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功能语篇分析(14)
语篇分析始于结构主义者Zellig Harris(1952)提出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之时。Schiffrin(1994)介绍了六种可以用于语篇分析的方法: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互动社会语言学(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交际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语用学(Pragmatics)、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和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等。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他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994: xv)一书中明确指出,他的这本书的目的是建构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的语法框架。黄国文(2001)认为,经过多年的语篇分析实践,事实证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指导;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我们应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所做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功能语篇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explanatory activity)”,它的目的是解释某一语篇表达某一(些)意义的原因。Halliday and Hasan(1976: 327)明确指出,对一个语篇进行语言分析的目的不是“说明(interpretation)”,而是“解释(explanation)”。黄国文(2001)认为,对一个语篇的“说明”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表示什么(what)意义,而对一个语篇的“解释”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是怎样(how)表示意义的。“解释性活动”包括了“说明性活动”,因为人们在解释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时,必须弄清楚该语篇是表示的什么意义;由此,有理由认为,“解释性活动”比“说明性活动”更高一层。功能语篇分析是一种“解释性活动”,其目的是对语篇进行“评估(evaluation)”。在对语篇进行评估之前,对语篇的考察和分析应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的?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的范围主要包括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语言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