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应用文的结构
应用文的结构是指应用文内部的组织构造,是作者根据文章主旨,科学编排材料的顺序。应用文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形式结构。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活动,对材料进行组织安排,形成的具有说服力的、合情合理的内容形式,这是文章的逻辑结构;文章外在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安排,是文章的形式结构。一篇文章只有做到逻辑合理,形式得当,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
一、应用文的逻辑结构原则
(一)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
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客观发展规律,应用文正是要反映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人们常说“顺理成章”,所谓的“理”就是指事物内在的联系,事物发展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只有“顺理”,按照事物的逻辑规律原则,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才能“成章”。人们经常使用的有“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开头、过程和结果,总是有时间的先后顺序,“纵式结构”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同的事物之间也有统一与对立的关联性,“横式结构”正好适合反映这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二)明确表达主旨
文章的目的是表达主旨。作者一定要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能含糊不清,不知所云。只有明确地表明了主旨才能达到写作目的,离开了主旨,文章就没有了逻辑的起点,也就无所谓逻辑结构。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筛选出能说明、支持文章主旨的材料;在安排结构时,也要根据应用文特定的目的要求,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
二、应用文的形式结构模式
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开头与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与照应。应用文在此基础上更强调格式的定型化和结构的模式化,这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之一。
(一)相对定型的标题
标题是应用文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揭示主旨,或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好的标题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标题要求简明、准确、醒目、新颖、规范,遵循相对固定的文题格式,忌冗长繁杂、文不对题。
行政公文标题有法定的构成要求,多数应用文也有约定俗成的文题格式,现将常见的文题概括如下:
1.法定公文文题:法定公文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13种公文,文题相对规范,使用频率较高,变化较少,一般应用文也常按此标准拟题。
2.一般应用文文题: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就是按照法定公文的格式标准,同时在发文单位、发文对象,涉及的时间、范围、目的、事由等因素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因素,与法定文种共同组合成标题,例如:《××单位2007年工作总结》、《2007年国内家电市场预测报告》、《关于改造××实验室陈旧设备的方案》。
文章式标题比较灵活,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双行或多行标题。文章式标题的题型要因文制宜,按照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的要求设置。常见的单行文章式标题有:
主旨式:如《高档轿车频现质量问题》。
论题式:如《论医疗卫生改革》。
祈使、号召式:如《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
提问式:如《在繁华市区燃放烟花爆竹为什么屡禁不止》。
(二)开头和结尾
1.开头
文章的开头关系文章的全局,在文章中起着决定基调的作用,它反映了作者对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的总体态度和认识。在作者没有形成对事物的明确态度和认识时,一般就很难确定开头。应用文的开头要求直截了当,简单平实,切忌云山雾罩,故弄玄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常见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1)概述式。以概述基本情况或交代写作背景开头。这种开头常用于调查报告、总结、简报、会议纪要等文种。
(2)目的式。开宗明义,提出要点,说明目的,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开头常用于情况通报、通告、通知、意见等文种。
(3)根据式。根据法律、法令,文件精神,对方来文,存在的问题,突发事件等说明写作的目的。这种开头多用于决定、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合同等文种。
(4)提问式。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头,制造悬念,引发思考,然后再引出正文。这种开头常用于调查报告、会议纪要、论文、新闻等文种。
(5)说明式。开头先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作一些说明,在此基础上再引出正文。这种开头多见于调查报告、新闻、通讯、广告等文种。
2.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语,是全文内容自然发展的结果。它可以是意尽言止,不加赘述,也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主旨。结尾要求简练,注意与开头呼应,与全文保持统一和谐。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首尾分离,互不相干。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总结式。归纳总结全文的要点,点明主旨,得出结论,给全文以概括,让人加深印象。这种结尾常用于调查报告、通报等文种。
(2)号召式。归纳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这种结尾多用于总结、决定、会议纪要等文种。
(3)说明式。对主体部分作一些补充说明,对与内容有关的问题作一些必要的交代。这种结尾多用于公告、通报、通告、规章制度等文种。
(4)惯用式。以习惯用语或固定格式构成结尾。这种结尾多用于公文、经济合同、诉讼文书等。
(三)层次和段落
1.层次
层次又叫“意义段”、“逻辑段”,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文章层次表现出的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或矛盾的各个侧面,或某一论断所包含的几个方面,或人的思想的逻辑结构。
(1)层次的安排。层次的安排要求前后有序,条理清楚,逻辑合理。层次安排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从文章的总体内容考虑层次的安排,考虑文章由哪几部分构成;第二,从逻辑联系上考虑层次的安排。具体的层次安排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纵向推进。这种层次结构有的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有的是按人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来安排,有的则按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来安排,其思路是纵向展开的。
②横向展开。这种层次结构有的是按照空间位置的变换来安排,有的是按照材料的性质、内容特点来安排,其思路是横向展开的。规章制度、条例、合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及讲话稿常常使用这种结构。
③综合式。即将纵向推进和横向展开综合运用来安排层次。这种纵横交错的方式一般有主有辅,有的以纵向展开为主,横向展开为辅;有的以横向展开为主,纵向展开为辅。一般来说,内容复杂、时空变换较大、篇幅较长的应用文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④总提分承。这是一种辐射式的层次,主要表现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特点是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总分法是说明性、议论性应用文经常采用的方法。“总”是基本观点,是应用文的主旨,“分”是对基本观点的具体阐述、分析和说明。
(2)层次的表述方法。
①用小标题表示。每一层次拟写一个反映分观点或提示主要内容的小标题。
②用序号表示。例如:一、二、三、四……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③用序列词或词组表示。如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序列词或用“会议认为……”,“会议决定……”,“关于××问题……”等词组来表示。
2.段落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形成的文字上的停顿。段落具有换行、另起等外在标志。
划分段落的原则是单一、完整、有序和合理。单一,是指在一个自然段里只说一个意思,不把其他无关的意思混杂在一起说。完整,是指一个自然段要把一个意思说完全,不能有残缺,不能留尾巴,不能把一个意思分散在几段去说。有序,是指段内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要合理,要有逻辑性与连贯性。合理,是指段落的划分,要注意长短适度,匀称得当,既要符合内容表达的需要,又要注意读者的接受心理。段落的划分,一是要根据内容,一是要根据需要。
层次和段落有密切的关系。层次强调的是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在形式上,段落和层次有时是一致的,即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层次的内容;有时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自然段表达同一个层次的内容;有时段落大于层次,即一个大的自然段里包含若干个小层次;有时甚至篇段合一,一段就是一篇文章,即篇章、层次、段落都相等。这种情况在一般性文章中少有,但应用文中却相对较多,尤其在命令、批复、通知、裁定书、判决书中,此类情况最为多见。
段落划分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相结合,即一段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个意思要在这一段落中说完、说透。
②注意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下段之间衔接要紧密,不要脱节。
③根据内容需要划分段落长短,使之大体匀称,并与整个篇章相宜。篇幅长的文章,段落相对也要长一些,篇幅短的文章,段落相对也要短一些。
(四)过渡和照应
1.过渡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需要过渡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内容的转换处需要过渡。即记叙事物由此件到彼件、由此时到彼时、由此地到彼地,说明、议论事物由这个问题到那个问题,或由这层意思到那层意思,这些转换处需要过渡。二是由分到总,或由总到分的转换需要过渡。三是在叙述与议论,顺叙、倒叙与插叙等不同表达方法的转换处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法大体有以下三种:
①采用过渡段。在转换幅度较大的层次与段落之间安排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
②采用过渡句。在前一段末尾或后一段开头,用富于提示性的句子或设问句过渡。
③采用关联词语过渡。在两个层次之间,常用“为什么”、“怎么样”的设问句过渡;由分述到总述,常用“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过渡;由总述到分述,可采用“以下一一详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等过渡。
2.照应
照应是上下文之间的关照和呼应。照应的目的是增加文章的整体感和周密性,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
①首尾照应。文章开头有交代,结尾加以照应,使文章有首尾连贯的逻辑性。如学术论文,开头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展开分析、论证,结尾做出回答,得出结论,或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使前后照应,文意贯通。
②前后呼应。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相互呼应,使文章起伏跌宕。这常见于一些报告性应用文。
③文题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内容相照应。文章的标题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或包含着主旨,文章的正文又进行点题、回应,以突出主旨,增强效果。这种方法常在工作报告、学术论文等应用文中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