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
《礼记》
【题解】
《春秋左传集解·僖公上》: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因骊姬毒胙之谗也。公子重耳申生异母弟。谓之曰:“子盖同盍言子之志于公乎?”劝其明谗。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明其谗,则姬必诛,是使君失所安,而伤其心也。○省句,与《左》、《国》不同。曰:“然则盖行乎?”劝其出奔他国。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言行将何往也。○两答,想见孝子深心。
使人辞于狐突申生之傅。曰:与之永诀。“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伯,狐突字。初申生伐东山时,狐突劝其出奔。申生不敢爱其死。提过自己一边,虽然,转入正意。吾君老矣,一转。子少,指骊姬子奚齐。○二转。国家多难。将来必至有争。○三转。○十字三转,一转一泪。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不出而为君图安国之计则已。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国安,则我虽死,亦受惠矣。○属望深切,愈见惨侧。再拜稽首乃卒。无君命而自缢。是以为恭世子也。陷亲不义,不得为纯孝,但得谥恭而已,○结寓责备申生意,文情宕逸。
晋献公打算杀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为什么不向君主说说您的意见呢?”世子说:“不行。君主喜欢骊姬,要是我去说,那我太伤他的心了。”重耳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世子说:“不行。君主会说我要杀害他的。天下哪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呢?我能逃到什么地方去?”
申生派人去向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记住您的话,以至于弄到送命的地步。我申生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但我的君主老了,弟弟还小,国家多灾难,您不肯出来替我君主策划国事就算了;您倘若肯出来替我君主策划国事,我申生死了也感激您的恩赐。”申生拜了两拜,叩了头,自尽了。因此称他“恭世子”。
【末评】
短篇中写得如许婉折,语语不忘君国,真觉一字一泪。合《左》、《国》、《公》、《穀》观之,方见是文之神。
【汇评】
黄震《黄氏日钞》:申生于亲可言而不言,惧伤公之心;于义可逃而不逃,谓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以至忘其躬之不阅,而且恤其国之多难,可谓恭矣。然不免陷父于不义,故未得为孝。
林云铭《古文析义》:申生归胙六日而后置毒,此事甚易辨。然骊姬敢冒然行之者,盖知献公欲杀申生已久,申生不敢诉,即诉,公亦不肯察也。迨既负弑逆之名,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不得不追念狐突前此劝其出奔为见几之语,所以滨死而使人辞诀耳。然语语不忘君国,直觉一字一泪,《左》、《国》、《公》、《穀》皆逊其妙。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谗言深惑君心,固不可谏,恶名误传邻国,又不可亡,事已无可奈何,百计莫如一死。独其惓惓身后,不忘君国,丁宁嘱托,然后捐生,是诚忠孝纯全,从容就义者矣。然非得此妙笔,断不能传写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