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被世尊为“诗圣”。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秋兴八首①(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②,巫山巫峡气萧森③。
江间波浪兼天涌④,塞上风云接地阴⑤。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⑥。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注 释】
①本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十七。《秋兴》是组诗,共八首,这是选录其第一首。秋兴八首是唐代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所作。兴(xìnɡ)是因物感兴、触景生情的意思。诗借秋天萧条的景色而发,所以题作《秋兴》。前三首由夔州秋景而生发落泊之感和故国(长安)之思,后五首由追忆长安昔日景象归结到漂泊夔州的境域,个人身世的感叹中寄托了对唐王朝盛衰的悲哀。八首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语言精粹,声调铿锵,是杜甫惨淡经营之作。第一首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
②玉露句:意谓枫林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伤残。玉露:即白露。凋伤:使草木衰败,枝叶零落。
③巫山:今重庆市巫山县向东绵延一百六十余里之处,奇峰峭壁,夹江而立,因而也称巫峡。萧森:萧瑟阴森。《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时当深秋,自然使人增添萧瑟阴森之感。
④江间句:承上句写“气萧森”的景象。江间,此指巫峡。兼天涌,意即波浪滔天。兼天,犹连天。
⑤塞上:这里指形势险要的巫峡上空。接地阴:天地一片阴沉沉。接:连接,迫近。
⑥丛菊二句:是说客居夔州已经两年,东归之愿仍未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伤心落泪。开:有双重语义,既指花开,又指引发诗人伤心落泪。“丛菊两开”应联系“孤舟一系”来理解。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打算由水路出川东下回故乡去。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在云安养病,停留了几个月,次年春天又到夔州停留了下来。这就是说“孤舟一系”。从乘船离开成都,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他日:常指来日、后日,也可指往日、前日,这里用后面的意思。漂泊夔州,回忆往事,颇多感伤,所以说“他日泪”。系舟夔州江岸,时动思念故园之情,所以说“故园心”。
⑦寒衣二句:是说时届深秋,家家都在赶制新衣。催刀尺:赶制冬衣。
⑧急暮砧(zhēn):薄暮时分,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砧,指捣衣的垫石。秋天晚上的捣衣声,容易触动游子思乡之情。
贫交行①
翻手作云覆手雨②,纷纷轻薄何须数③?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④,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 释】
①杜甫困居长安多年,未能入仕,没有得到亲友的提携、帮助,不免有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之感。这首诗抒发的就是这种感慨,语言虽简单,却颇有广泛的概括性。
②翻手句:比喻人反复无常。
③轻薄:指人情不敦厚。何须数(shǔ):不需计数,意思是多得不可胜数。
④管鲍:春秋时的管仲和鲍叔牙。管仲鲍叔牙二人相知最深,后因称朋友之间深厚的交谊为“管鲍之交”。
【名句集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大材难为用。(《古柏行》)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其一)
【评议集录】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利,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人七律,以老杜为最,而老杜七律,又以此八首为最者,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绝唱。(佚名《杜诗言志》)
《秋兴》诗体高格厚,意味生长。……乃因秋起兴,非咏秋也。其言忽而蜀中,忽而秦中;忽而写景,忽而言怀;忽而壮丽,忽而荒凉;忽而直陈,忽而隐喻。正所谓哀伤之至,语言失伦,或笑或泣,苦乐自知者。(贺裳《载酒园诗话》)
若谓玉树斯零,枫林叶映,虽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托。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天地之风云。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金圣叹《杜诗解》)
【问题思考】
1.《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是否可以用“悲秋”二字概括?
2.《贫交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