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节答辩状

第四节答辩状

时间:2023-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上诉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应当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明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使人民法院兼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了解双方当事人情况,准确评断是非,适用法律,正确行使审判权。答辩理由是答辩状的主体部分。二审答辩状的写作目的是要求二审法院维持一审裁判,驳回上诉。

第四节答辩状

一、文体简介

1.答辩状的含义

答辩状是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被告人或被上诉人针对原告人或上诉人的起诉状、上诉状的一部分或全部,对诉讼提出答复和辩驳的一种诉讼文书。

2.答辩状的分类

答辩状有两种,一种是一审程序上的被告人针对原告人的起诉状提出的答辩状,一种是二审程序上的被上诉人对上诉人的上诉状提出的答辩状。

按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原告人或上诉人的起诉状或上诉状后将其副本送达被告人或被上诉人,以便被告人或被上诉人对起诉状或上诉状进行答复和辩驳(被告在收到人民法院转来的原告的起诉状副本后,属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和劳动报酬的案件,被告应在10日内提出答辩状,其他案件被告应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上诉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应当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答辩状的主要特点是答辩性,即用真实的事实反驳虚构的事实,以正确的事理驳斥错误的事理,以正确适用的法律条文校正引用不当的法律条文,证明答辩方有理。它有利于保护被告人或被上诉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法院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提交答辩状作为一种应诉法律行为,按法律程序进行,它是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具体体现。被告人或被上诉讼人通过答辩状,依法行使辩护权,从事实上、法律上、程序上、实体上反驳原告人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明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使人民法院兼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了解双方当事人情况,准确评断是非,适用法律,正确行使审判权。

二、写作格式

答辩状的结构、书写格式和申诉状、上诉状类似,其中有的部分的内容和写法与申诉状、上诉状相同。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首部

(1)标题。写明何种案件答辩状,如“刑事(或民事)答辩状”、“刑事(或民事)被上诉答辩状”。

(2)答辩人基本情况。内容和写法与申诉状、上诉状相同(有委托代理人者,写明其姓名、所在单位和职务)。

2.正文

(1)案由。写明答辩起由。第一审案件答辩人是被告人,答辩案由的具体行文为:“为×××诉×××诈骗一案,现答辩如下”;上诉人案件答辩状的答辩人是被上诉人,答辩状的具体行文为:“为被答辩人不服××人民法院(2007)经字第8号刑事判决,提起上诉一案,现答辩如下”。

(2)答辩理由和答辩意见。答辩理由是答辩状的主体部分。答辩人在这一部分,要根据事实和法律阐明自己对案件的主张和理由,或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或反驳对方的部分诉讼请求而承认另一部分诉讼请求,主要是证明对方发生和进行起诉的条件不具备或条件不足。答辩状主要是从事实、法律和情理三个方面来进行反驳。

所谓用事实反驳,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用事实来说话。如果对方所指控的事实和实际情况不符,或部分有出入,或全部虚假,那么,就以真实的事实进行反驳,并举出各种证据加以说明。

所谓用法律反驳,就是在以事实为根据的前提下,用法律这一准绳——适合本案法律的有关条文——来判事论理,阐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所谓用情理反驳,就是以人之常情、人之常理进行答辩。这是因为有些案件情况特殊,不可能用某种法律或某一法规的规定来解决,只能用情理来判断是非。用情理反驳,是在摆出事实、分析现状的前提下讲明情理,情理要讲得具体、充分、深刻。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答辩才具有说服力,否则,答辩的论点就不能成立,当然答辩也就不能取胜。如果有反诉内容,则应在反驳原告所述事实、理由和要求的同时,着重指出不是被告(或被上诉人)侵犯了原告(或上诉人)的合法权益,相反是原告侵犯了被告的合法权益,然后提出具体的反诉要求。

答辩人除了上述种种反驳诉讼请求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情况不能忽视,即根据情况也可能需要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如果完全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就没有必要提起答辩状了,即使有这种情况,也是往往附有条件的,那就需要证明提出条件的理由。

一审答辩状和二审答辩状的写作目的和方法略有不同。一审答辩状的写作目的是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反驳。答辩理由应该根据不同的案情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起诉事实不实的,可以重点采用叙述的方法叙述真实情况;起诉超过法定诉讼有效期限的,可以重点分析原告的起诉超过诉讼有效期限间,已经丧失实体诉权的理由;原告资格不合格的,则重点分析原告的资格问题。写答辩理由时,对原告起诉状中真实的材料、正确的理由、合理合法的请求,应予以概括肯定,不能强词夺理,进行诡辩。二审答辩状的写作目的是要求二审法院维持一审裁判,驳回上诉。写作方法主要采用反驳,即根据一审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和审理情况,对上诉理由逐条驳斥,证明一审裁判的正确性。

答辩意见应在充分阐明答辩理由的基础上,就所答辩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答辩意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正确的事实,说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

②根据有关法律文件,说明答辩理由的正确性。

③揭示对方当事人行为的谬误性,并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合理地裁决。

结尾可写“据上所答,请驳回原告的起诉”,或写“请详查事实,予以公正审理”,等等。

正文的写作,应当注意有的放矢,紧紧抓住原告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进行答辩,切忌主次不分。同时,还应注意驳斥要合情、合理、合法,要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客观、全面地答辩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不可强词夺理,无理狡辩。

3.尾部

写明答辩状提交何处人民法院、答辩人姓名(签名盖章)、具状日期。附项注明证物、书证的名称和件数。

三、写作要求

1.分明是非,实事求是

被告人和被上诉人作为案件的当事人,往往是一方对,一方错;也可能是双方各有道理,各有过错,不一定原告都有理,被告都无理。写答辩状必须要分明是非,实事求是,对案件中争执的事实要如实、客观、全面地答复和辩驳;对被告的诉讼请求也要本着尊重客观实际的精神,是合理合法的就予以承认,根本不能成立的便据理驳斥;部分有理的就承认部分请求,而驳斥不合理部分。绝不能仅为胜诉而否认或歪曲事实,不能胡搅蛮缠,扯皮拉筋,也不能避重就轻,回避要害。

2.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答辩状在答复和辩驳问题时不能笼统说,而必须是有的放矢,针对原告或上诉人在起诉状、上诉状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进行答复和辩解,如果被指控的问题只一项,就只答辩一项,如果有多项,就分问题逐个地给予答辩。切忌东扯西拉,答非所问。同时,要分清主次,根据双方在案件争执中的焦点,抓住影响诉讼胜败的关键性问题,找出对方起诉状或上诉状的破绽和矛盾,用事实和证据集中反驳,阐明理由。切忌纠缠枝节,不分巨细。

3.运用法律,据理辩驳

写答辩状要想驳倒对方,阐明理由要以事实为基础,引用法律要以事实为前提,答辩无根据、无法理,也就没有说服力,也就不能辩胜。答辩本身是个澄清事实、辨明是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指出对方诉状中与事实不符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澄清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揭示对方在法律行为上的谬误,从而使答辩理由趋于明确。

4.直截了当,尖锐恳切

这是就答辩状的语言要求而言。无论是澄清事实、列示证据,还是阐明理由、提出主张和看法,都应简明扼要,明快犀利,一语破的。但是,尖锐不等于尖酸刻薄,应用语恳切,决不能把侮辱谩骂性的词语写进答辩状中,如有的答辩状中出现“禽兽不如”、“丧尽天良”、“淫棍”、“女妖精”等词语,这是极不严肃、极不文明的表现,必须加以杜绝。

例文4

民事上诉答辩状

答辩人:邹××,男,1966年6月13日出生,汉族,××单位职工,现住××市××路××号,电话:××××××××。

就上诉人不服××区人民法院(2006)×民×字第104号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答辩如下。

答辩主旨:

1.请求一审法院维持(2006)×民×字第104号民事判决的原判。

2.请求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按照一审法院的判决如数支付答辩人(原告)的医疗费和其他费用。

事实与理由:

1.第一被告在申诉书中所说的两个理由完全不能成立。(1)原告的伤残等级是由法医鉴定出来的,是有法律效力的,并非原告自己随意杜撰的,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2)第一被告申诉说原告并未丧失劳动能力,这与事实不符。原告现在虽然回到原单位上班,但请注意,现在的岗位已不是原来的岗位。过去的炉前工岗位是重体力活,工资较一般岗位要高得多,原告在交通事故前从事的是炉前工,月收入超过2000元;现在的值班员岗位工资比原来的炉前工工资低50%,再减去炉前工才有的保健、高温补贴、夜班补贴等,值班员岗位比原炉前工岗位实际少拿报酬1368元。不是原告不愿回炉前工岗位,而是因为车祸受伤后承受不了重体力劳动,在车间主任的关照下在值班员的岗位上勉强对付而已。由此可见,第一被告所说的“并未丧失劳动能力”与事实严重不符。

2.第一被告所说的“索赔数额与实际不符”也是不能成立的。如上述答辩第一点所言,原告现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值班员收入由原来的2000余元锐减至现在的不足千元就是证明。既然有不能在原岗位继续工作的事实,既然有工资收入因为车祸而大幅减少的事实,原告索赔的数额与实际是完全相符的。

3.第二被告答辩状上所说的理由更不能成立。因为他为第一被告担保是有字有据的,并有交警作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此其一;其二,担保责任其终止期应在此次车祸纠纷完全解决了尽之时,并不因为原告出院、上班、医疗费等各项费用尚未支付完毕而提前终止;其三,伤残等级证明是由法医出具的;其四,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第二被告必须服从法院判决并承担担保责任。

综上所述,原告所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为此,答辩人恳请二审法院判如所请,以维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邹××

2006年7月9日

附:1.本诉状副本二份。

2.书证一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