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一步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进一步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时间:2023-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作为有法可依的一种国家级考试,对性质定位的不恰当肯定会对测试本身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利于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作如下表述: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测试对象广泛、测试参照标准明确、采用纯口试和主观性评价方式、有法律作依托的国家级考试。而对测试对象、性质及测试方式的确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在走向规范与成熟。

三 进一步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一种科学、实用的语言水平考试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能够对适应某种需要所应达到的语言水平作出科学的界定;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能够对教学发挥积极的反馈作用(刘镰力,1997)。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种语言水平考试,也达到了以上条件,同时还达到了积极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但作为有法可依的一种国家级考试,对性质定位的不恰当肯定会对测试本身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利于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何谓“性质”?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语言测试,解释其性质也理应与其他的语言测试相比较。

比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测试对象的定位;二是测试的方式;三是测试时的参照系;四是测试的目的与地位。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是明确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其中对应接受测试的人员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条款作了明确的划分。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试的方式,基本着眼点是测量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是否达到了规定等级,达到了哪一级标准。因此它是一种大规模的主观性测试。同时,由于它实行统一大纲、统一设计、统一命题、统一施测、统一评分,因此是一种标准化考试。这种标准化考试符合美国心理学家葛莱塞(Glaser)在1963年提出的以标准为参照的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类型。即通过将考生测试时反映出来的实际知识能力与所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标准相比较,对考生的水平作出评价。在这种类型的测试中,有几项参照标准是十分明确的:一是评定的等级标准(三级六等)是明确和规范的;二是评定时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是明确的;三是评分标准是明确的;四是试卷的拟定是标准化的;五是测试的大纲、内容、试卷、方式、证书等是明确和统一的。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标准参照的主观性测试。

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作如下表述: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测试对象广泛、测试参照标准明确、采用纯口试和主观性评价方式、有法律作依托的国家级考试。测试的直接目的是评定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根本目的是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决定了测试的内容与方法、测试适用的范围与对象。

同时,测试对象与范围的明确化也影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正确定位。而对测试对象、性质及测试方式的确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在走向规范与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