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
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1]
马广惠
1.引言
英语学习成功者与学习不成功者之间的差异是外语教学研究人员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人们试图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揭示促使英语学习成功的各种因素。在这类研究中,人们的假定是,英语学习成功者具备学习不成功者缺乏的特征。最早的研究集中在揭示学习成功者与学习不成功者之间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Rubin(1975)率先研究学习策略的时候,她的重点便是观察和描述学习成功者使用的策略。她的假定是,学习成功者具备学习不成功者缺乏的学习策略。她希望更多地了解学习成功者的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习不成功者”(Rubin,1975)。她总结出7条学习成功者使用的学习策略。Stern(1975)总结出10条学习成功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并且逐条指出学习不成功者缺乏的相应策略。近年来,有人对学习不成功者是否缺乏学习策略这一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Oxford(1993)在她的一篇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综述性文章中指出,“近期的研究表明,许多学习不太成功者不但了解并且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且使用的学习策略同学习成功者一样多。然而,学习不太成功者使用这些策略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精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为了了解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班级里,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着差异,笔者作了一次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这里使用了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概念,因为“学习成功者”和“学习不成功者”是一对模糊的概念,无法量化,不便于操作。高分组和低分组则可以根据测试成绩划分,便于量化分析。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分数上是否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否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加以确定。
2.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1)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在期末考试成绩上是否存在着差异?
2)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在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着差异?
2.2 研究对象
从南京一所工科院校一个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新生班的28名学生中,挑选了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列前6名者为高分组;成绩列最后6名者为低分组。经过t检验,确认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见表1),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
表1:高分组和低分组成绩的差异检验(N=12)
2.3 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
关于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数据来自学习策略问卷。文秋芳(1995)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涉及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策略有效性的评估和调整。语言学习策略直接用于语言学习。学习策略问卷包括66个与课文学习有关的学习策略。每一策略的使用情况采用5级分制:
1=从不(0%的使用率)
2=很少(25%的使用率)
3=有时(50%的使用率)
4=常常(75%的使用率)
5=总是(100%的使用率)
这些学习策略是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课文学习提出的。学习策略数据的采集在期末考试两个月前进行。数据采集之后,经过整理分析和可靠性分析(alpha检验),最终产生10组策略(见本文附录)。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为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3.结果与讨论
对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10组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检验
续 表
表2显示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仅在机械记忆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t=4.47,p=.001)。在其他9个策略上没有显示出明显差异,不能说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这9个策略的使用上属于不同的群体。
低分组比高分组明显倾向于使用机械记忆的策略,有可能是因为低分组的学生发现自己现有的词汇量不足以适应当前的学习。中国学生历来认为,要学好英语必须背单词,提高词汇量的捷径就是大量背单词。当学习材料中的词汇量大大超过学生原有的词汇量时,就有可能出现突击背单词的情况。而高分组学生现有的词汇量可能适应当前的学习,所以他们无需强记词汇。情况是否如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低分组和高分组在其他9组学习策略上无明显差异,证实了近期研究中的一些看法,即学习不成功者使用的方法不一定少于学习成功者。那么,如何解释这种无差异性呢?首先,学习策略是一个机动性很大的因素,它自身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阶段、水平、任务、方式及内容等因素选择和调整相应的学习策略。所以确认哪些是学习成功者使用的策略、哪些是学习不成功者使用的策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或许学习成功者与学习不成功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不取决于使用的数量,而取决于使用的质量。第二种解释是,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显示出其个性。学生受统一的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进度的制约,很难有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选择。第三种解释是,学习不成功者缺乏的是管理策略,缺乏运用管理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在当前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秋芳(1995)指出“应该说语言学习策略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它们的成效高低要看学习者使用是否恰当。这种恰当性就是执行管理策略有效性的最好标志。换句话说,学习者如果能够用管理策略来合理调控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从这一点上讲,低分组的学生虽然也能使用各种学习方法,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所以在学习成绩上仍低于高分组的学生。第四种解释是,低分组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缺乏系统性。学习策略的使用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互补性。比如对生词的猜测往往伴随着证实猜测是否正确,这就需要查词典或请教教师。猜测和证实的过程不一定能保证新学的单词进入长时记忆,那么记忆过程将弥补这一点。低分组的学生有可能是孤立地使用这些策略。比如背单词不分重点与非重点,每天背许多单词,不注意复习,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文秋芳,1995),结果生词始终还是生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低分组或高分组的学生都可能经常使用某一策略,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却可能因人而异。有可能是低分组的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比较多地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注意力的转移影响了学习策略的使用效率。文秋芳(1995)在她的个案研究中发现,低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心不在焉、甚至睡着的情况。
4.结论
此次研究与以往有关研究有一定的吻合,但仍有很多局限性。首先,这是一种主位法研究,即让学习者本人指认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还需要用客位法加以观察和证实,即研究人员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学习者是否确实使用了指认的学习策略,因为有时候两种研究方法会揭示出不同的结果。其次,研究样本比较小,结果的概括性有多大,有进一步验证的必要。因此,多方法、大样本、多策略的系统研究才能使我们对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文秋芳,1995,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Bialystok,E.1980.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Croft,K.Readings 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C].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Larsen-Freeman et al.1992.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Research[M].London:Longman.
Oxford,R.L.1992/1993.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a nutshell:Update and ESL suggestions[J].TESOL Journal Winter.
Stern,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
附录:课文学习策略分组表及内部一致性检验系数
续 表
【注释】
[1]原载《外语界》1997年第2期,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