令、发布号令呢?倘若不是这样,叔父您自己有土地,就挖地开墓道,行天子的葬礼,我怎么能够过问呢?”

晋文公不敢再请求这种葬礼,而接受赏给他的土地回国去了。

【末评】

通篇只是不为天子不得用隧意。却妙在俱用逆笔振入,无一笔实写不许。而不许之意,一步紧一步,自使重耳神色俱沮。

【汇评】

谢有煇《古文赏音》:割王畿之地以益自削弱,亦非王章也。然宁赐以地,不许请隧,即是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之意。观其答文公处,义正而严,辞婉而确,宜文公不敢复请也。

林云铭《古文析义》:晋文请隧,论者以为寝窥大物之渐,似觉太过。但晋文以纳王一节自以为有殊功,当受异赏,如周公得用天子礼乐之例,时年又逾六十有二,故不请当身之荣,而请死后之宠也。殊不知先王封建,本为屏藩王室,靖王室之祸难。非异人任阳樊、温、原之赐,已出于不已,在晋文不但隧不当请,即地亦不当受也。故襄王缓缓把先王封建说起,意谓诸侯之国无一非天子之分地,若以有功而必割甸服之壤以为赏,势不能给,而况颁死生之服物采章,使天下有二王乎?自是以下,一段紧过一段,总言不为天子,必不可用隧礼意,反复奇肆,当为绝调。

浦起龙《古文眉诠》:外传多征典故,独此以议论为辞命。清空一气,杀活风生,具夺境夺人手段。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一意相生,词婉义严,反复析辨,情、理俱不能容,晋文复从何处置喙?然亦曲尽衰世君臣意态矣。

唐介轩《古文翼》:愈转愈紧,婉折中却复严峻,天王风范,千古不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