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环境
(一)“环境”的发展
“环境”一词自从在中国语言中产生后,就随着文化的发展不断地“丰满”着。了解何为环境及其重要性,是进行环境美化的前提。
环境的概念可从如下方面理解。
1.周围的地方
“环境”一词,最早是在唐朝时出现,诸多史书也多次有环境一词出现。《新唐书·王凝传》:“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宋洪迈《夷坚甲志·宗本遇异人》:“二月,环境盗起,邑落焚刘无馀。”清方苞《兵部尚书范公墓表》:“鲁魁山贼二百年为环境害,至是就抚。”当时的意思还仅仅只是“所环之境”,即周围的地方,并没有多么丰富的内容,但它确确实实产生了,并越来越多的被古人使用。
2.环绕所管辖的地区
到了元朝时期,环境一词就被丰富为管辖地区。《元史·余阙传》:“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扞,而耕稼其中。”清刘大櫆《偃师知县卢君传》:“君之未治偃师,初出为陕之陇西县,寇贼环境。”这时的环境已经被丰富为管辖地区,较之唐朝时期,丰富了不少。
3.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到了中国近代,环境一词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所表示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具体的地方大小。
蔡元培《〈鲁迅先生全集〉序》:“‘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王逸少的书,陆放翁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茅盾《青年苦闷的分析》:“只有不断的和环境奋斗,然后才可以使你长成。”1989年《睢县志·新城》:“1982年睢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袁家山(袁可立别业)进行了修葺,辟设了图书馆,植树栽花,美化周围环境,风景宜人。”
“环境”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含义越来越丰富,而今有关学者对它的定义是: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既然环境是指主体所在的周围条件,那么对不同的主体和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对建筑学来说,是指室内条件和建筑物周围的景观条件;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对化学或生物化学来说,是指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从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
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属性
从环境一词的发展来看,虽然它的词义一直被不断丰富,但始终都有周围空间范围内所有事物,并不是单指某一事物的意思,由此看来,环境具有整体性。另外,无论给环境加上什么样的定语,它所指的周围事物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包括,所以它还有区域性。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明确,环境具有下列属性:
(1)整体性: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相对稳定的物质及能量流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区域性: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环境要素在结构、组成、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即区域特征。
(3)变动性:在自然和人类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及外在状态在不断变化之中。人类可以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也可导致环境的恶化。
(三)环境的分类
环境分类一般按照空间范围的大小、环境要素的差异、环境的属性等为依据。
按照范围大小,环境从小到大可以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
我国宪法按照环境的功能进行划分,将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所组成。生活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